當移工Latifah與阿嬤相遇,整個家族都來協助:「希望她把中文帶回印尼」

當移工Latifah與阿嬤相遇,整個家族都來協助:「希望她把中文帶回印尼」
Photo Credit:One-Fort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家人在一張桌子吃飯,是阿嬤幾十年來的堅持:「在她的認知裡,絕對不會覺得『這個人是移工』,來到這個地方一起生活,對她而言就是家人。所以每次吃飯一定叫:Tifa!Tifa呢?」去年穆斯林齋戒月,Latifah整個白天不進食,阿嬤看得更焦慮:「叫伊食飯伊是按怎攏無愛食飯?」

後來張小姐上網查資料、跟工作上認識的移工朋友詢問,知道有些移工平常不習慣和雇主同桌吃飯。「但在家裡,我們還是很希望用餐時間大家坐在一起,就邀請她過來,桌上準備的都是她可以吃的菜餚。」家裡多了穆斯林移工後,張家也少吃豬肉,偶爾買來貢丸,會跟Latifah特別說明,避免飲食上不小心沾染。白天裡人人忙著工作,每日共進晚餐,成為Latifah與張家最多交流的一段時光。

GWC6057
Photo Credit:One-Forty
GWC6276
Photo Credit:One-Forty

Latifah很慶幸遇到尊重自己宗教信仰的雇主。在印尼受訓時,聽說台灣許多雇主禁止移工遵守伊斯蘭的宗教習俗,她也曾預期來台灣之後,可能無法像過去照常禮拜。但在張家,家人們甚至留了一個樓梯間的小閣樓給她做祈禱室。每日陪著阿嬤早晚拜拜之外,她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供奉自己的真主。

文化差異導致一些相處上的不理解,但阿嬤其實很尊重Latifah自己的信仰,訪問時也告訴我們:「我拜佛祖、月娘菩薩,伊有伊的神,不共神爾。」

Google翻譯不能解決的

剛來台灣時,Latifah中文生疏,家中阿嬤只說台語,溝通上困難重重。

最初幾個月,許多家人協助Latifah適應環境、在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潤滑緩衝。中文交談對Latifah也不容易,但幾個人比手畫腳、Google翻譯輸入關鍵字,還是能用耐心了解彼此。

然而時間慢慢拉長,家人們回歸各自的日常工作,平日白天的家裡,留下阿嬤與Latifah兩人。阿嬤堅強固執,對許多家務有自己的堅持,但心智退化之下,無法理性與Latifah溝通。每當Latifah接收不到一串串複雜的指令,阿嬤忍不住失去耐心。「我阿嬤其實人非常好,平常對人都很溫和的,只是遇到這樣語言溝通上的障礙,難免有摩擦。Tifa在這個位置,真的非常辛苦。」張小姐坦言,語言隔閡是一年多的相處下來最大的挑戰。

GWC6180
Photo Credit:One-Forty
GWC6193
Photo Credit:One-Forty

更嚴重的是,沒了其他家人在場約束,阿嬤又開始像以前一樣,獨自跑到隔壁空地種菜。

當初搬到雲林,張家隔壁多了一塊空地,堆著廢棄建材。地目不屬於張家,但阿嬤熱心幫忙整治,貧瘠的石子地,多年下來被耕耘成一片菜園,種滿韭菜、皇宮菜、地瓜葉⋯⋯。「這邊每個人都吃過阿嬤種的菜。她就是希望,家人都能吃到沒有農藥的菜。」一直到Latifah來台灣前,阿嬤天天拉著一張小板凳、一把小刀到空地上割雜草。

有一次阿嬤在菜園上跌倒,導致鎖骨骨折。從此之後,家人反覆跟阿嬤溝通,要她別再去種菜。但一雙勞動的手停不下來,每當阿嬤從臥室窗戶看到那片空地,忍不住想去除草、澆水。Latifah夾在阿嬤跟其他家人的拉扯之間,一方面要照顧阿嬤的安全,又需要承受阿嬤的情緒,有許多難為與糾結。每次看到阿嬤背著她外出,就用手機錄下傳給張小姐;阿嬤看到Latifah拿起手機對著她,也氣她向家人告狀。長期的不滿,突然在某一個平日裡爆發。

那一天,阿嬤又一個人拿著小刀,跑到空地上割草。然而當Latifah上前叫阿嬤回家,那一刻,幾十年的執念放不下,阿嬤突然情緒失控。一雙手握著割草的刀,開始朝著面前的空氣,像在捍衛什麼般地,一直揮、一直揮、一直揮。

「當時阿嬤已經沒辦法控制自己。Tifa會擔心阿嬤,但也怕阿嬤這樣揮,會傷到自己。」事後看Latifah錄下的影片,張小姐和家人意識到事情有多嚴重。然而不論怎樣叮嚀責備,阿嬤很快就忘記,腦中只記得過去照顧家人的責任。和老人的溝通無解,家人只能將割草刀藏起來,暫時解決這場爭執。

我們不能漠視不管

平常在洗腎室工作,張小姐每天都會遇見移工帶著腎友來回診。跟移工交談時也發現,許多移工跟病人被雇主雙雙留在家中。有一位阿公會用拐杖打家中的移工,移工卻無從向雇主反應,只能向醫院的張小姐傾訴。

「我們的處理方式是,我們會通報社工,找到雇主來協助。我可以理解長輩年紀大、不能維持理性,但這種時候,其他家屬應該要能夠介入。」

見過太多移工跟老人被雇主拋下,張小姐意識到,在移工跟老人的照護關係中,其他家人的支援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家裡有一個不理性狀態的老人家,我們也不能夠漠視這件事。我們要盡可能去處理。阿嬤可能沒辦法好好溝通,我們需要讓移工清楚知道,她只需要幫忙留意阿嬤的安全,這樣就夠了。」家中除了Aki作為阿嬤與Latifah之間的緩衝,張小姐天天回家吃飯,也能以半個外人的角度,在兩方之間溝通協調。

儘管時有誤會,但阿嬤與Latifah也經常透過行為,看出彼此之間的在乎。Latifah說,雖然聽不懂,但她知道阿嬤常常用台語跟她講自己過去的故事,電視上歌仔戲的劇情也會解釋給她聽;阿嬤半夜起床廁所,看到Latifah踢掉棉被,會幫她重新蓋好。有時候Latifah想逗阿嬤笑,會把手伸到阿嬤腰上給她搔癢。24小時的相處裡,有時候肢體語言,比任何話語更能表現情感。

GWC5991
Photo Credit:One-Forty
GWC6218
Photo Credit:One-Forty

同時,張小姐也積極思考如何幫助Latifah加強中文能力。去年10月,張小姐帶著Latifah向One-Forty申請中文好書伴計畫。給移工一份中文課本,讓他們在工作時間外學習日常中文,不僅對工作溝通有幫助,考到華語文檢定後,回印尼也能憑語言專長找到穩定工作。

「如果我是她的話,我也希望能把中文帶回印尼,回家之後,不要再出來了。」張小姐為Latifah申請學習包,是一個母親給另一個母親的祝福。她經常關心Latifah的學習進度、和孩子約好,要幫助Latifah通過華語文檢定。「雖然有課本和線上課程,但一個人在雲林,學習動力還是不足。等疫情結束,我也很希望她能在假日去台北,多認識一些朋友、參加One-Forty的活動。一群人互相認識,更可以帶動她積極學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