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華出演國產A片《華根初上》,群眾心態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爭議名人「FBI帥哥」鄧佳華,近期因拍攝國產AV《華根初上》,再度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熱門輿論討論事件。
台灣名人「FBI帥哥」鄧佳華,因其言行不同流俗,在網路竄紅。他曾於2019年因性騷擾G奶網紅「星諠」,對其環抱、揉奶、還用下體頂撞,被判拘役20天與民事賠償,事後仍不斷以言語對諸多網美示愛,屢屢引發話題。
2021年下旬,鄧佳華因演藝事業未開,與求職不順屢換工作,被網紅連千毅招攬為旗下藝人,但也因故破局。連千毅在跟鄧佳華決裂前,曾想把他拱為華人AV男優,成功引爆話題。因鄧佳華的外貌與形象不受台灣社會所喜,AV男優之路為之碰壁,僅為輿論笑柄。
但台灣AV片商Twav台灣成人娛樂城,看好鄧佳華的話題熱度,徵求願意與鄧佳華共演的AV女優,來替鄧佳華「圓夢」。而原本加薪六成同意演出的AV女優孟若羽,因受不了輿論攻擊臨陣脫逃,後由AV女優苡若出演,完成了Twav-D001《華根初上》,在聖誕節前夕推出,也成為年底前台灣最火爆的新聞,鋒頭幾乎壓過了「王力宏婚變」的新聞。
台灣近兩年因法規模糊,各界紛紛投入台灣(華人)AV市場,出產數量勝過台灣電影的A片。許多大多不入輿論視野,而《華根初上》卻是輿論視角中討論度最高的本土A片。原因其來有自。
《華根初上》如何躍上輿論浪頭
論AV走向,《華根初上》有三個特點。
一個是走日本「市場區隔化」的「キモ男」路線。以大眾眼光中外貌極醜的AV男優,與AV女優共演。這走的是美女與野獸式的性欲刺激。以鄧佳華的公眾形象來說,可符合這設定。
二是名人、身分效應。日本AV常見各種專業人士(女優),以模特兒、偶像明星、運動選手、職人⋯⋯,用「新鮮感」、「獵奇」的概念,來吸引買氣。鄧佳華以網路名人的名氣與聲量,也符合此設定。
三、素人AV男友系列。日本AV常見的一種類型,就是找性愛上具備生澀感的非職業男優或處男,由老練的AV女優帶領做愛,因而刺激「某種性癖」者的慾望,幾乎每個成名女優都有此類作品,也常見規模盛大的數十位素人一起跟女優「玩樂」的「感謝祭」企劃。鄧佳華以處男之尊,自然也屬素人男優片的範疇。
看《華根初上》可以有這三種綜合的感受。但根據內容,其實是第二種,而且可說是最罕見的內容。起碼我沒看過類似的。
《華根初上》片長22分鐘,頭尾皆是製作方對鄧佳華的訪問。這模式是比照傳統AV女優新人出道的拍法,也常見於對身分特殊的女優初演的拍攝方式。但在片中,女優苡若基本上只是道具,影片的真正主角是鄧佳華。全片從頭到尾,焦點都在「鄧佳華」身上。他破處前的心情、過程的感受、反應、狀態,反過來說這根本就是一部「AV男優初登場」的A片。
這在無止盡的A片世界中,幾乎難得一見。除歐美那種擁有超級巨屌的知名男優會成為影片焦點外,亞洲的異性戀A片根本看不到(我沒看過)以男優為主角的A片。無論女性主義者如何抨擊「男性向」A片,A片的本質就是「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商品」,它唯一反應的是觀眾需求(藝術片除外)。
路上隨便抓一個男性來問即可得知,A片滿足的是性慾的召喚,所以故事、情境、性愛動作與場面、女優、性癖才是觸發性慾的核心。
女性主義者常抨擊性產業把女性當成「物品」、「器具」,其實在異性戀AV片場,男優才是道具,女優的樣態反應是勾起男性觀眾性慾的最大部分,男優只是催動畫面的道具,有時比自慰棒或綑綁的效果還不如。
而《華根初上》以鄧佳華為核心的拍攝,直接就違反了這最大的市場機制。根據網路上看到的觀眾反應來說,無一從本片獲得性慾的滿足,話題無論褒貶,全然圍繞在鄧佳華的「議題」上。本片在商業上極度成功,但成功的點是在「炒作」與「話題」。
「鄧佳華破處」與「鄧佳華拍AV」就是本片的商業性的所在。也因此也跨足AV圈的網紅米砂(Misa)忍不住怒批「搞得像馬戲團一樣。」認為不良片商拿鄧佳華炒作,是在破壞萌生時期的台灣AV產業與市場。
說得對啊,但就目前台灣AV作品來看,全都是在「牟利」。全都是抓觀眾喜好,為了賣錢而已。像《魷魚遊戲》全球熱映,台灣片商也就趁勢推出數部相關作品。
真要追求品質,花上億去拍《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規格的片,或去改編日本H漫畫家新堂エル那殘酷寫實的警世鉅作《變身》之類的,才叫有「質感」吧?明知道鄧佳華會造成話題,可以帶動買氣與公司利益,在商言商,為何不幹?
而鄧佳華的「名人效應」,也成功地造就一部「另類」A片。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但悲哀的是,《華根初上》卻也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這跟群眾的心態有關。

鄧佳華以丑角身分被社會凝視的幸與不幸
鄧佳華自映入大眾眼簾開始,他就以一種「醜人多作怪」的觀感,被社會「凝視」。自他爆紅之後,大眾均以「消遣」的方式看他。綜合他長期以來的言行來看,他一方面會對網友的攻擊感到不悅,同時在鎂光燈的注視下,他又不斷的透過社群軟體,讓媒體繼續獵奇,然後把自己展示在大眾面前。
他想要的是被接納、被喜歡,一如不管身處在哪個圈子、哪個環境的常人一般,但得到的都只有訕笑與利用。於是就繼續做出更出格的事,希望能真的被認同。
去看鄧佳華的出身與環境。他小學五年級時父母離異,母親艱苦養活他與妹妹,把他們給祖母照顧,常三餐不繼。而他每每因為外表被人嫌棄、求職困難,因為智能不足,高職輟學、當兵被驗退(當過兵的就知道,在天兵充斥的環境,要因為智商被驗退有多困難)。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