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國「放水」,台灣有可能迅速成為「核武俱樂部」的一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美國大張旗鼓的在台灣「滅核」時,不啻也同時公開證明了台灣發展核武的實力。換言之,在未來的任何時間點上,只要美國「放水」,台灣就有可能迅速成為「核子俱樂部」中的一員。
文:黃澎孝
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出一篇題為〈Nuclear Capabilities on the Rise?〉的文章,其中,針對「核武國家的數量十年內是否有變」一事,廣詢50位外交安全領域專家看法。
結論認為:台灣和日本、南韓、伊朗以及沙烏地阿拉伯,未來10年都有可能晉級「核武俱樂部」。引起了國內外媒體不少關注。
台灣是否具備發展核武能力?
坦白說,台灣是否可能晉級「核武俱樂部」根本就是個老掉牙的「新聞」。
話說1975年,筆者曾代表政戰學校到台灣大學參加大專盃辯論賽。其中,有一個辯論題目就是「台灣該不該發展核武器?」
換言之,早在1975年(民國64年),也就是46年前,連普通大學生都知道台灣具有發展核武的能力了。以如今台灣的科技實力,真要發展核武,哪還需要十年功夫?
美國對台灣發展核武裝蒜多年
因此,我也壓根不相信,台灣當年的核武發展,是斷送在1988年1月9日叛逃美國的中科院核研所上校副所長張憲義身上。
道理很簡單,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就可獲得「答案」:
- 台灣第一座核子反應爐是誰送的?
- 台灣的核電廠是哪國製造的?
- 台灣的核電燃料棒是哪國來的?
- 台灣的核子工程師是在哪國留學的?
以上四大問題,答案只有一個;那不就:都是老美「給的」、「教的」嘛。
所謂「趙孟之所貴,趙孟亦能賤之」,台灣的核武發展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其實都掌控在老美手中。更何況還有張憲義、甚或是「張憲義們」在當時的台灣核武研究所內提供最核心的情報呢。所以,真正值得玩味的是,老美幹嘛要裝蒜這麼多年呢?
美台「核曖昧」是美中博弈籌碼
事實上,美國自1961年4月,提供台灣第一座原子反應爐,至1988年1月強行拆除中山科學院核研所的核子反應爐為止,27年間,台灣發展核武的傳聞,早已多次喧騰國際。美國為何不及早對台灣的核設施採取斷然措施呢?甚至於還有幾分刻意「縱容」的曖昧態度呢?
其實,美台之間這種長期的「核曖昧」,如果放到美中博弈的大框架裡來看,那就更容易解讀了。
我們只要回顧一下美國在1961年4月幫助台灣在清華大學完成安裝第一部原子爐的「時間點」,就可發現,這個時間和中國在1960年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的時間,非常「恰巧」地緊挨著。
這是否意謂著美國有意藉助台灣核能研究,來平衡中國的核武發展?
或者是「放縱」台灣的核武研究,讓台灣維持ㄧ定程度的「核曖昧」,不也是一種美中博弈的籌碼嗎?
美國制止台灣核武隨時也可放水
至於,為何遲至1988年,美國才借張憲義「人頭」一用,對外「官宣」:因台灣核武研究所副所長「叛逃」舉發,才「赫然發現」台灣的核武研究,已經到了只差3個月,就能夠研製出核彈的地步了。所以才採取斷然措施,終止了台灣的核武發展⋯⋯。
事實上,多年後從各方解密的資料顯示,當年美國之所以終止台灣的核武計畫,主要是因為蔣經國逝世,倉促繼任的李登輝又壓制不住軍事強人郝柏村。
然而,郝柏村在其久任參謀總長的任上,卻曾多次「關切」核武研發的進展,才讓美國政府不得不擔憂,如果當時台灣的核武研發成功,同時又掌握在軍事強人手中,將會讓台灣的政局和兩岸的情勢,增加許多難以掌控的風險。這才是美國之所以終止台灣核武發展的關鍵因素。
但是,就如一刀兩面,當美國大張旗鼓的在台灣「滅核」時,不啻也同時公開證明了台灣發展核武的實力。換言之,在未來的任何時間點上,只要美國「放水」,台灣就有可能迅速成為「核子俱樂部」中的一員。
這其中的「收放拿捏」,完全操控在美國手上,形成一種僅隔著一層薄紗的「核曖昧」,這不也是美中博弈中,有效「制中」的籌碼之一嗎?

美中關係敵對重啟台灣「核曖昧」
近年來,美中關係已經質變為「準敵對」關係。連帶著也造成了美台關係「準盟邦」的質變。
另一方面,中國為了彌補其在傳統武器上與美國的落差,近幾年來,中國不但積極擴充其「核武庫」,同時還發展出類似「東風21」等多款「中程導彈」,並揚言可以打擊美國航母,達到「反介止」的目的。
值得玩味的是,我們台灣這幾年來,陸續研發量產的「雲峰飛彈」、「雄昇飛彈」和「天弓二增程」飛彈,也都已達到了「中程導彈」的門檻。
不但足以反制「東風21」,甚至於,只要換上核彈頭,台灣的中程導彈就足以威脅中國從東北的黑河到西南騰衝的「胡煥庸線」以東,全部主要城市和包括三峽大壩在內的關鍵戰略目標。
到底台灣有沒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突然宣布擁有若干顆「核彈頭」呢?這層不能排除的「核曖昧」,能不影響到中國侵犯台灣的決心和判斷嗎?
如何解讀《外交事務》貼文?
因此,我們要如何解讀這期《外交事務》上,這篇推測未來10年有可能晉級「核武俱樂部」國家名單的文章呢?基本上,我認為這是美國刻意釋放的「核曖昧」。
質而言之,美國釋放出:如果「有人」敢幫伊朗發展核武,那麼,沙烏地阿拉伯就有可能晉身「核武俱樂部」。
同樣道理,如果「有人」繼續鼓勵北朝鮮的「核武秀」,或是在美國嚴重關切的西太平洋地區,持續「秀核武」。那麼日本、南韓甚至於台灣都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陸續晉身「核武俱樂部」。
以上的「核曖昧」,是我這一介台灣草民的粗淺解讀。但不知,與我同年同月生的習近平主席,是否也有所見略同呢?
延伸閱讀
- 核協議談判蒙陰影:談判第3日,國際原能總署表示伊朗準備提高濃縮鈾濃度
- 五角大廈報告:中國核彈數量2030年可達1000枚,2027年逼台灣依其條件談判
- 刻意缺席北韓導彈試射,金正恩每一項舉動都是精心算計的政治安排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潘柏翰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1:氣候變遷引發飢餓浩劫,我們如何即刻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以及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
於5月3日首播的《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除了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也帶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並邀請各界一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集結眾人之力、力挽狂瀾,守護飢寒交迫的社區家庭與兒童,同時醫治急需挽回的自然環境。
人類生活正備受考驗,而此刻的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命運。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嚴峻糧食危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約有40%人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且約有33~36億人正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環境中。當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人類與其依存的生態系統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愈來愈高。
而全球極速暖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象,也引發物種滅絕、蟲媒傳染病、生態系統崩潰、致命熱浪、缺水和農作物減產等後果。事實上,在NASA最新的研究也表示,最快在2030年,氣候變遷就會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生產;而這項結論,也呼應了聯合國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到了2050 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5~30%。

當家庭受困於飢餓,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兒童

氣候變遷導致乾旱造成農作物歉收,或是洪水沖毀農作物及房屋,導致資源更少,導致部落間及國家間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衝突。更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兒童是對氣候影響最小的族群,卻是氣候變遷下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在家庭生計捉襟見肘時,某些脆弱地區的家長,往往將童婚視為撫養子女的唯一辦法;此外,還可能迫使兒童從事危險的勞動工作以協助生計,卻讓他們處於剝削和虐待的嚴重危機。家庭暴力、人口販賣、童婚以及童工問題等,種種暴力不但嚴重影響脆弱兒童的身心狀況,也剝奪了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未來前途。
此外,來賓范琪斐也強調,氣候難民、飢餓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且正在擴大蔓延中。當災難發生,首當其衝的是弱勢國家、弱勢人民,以及老弱婦孺等弱勢族群。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兒童,背負著悲慘命運,令人不忍卒睹。然而,除了感到悲痛沈重以外,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改變行動的人。

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三大策略-緊急回應、調適、減緩
「一個地區的糧倉受到影響,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共同承擔。」氣候變遷造成的毀滅性後果,迫使流離失所的人數創歷史新高,全球正在與本世紀最嚴重的飢餓危機抗戰,而你我都肩負起一定的責任。
例如:人道救援第一線的世界展望會,總是在第一時間搶救因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和家庭,並針對緊急程度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執行策略,恢復家庭與社區生活的韌性,提升居民災變的應變力與經濟彈性,以及促進兒童的長期福祉與發展。具體來說,世界展望會三大行動策略,包括:
- 緊急回應:世界展望會首先提供挽救生命的急迫性服務。例如:供給糧食、臨時居住所、乾净飲用水、簡單醫療設備,以及心理支持。
- 調適:世界展望會與當地社區一同尋求能有效減少氣候變遷危害的策略和措施,以事先預防的措施,減少損害、提升韌力,並開發有益當地生計的機會。
- 減緩:主要是針對溫室氣體減量,規劃長期措施。例如:透過減少排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或將溫室氣體以吸收儲存的方式,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含量,以推遲、甚至避免氣候變遷發生,降低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在世界展望會的宣導下,當地居民改為使用低耗能爐具,取代傳統用大量燒木頭;或是運用生質沼氣煮飯系統,善用農業廢棄物、動物糞便產生沼氣,進而轉化成燃料,減少多於碳排。另外,世界展望會也會幫助地區建設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若不立即作出改變行動,災難將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別等到發生到我們身上時,才後悔莫及。
為孩子迎戰氣候變遷!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