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央行、金管會聯手打炒房,納管13家融資租賃公司,遏止建商貸款「無限展延」養地

央行、金管會聯手打炒房,納管13家融資租賃公司,遏止建商貸款「無限展延」養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日益高漲的房價,中央銀行、金融管理委員會企圖以管控建商養地、囤地的情況,並且瞄準金控、銀行轉投資共13家融資租賃公司,控管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中央銀行(簡稱央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打炒房,為了遏止建商利用融資進行養地、囤地,要求有關銀行追蹤建商土地融資的情況,包含確實動工期限,以及展延合理展延次數進行管理,並且控管金控、銀行轉投資共13家融資租賃公司,不使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中央銀行擬訂要管購地貸款期限

近年來台灣建商囤地問題嚴重,普遍被外界視為房價高漲的元兇之一。12月28日,為徹底拔除建商養地、囤地銀根的情況,中央銀行正擬定原則性規範,訂出對購地貸款的期限,只要建商遲未動工,就能要求銀行收回貸款。

金管會官員告訴《經濟日報》,在前幾次的不動產專案金檢發現,有銀行對購地貸款的借戶「無限展延」,讓建商貸款長達15年都沒有動工,驚動有關部會。

央行為了改善養地、囤地的情況,陸續找行庫溝通購地貸款事宜,主要關切兩大議題:一是建商動工開發的「期限」為何;二是建商合理的展延次數,官員直指銀行應自訂該貸款案的期限,而非放任無限展延。

負責相關業務的央行官員指出,雖然在銀行實務上,會有許多狀況,導致無法訂出固定年限,例如:整地民眾抗議、推動鄰地擴充,又或者相關繼承的程序,使動工時序一延再延。

《關鍵評論網》詢問營建業內人士強調,近期原物料卡關,部分地區建案缺工嚴重,整體動工、完工時間都延後,現在又加上監管單位收攏資金,恐怕會對資金較少的中、小建商不利,而大建商反而有「本」繼續買地、購地。

他說,這次央行是針對短期炒作的業者,對於專心建設的開發商影響不大。但業內人士也呼籲,正常的資金調度、借用是相當必要,政府應該要抓大放小,政策目標、配套都要做好,否則打炒房成效還沒出來,受波及的中、小建商就先倒一片,對市場是有害無利。

針對設定固定年限問題,在業界仍有共識的均值可以參考。知情人士向《工商時報》透露,12月21日央行已經邀請土銀討論相關事宜,由於土銀是不動產放款龍頭,有超過新台幣4000億元的土建融案量,其動向在業界具指標。

《工商時報》引述有關人士強調,央行本次主要打的是土融相關的養地條款,並非建融。這意味,只要建商動工,建融期間多長並不是問題。有關人士舉例,一棟20層、面積上千坪的建案,必須花兩年以上才能蓋好。

他說,現在政策主要是針對建商取得土地後,卻拖著不動工,這樣就是養地,因此將鎖定銀行跟客戶所簽訂的切結書,其內容規範到底在未動工時間為多久。

土銀配合「買地總歸戶調查」;金管會盯信用資源

土銀向《工商時報》表示將配合實施「買地總歸戶調查」,目前大型建設集團購買土地,以5至10筆土地最為普遍,中小型建商則是5筆以內。

假設建設公司旗下有10筆待開發土地,3筆已經動工,土地也必須要求建商對其餘7筆交代明確開發時程。若建商多筆土地都未動工,將會進入土銀內部的「養地」警示名單,並每兩個月追蹤管控。

土融案撥款兩年後仍未動工,土銀就會調高利率應對,一調高半碼(0.125%),若貸款到期未動工,要續貸成數將由7成降低至4成。

相關部會除了在「養地」認定上進行追蹤管控外,金管會則將不動產曝險改採總集團納管,瞄準金控、銀行轉投資共13家融資租賃公司,控管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強調,銀行或金控轉投資13家租賃公司,這些租賃公司也會有集團資源,從整體配置合理性來說,需做監理關注,這也是健全房市一環,未來也會將此列入金檢重點。

目前13家租賃公司中,有7家是金控轉投資的子公司或者孫公司,6家是銀行轉投資的子公司,但是全台最大的中租,卻未在此控管名單中。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