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薄鹽的「台灣流日式拉麵」急速增加,堅持道地重鹹味的日本拉麵店面臨經營抉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日本擴展到海外的拉麵。其中,在最早掀起拉麵熱潮的臺灣,有許多來自日本的知名拉麵店紛紛進駐,然而,近年卻出現不同局面,不少店家開始追求獨自風格的拉麵,考驗日本風的「日式拉麵」的真正價值。
文:山路力也
「拉麵」,是中國的麵食傳入日本後,獨自進化完成的「日本料理」。若提到日本的麵食,蕎麥麵和烏龍麵最具代表性,雖然同樣是麵食,蕎麥麵大約有500年的歷史,而烏龍麵的歷史則有千年之久,相對於此,拉麵的歷史也才約莫百年左右。然而,拉麵現在已經成為備受許多日本人喜愛的「國民美食」。
與蕎麥麵和烏龍麵相比,拉麵的歷史短淺,但是何以在如此短的期間內躋身為國民美食呢?這與網路普及密切相關。在日本,因為1995年推出的作業系統「Windows 95」造成熱銷,以及電腦迅速普及,使得利用網路的人口暴增。1999年,手機可以連線上網,再加上ADSL的普及與光纖網路的出現等,上網費用越來越便宜。到了2000年,普通家庭使用網路的占比極高。
另一方面,把視線移到拉麵文化。1994年,日本首座集結全國各地的特色拉麵、介紹拉麵文化的主題設施「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開幕了。還有,「拉麵迷」的出現。他們幾乎是每天四處品嚐拉麵,透過網路論壇或是BBS等系統互相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拉麵資訊網。
在全國各地的拉麵資訊加速地流通共享之中,2000年前後,電視或是雜誌等也一齊推出拉麵特輯,正式迎接「拉麵熱潮」的到來,對拉麵的進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紐約和台灣掀起拉麵熱潮
接著,成為國民美食的拉麵積極拓展到海外,現在在歐美或是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看得到日本拉麵店的進駐,甚至在世界各地有許多人受到日本拉麵店的啟發,進化到獨自開發拉麵的階段。其中,最早迎接拉麵熱潮的是紐約和台灣。
在拉麵開始流行之前,台灣已經有一群對日本文化、食物抱持高度興趣的「哈日族」,而拉麵熱潮的背後就是由這樣的風土支撐著。還有,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牛肉麵」、「擔仔麵」、「麵線」等麵食,可知原本就有為數不少的人喜歡吃麵。自2000年前後,當日本的拉麵連鎖店等開始進駐台灣之後,「日式拉麵」的文化也得以逐漸往下扎根。
以台北為中心,「一風堂」、「一蘭」、「麵屋武藏」、「拉麵凪」、「太陽番茄拉麵」等,在日本也擁有高人氣的拉麵店陸續來台灣展店。從一開始就投入自有資金開店的,也有與當地企業合夥出資開店的,或者是以加盟連鎖的方式單純提供技術的,開店型態五花八門。這10年間,台灣的拉麵店數量增加了3倍以上,最近也出現很多進駐日系企業經營的百貨公司的店鋪。
相對於一碗大約在100元(約300日圓)以下的台灣麵食,日本拉麵的行情落在200元至300元(約800日圓)之間,價格足足貴了3倍之多。儘管如此,仍然吸引不少饕客趨之若鶩,人氣名店甚至要大排長龍才吃得到。還有,不論是湯頭使用的材料品質和量、麵條的品質、叉燒肉等配料的製作方法,日式拉麵與過去的台灣麵食截然不同。
在日本,受到拉麵熱潮的帶動,拉麵的品質顯著提升,也因為那些走在最先端的拉麵店紛紛來到台灣,與台灣人以前認知的麵食有著明顯的差異。
想讓台灣人品嘗正宗的日本拉麵
鷹峰涼一的雙親是台灣人,而自己擁有日本國籍,是根在台灣的日本人,在東京經營人氣拉麵店「鷹流拉麵」。他從台灣小吃「雞肉飯」獲得靈感,進而研發出富含濃郁雞汁的「白雞麵」大受歡迎。據他表示:「想要透過拉麵讓日本人品嘗到台灣的味道」,於是把故鄉台灣的靈魂食物――小吃的味道,透過日本的靈魂食物――拉麵來呈現。
他在2012年來到台灣,一手創立了「鷹流台灣本店」,並以此為開端,之後陸續開了不同味道和品牌的店鋪。不管是哪一間都是排隊名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鷹峰談到自己在台灣開設拉麵店的理由,就是一心希望把在自己生長的日本孕育出的傳統拉麵文化,傳達給住在故鄉台灣的人們。
「當時,在台灣四處吃遍有名的拉麵店,有70間之多,但幾乎沒有一間是遵循日本拉麵的正統作法。以在日本製作拉麵的人來看,作法和味道全都不及格,但這樣的拉麵卻賣得很好。如果『日本拉麵』被誤認為是這樣子的話,那就糟糕了。因為想讓大家知道正宗的日本拉麵是什麼樣子,所以決定在台灣開店。」
鷹峰在製作湯頭的花費上絲毫不惜成本,連麵條也是從日本寄來麵粉後手工自製的,並且堅持採用與日本完全相同的作法和味道來製作拉麵。以台灣人的味覺來說,日本拉麵的口味偏鹹,因此很多日式拉麵店特地減少鹽分,但鷹峰毫不妥協,維持與日本相同的高鹽分。甚至是排隊方式或垃圾不能丟在地上等,始終貫徹日本拉麵店的經營方式。
還有,製作湯頭的秘訣和手工製麵的技巧等,他毫不藏私地傳授給店內員工。因為他想傳達給台灣人的,不只是拉麵的味道,還包括了拉麵的技術和文化。

「日式拉麵」逐漸變成「台灣流日式拉麵」
台灣的拉麵熱潮進入2010年代之後,更加蓬勃發展。與日本一樣,台灣也出現了拉麵迷,在網路上熱烈地進行資訊交換。2017年,台灣甚至還舉辦了首場拉麵盛事「日本拉麵祭 NIPPON RAMEN FESTIVAL」,參加的除了已在台灣享有盛名的「一風堂」、「拉麵凪」,還邀請了「梅光軒」(北海道)、「田中商店」(東京)、「博多新風」(福岡)等,集結了10間日本人氣拉麵店,10天內就賣出了6萬2780碗拉麵,博得廣大人氣。
本來,拉麵活動在日本就頗受歡迎,因此引起台灣報社《聯合報》的關注,想要把道地的日本拉麵介紹給台灣,也實際到日本考察後,才著手主辦這場盛事。小川剛在這場活動擔任拉麵店的協調人,他回顧2017年當時的台灣拉麵熱潮,說道:「那個時期,日本的拉麵店接二連三地進駐台灣,尤其是台北最為高峰,之後這波熱潮也延燒到台中、台南。」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