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所、豪宅被認違法佔國有地後又爆台中捷運正英站土地風波,顏寬恒:一切依法處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顏寬恒表示,規劃正英站是為了在地需求考量,是所有藍綠議員及在地里長開過很多會,在會中努力爭取才達成決議,林佳龍還當過市長,是對市政及地方不熟悉才說這種話。
*首圖為台中霧峰民生橋改建工程開工典禮,台中市長盧秀燕和顏寬恒出席。
台中市第2選區立委補選將在本週日(9日)登場,國民黨候選人顏寬恒家族近日土地相關爭議不斷,接連被爆出違建侵佔國有地。另外今(4)日民進黨候選人林靜儀競選總部主委林佳龍,又再指出台中市捷運藍線增設正英站,但顏寬恒家族在正英站附近有50筆土地;台中市政府則回應,「正英站」的設置,是依據專業規劃。
林佳龍質疑「正英站」附近都是顏家土地
(中央社)台中市捷運藍線變更設計,前台中市長林佳龍質疑預算增加又鄰近保護區,且距離台中立委補選候選人顏寬恒的住家近,台中市政府今天回應,新增「正英站」依據專業規劃。
台中市捷運藍線新增「正英站」,林佳龍今天出席「監票 催票總動員 正義一定贏」記者會,會後,他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他時任台中市長時,捷運藍線已進行可行性評估,詢問過地方意見,卻在市長換人後,又變動規劃路線、站位。
他指出,變更路線、站位導致預算增加,「正英站」距離「弘光科大站」不到800公尺,加上周邊有保護區,為何要放棄坪頂站改設正英站;而且正英站距離國民黨台中立委補選候選人顏寬恒的住家、服務處近,質疑顏家還有多少土地在正英站附近。
林佳龍說,重大公共工程可以因人設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違反專家學者意見以及環評的條件進行變更;而且此站設置為何並非由市府宣布,而是在台中市議會副議長顏莉敏的臉書(Facebook)公布。
台中市政府、顏寬恒:依專業和在地需求規劃
台中市政府透過新聞稿回應,捷運藍線從可行性研究核定後到綜合規劃,考量到工程實際施作及經費合理性,在可行性核定方案基礎下,依照審查委員意見與專家學者的建議進行微調,精進過程中減少轉彎段,同時代表減少土地徵收拆遷民宅,落實土地正義。
交通局指出,正英路設站是綜合周邊交通系統與都市整體發展整體做專業規劃,並非單一議員建議即可調整,目前綜合規劃已完成且正在中央審查階段。
顏寬恒今天說,正英站是藍綠議員及在地里長基於在地需求考量的決議。顏寬恒接受媒體聯訪時,針對在捷運藍線增設的正英站附近有土地一事指出,正英站是前台中市長林佳龍在任內沒做好,讓現任市長盧秀燕來完成,並將捷運做完善規劃,對方應該檢討自己才對,卻一再檢討別人。
顏寬恒表示,規劃正英站是為了在地需求考量,是所有藍綠議員及在地里長開過很多會,在會中努力爭取才達成決議,是地方民眾心願,林佳龍還當過市長,是對市政及地方不熟悉才說這種話。
對於外界質疑市府團隊護航顏家,市長盧秀燕今天在市政會議後被媒體問到時直說「謝謝」,還表示,個別的個案不會評論。至於捷運藍線增設正英站的問題,盧秀燕則指出,楊典忠(民進黨籍台中市議員)也有提案。

顏家再爆違建侵佔國有地
針對顏寬恒家族的南屯招待所,國產署中區分署長趙子賢昨天表示,確認占用2筆國有地,將委託律師向法院訴請拆屋還地,並提告占用人。
顏寬恒家族位於台中市南屯區的招待所,除被揭發部分建物是違建,日前又被披露占用2筆國有土地,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長趙子賢昨天帶隊前往勘查,確認有2筆國有土地被占用,且依規定也不能現況標租。
趙子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初步調閱航照圖發現建物是民國104年後才蓋起來的,依照規定不能現況標租,會將標租案註銷,後續並會訴請法院拆屋還地,同時竊占國有地部分也會移請地檢署依法偵辦。
趙子賢指出,勘查也發現,占用國有地面積約130平方公尺,後面的磚造房子有3/4範圍要拆除,但占用國有地的建物還未拆,將委託律師向法院訴請拆屋還地。至於涉及刑事竊占部分,也會請法官依法偵辦,並針對占用人提告。
趙子賢強調,拆屋還地部分會透過訴訟程序,雖然占用人說還要2週時間才能拆除,圍籬圍起來的範圍會拆除,但後續還是會依照法律程序進行,等占用人拆完後通知再過來勘查,需回復到泥土地狀態,而建物拆除後的水泥地,原則可以留著。
趙子賢表示,上週四已行文市府要求一同會勘,市府表示不會派員。顏家的大門、車道有部分在國有地上,因有申請標租拿到承租權,非佔用狀態;至於是否違反土地管理、建築法規定由市府認定。
台中市政府未派員前往查勘,對此,民進黨籍台中市議員江肇國指出,國產署前往現勘市府不配合,明顯配合顏家的競選動作要拖過投票日。市長盧秀燕和顏家間的派系利益互動,到底有什麼,市民不知道,連行政配合的舉動都不敢,請放手讓公務人員依法行政。
市府都發局則透過文字稿回應,目前仍在公所查報作業程序中,待公所查報後依規定辦理。此地號土地使用分區屬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範圍內保護區,應依都市計畫法台中市施行自治條例第35條、36條規定管制使用;另依「台中市政府處理違反都市計畫法案件裁罰基準」規定,有關違規使用行為或事實或行業種類,有認定疑義者,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所轄管目的事業法令認定實際使用類別或內容。
都發局表示,此案尚須釐清違規樣態後,才能進一步確認權責機關,因此未派員參加,將待國產署檢附會勘紀錄後,若涉違反相關法令,將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確認違規樣態後依規查處。
農業局說明,此土地屬都市計畫保護區,其使用管制應符合都市計畫法規定,農業局非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未派員參加。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