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加速縮債、提前升息,2022年美國經濟前景四大觀察重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2022年經濟、通膨、貨幣政策的全年可能路徑,短期經濟仍有支撐,但是年中後有什麼風險?
回顧去(2021)年美國GDP年增率預估落在5.2~5.8%之間,主要由民間消費推動,除了前(2020)年底川普9000億與拜登去年3月的1.9兆財政支持外,就業市場復甦,截至去年11月已有高達609.3萬非農就業人口恢復,並且在供應鏈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企業招聘、投資需求強勁,支持美國全年經濟以高於長期平均的速度擴張,基本面的強勁也推動美股S&P500在聖誕節當週YTD達到近26%、美元指數YTD漲幅亦達7%水準。
不過供應鏈未如預期緩解、通膨以及薪資明顯上揚,開始讓市場擔憂聲音浮現,包括聯準會加速縮債、提前升息,或是薪資通膨螺旋上升,將壓抑民眾消費動能等,究竟今(2022)年美國經濟前景會如何變化?
一、美國經濟將逐漸回落至長期平均增速
自前年年底疫苗問世以來,美國疫苗施打快速普及,並在拜登1.9兆財政的挹注下,去年上半經濟呈現快速復甦。而經濟活動的樣貌仍與疫情息息相關,下半年Delta、Omicron等多種變種病毒出現後,造成商品消費強勁、轉向服務的速度低於預期,並使得供應鏈維持緊張、終端庫存維持在低檔,配合CPI的持續創高,也讓市場在強勁復甦後,於年底開始擔心通膨持續時間超出預期的問題。
不過展望美國今年經濟,從聯準會去年12月最新SEP可以看到,委員預估今年GDP年增約落在3.6~4.5%區間,而市場預期普遍也落在 4%附近,顯示美國經濟增速高機率依舊保持穩健,而從經濟數據來看,我們認為全年路徑將於Q1保持較高的增速,在Q2之後逐漸回歸長期平均。

全年路徑我們以兩重點進行解釋。首先初期高於長期平均部分,受到去年年底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影響,除了讓去年Q4商品消費維持高檔外,也使得製造業回補庫存仍低於消耗速度,並再度延後服務消費的全面復甦,因此短期在去年底至今年Q1期間,我們認為如同過去疫情反覆模式,待疫情控制穩定後,服務消費仍將獲得好轉動能,同時供應鏈的緊張以及庫存的低檔,也將讓企業在招聘、民間投資的活動持續,給予經濟動能。



而Q2增速逐漸回落至長期平均水準部分,當時序接近Q1底,消費相關經濟數據均將面臨基期快速攀升,同時支持民眾消費的動能,包括財政政策效益、儲蓄率等,也將進一步逐漸減弱,配合市場普遍預估供應鏈將逐漸緩解,庫存的回補也會開始壓抑企業招聘與投資,美國經濟高機率正式從復甦期較高增速,回落至擴張期的長期平均增速。


整體來看,美國今年Q1在新變種病毒干擾後,應能如同前幾次疫情反覆經驗,先見到服務業活動、就業動能短暫放緩後,再於接下來1~2個月出現明顯回升的現象,支持年初的經濟增速於高檔。不過隨後在Q1底就將面臨基期的攀升,而市場對於經濟增速放緩通常較敏感,配合目前支持民眾消費的薪資增速、財政效益放緩,庫存也可能在消費放緩後出現回補,屆時預期行情將在Q2~Q3期間出現較為明顯的震盪。
而拉長來看,我們認為只要供應鏈緊張以及通膨問題能如預期在上半年舒緩,配合長線就業市場數據觀察,失業率在年中就有機會達到聯準會就業最大化水準,雖然受限於疫情造成的55歲以上人口提早退休,勞動參與率的回升將需要更長時間,但就業市場的持續好轉,仍將在短線干擾後,支持消費經濟為主的美國,維持在長期平均增速、穩健擴張。

二、全球供應鏈與通膨,將是美國軟著陸與硬著陸關鍵
今年經濟路徑Q2後回歸長期平均的增速放緩階段中,決定軟著陸或是硬著陸的關鍵點,就是去年Q4以來市場最擔心的兩大問題:
- 全球供應鏈依舊緊張,原物料價格高檔的輸入性通膨
- 美國就業市場供給缺乏,擔憂未來薪資通膨螺旋上升
長時間的通膨,有可能會壓抑民眾消費動能、降低企業獲利(成本增加),造成總體經濟產出下降,若疊加在今年經濟增速放緩階段,就有可能出現經濟硬著陸的現象,不過以兩重點解析,軟著陸機率高,同時通膨並不影響長線美國經濟的原因如下:
全球供應鏈緊張以及通膨問題,有望在淡季出現緩解
雖然全球供應鏈緊張的持續時間充滿不確定性,但是可以發現去年供應鏈再度轉趨緊張,主要來自於下半年兩次傳染性較高的新變種病毒(Delta、Omicron),壓抑商品消費轉向服務的速度,並且搭配美國旺季強勁的補庫存以及終端消費所造成。而隨著疫苗在全球普及的加速,還有各國應對新變種的經驗增加,疫情影響經濟活動的時間有明顯縮短,而上半當美國消費進入淡季,即便中長期仍有不確定性,短期應也能有所緩解。
而從經濟數據 CPI 來看,去年Q4主要推動的項目為能源、房租以及耐久財商品價格,可以見到能源在今年Q1就會見到基期快速走高,同時近期三大能源機構(美國能源署EIA、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均預期美國供給將回歸,原油供需狀況將出現反轉。而房租以及耐久財商品基期則接力在今年Q2攀升,配合聯準會加速縮債以及傳遞升息訊號,還有Q2後經濟增速逐漸靠攏長期平均,我們認為全年通膨路徑,在上半就將出現逐漸放緩的可能性。



長線原物料價格可控情況下,薪資螺旋通膨高機率為短期影響
肺炎疫情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因為55歲以上人口提前退休、財政挹注、疫情干擾以及財富效應等因素,使得許多民眾重返就業崗位意願降低、勞動力人口供給緊張,不過在供應鏈緊張以及需求強勁的背景下,可以看到JOLTS 非農職位空缺數維持在破千萬的歷史高檔水平,供需的失衡也造成薪資結構性的上揚,甚至過去較為低薪的一線服務業,薪資年增率還出現雙位數以上的增幅,並帶動 去年下半年每小時薪資年增持續攀升至4.8%的強勁水準。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