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如趙少康,怎麼會連ECFA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更坦白點說吧,中國真要跟台灣鬧翻了,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恐怕絕不下於美國的制裁吧。到那時候,到底誰該向誰「磕頭」啊?
文:黃澎孝
趙少康到底是無知?還是使壞?怎麼會連簡稱ECFA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的「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日前,中國片面宣佈明年兩岸ECFA將繼續實施後,國台辦就不斷向台灣「市恩」(編按:討好)討人情,說什麼ECFA給兩岸企業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截至2020年底,台灣企業享受了累計約70億美元的關稅減免」云云⋯⋯。
趙少康似乎立刻感受到「皇恩浩蕩」,急著要拉蔡英文跟他一起去向中國磕頭謝恩。還嚴詞譴責蔡總統對於中國「善意的表現,一點表示感謝的意思都沒有,好像是大陸理所當然!」
真虧了趙少康還是留學美國的,難道不知道現代國家的國際貿易協定都是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中國那種古老的朝貢體制下,視貿易為恩賜的心態,是一種反現代化的落後指標嗎?
至於像ECFA這種彼此減免關稅的協定,更是消除關稅障礙,促進自由貿易的互利互惠措施。中國片面決定延續這項協定,當然也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於這麽「理所當然」的事情,台灣憑什麼就要單方面「磕頭謝恩」?
坦白說,中國在國際上最受人詬病的「不文明」行為之一,就是跟滿清政府當年一樣,總以「上國」自居,總把開放「通商口岸」視作莫大恩賜。活像是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出使中國,被要求得先向乾隆皇帝下跪磕頭一樣的自大無知。對於中國這種要求「萬邦來朝」,下跪「磕頭」的行為,英國人後來還創造出一個特殊的英文字:「kowtow」(叩頭)。
實在更令世人莫名奇妙的是,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中國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最大受惠國。但是,卻是最為斤斤計較有哪些國家從中國「賺了」多少錢?然後,慣常以貿易手段,迫使一些國家或企業屈從於中國的政治主張,對中國kowtow。
事實上,如果按照中國的邏輯,中國近20年來,是對美最大貿易順差國,那麼,中國是否也該對美國天天燒長香,日夜「磕頭」謝恩啊?
台灣的「紅統派」近年來最常附和中國對台「市恩」的說法就是說,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上千億美元,好像中國給了台灣莫大的恩惠。但是,稍微懂點經貿的人都知道,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基本上是一種產業分工,上下游的「供應鏈」關係。
眾所周知,中國方面對台採購最大宗的商品是以電子零附件為主,特別是IC晶片,採購金額幾乎等同於中國進口石油的花費。
問題是,這些晶片或電子零附件不向台灣採購,會有其他替代管道嗎?更何況,這些採購自台灣的產品,往往也是幫中國創造鉅額外匯的台商,向台灣上游供應鏈下的單。這種供應鏈關係的貿易,最終中國會吃虧嗎?
如果中國真敢片面終止ECFA,台灣輸陸產品也許會增加「高額關稅」,但是,有許多的台灣電子零附件以及晶片,不論是「質」與「量」,除了台灣之外,別無選擇,中國對這些產品增加的關稅,最終還是轉嫁到大陸出口商品的成本上。
我們更坦白點說吧,中國真要跟台灣鬧翻了,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恐怕絕不下於美國的制裁吧。到那時候,到底誰該向誰「磕頭」啊?
延伸閱讀
- 秋季二十大將再次黃袍加身,2022年是習近平的「絕對權力」元年
- RCEP於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商務副部長:為中國經濟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 蔡英文元旦談話:台灣人均GDP首次超過3萬美元,未來強化歐洲鏈結計畫、力抗中國打壓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