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如趙少康,怎麼會連ECFA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聰明如趙少康,怎麼會連ECFA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更坦白點說吧,中國真要跟台灣鬧翻了,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恐怕絕不下於美國的制裁吧。到那時候,到底誰該向誰「磕頭」啊?

文:黃澎孝

趙少康到底是無知?還是使壞?怎麼會連簡稱ECFA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兩岸互惠,而不是中國的「恩賜」都搞不清楚呢?

日前,中國片面宣佈明年兩岸ECFA將繼續實施後,國台辦就不斷向台灣「市恩」(編按:討好)討人情,說什麼ECFA給兩岸企業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截至2020年底,台灣企業享受了累計約70億美元的關稅減免」云云⋯⋯。

趙少康似乎立刻感受到「皇恩浩蕩」,急著要拉蔡英文跟他一起去向中國磕頭謝恩。還嚴詞譴責蔡總統對於中國「善意的表現,一點表示感謝的意思都沒有,好像是大陸理所當然!」

真虧了趙少康還是留學美國的,難道不知道現代國家的國際貿易協定都是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中國那種古老的朝貢體制下,視貿易為恩賜的心態,是一種反現代化的落後指標嗎?

至於像ECFA這種彼此減免關稅的協定,更是消除關稅障礙,促進自由貿易的互利互惠措施。中國片面決定延續這項協定,當然也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於這麽「理所當然」的事情,台灣憑什麼就要單方面「磕頭謝恩」?

坦白說,中國在國際上最受人詬病的「不文明」行為之一,就是跟滿清政府當年一樣,總以「上國」自居,總把開放「通商口岸」視作莫大恩賜。活像是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出使中國,被要求得先向乾隆皇帝下跪磕頭一樣的自大無知。對於中國這種要求「萬邦來朝」,下跪「磕頭」的行為,英國人後來還創造出一個特殊的英文字:「kowtow」(叩頭)。

實在更令世人莫名奇妙的是,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中國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最大受惠國。但是,卻是最為斤斤計較有哪些國家從中國「賺了」多少錢?然後,慣常以貿易手段,迫使一些國家或企業屈從於中國的政治主張,對中國kowtow。

事實上,如果按照中國的邏輯,中國近20年來,是對美最大貿易順差國,那麼,中國是否也該對美國天天燒長香,日夜「磕頭」謝恩啊?

台灣的「紅統派」近年來最常附和中國對台「市恩」的說法就是說,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上千億美元,好像中國給了台灣莫大的恩惠。但是,稍微懂點經貿的人都知道,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基本上是一種產業分工,上下游的「供應鏈」關係。

RTS1FF8J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眾所周知,中國方面對台採購最大宗的商品是以電子零附件為主,特別是IC晶片,採購金額幾乎等同於中國進口石油的花費。

問題是,這些晶片或電子零附件不向台灣採購,會有其他替代管道嗎?更何況,這些採購自台灣的產品,往往也是幫中國創造鉅額外匯的台商,向台灣上游供應鏈下的單。這種供應鏈關係的貿易,最終中國會吃虧嗎?

如果中國真敢片面終止ECFA,台灣輸陸產品也許會增加「高額關稅」,但是,有許多的台灣電子零附件以及晶片,不論是「質」與「量」,除了台灣之外,別無選擇,中國對這些產品增加的關稅,最終還是轉嫁到大陸出口商品的成本上。

我們更坦白點說吧,中國真要跟台灣鬧翻了,那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恐怕絕不下於美國的制裁吧。到那時候,到底誰該向誰「磕頭」啊?

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