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遵從南非屠圖大主教的環保遺願,喪禮從簡,採「水葬法」溶解遺體

遵從南非屠圖大主教的環保遺願,喪禮從簡,採「水葬法」溶解遺體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全球城市地區的墓地變得越來越稀少而昂貴,水葬法變成明顯吸引人的選擇。倡導水葬法的人說,水葬比傳統火葬消耗的能源少五倍,排放的溫室氣體更減少了約35%。

編譯:Yi-ching Kuai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屠圖大主教辭世,採環保水葬法溶解遺體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屠圖大主教(Desmond Tutu)在2021年節禮日(12月26日)去世,享嵩壽90歲。他以其樸素的生活方式而聞名,留下指示要喪禮從簡,不要鋪張。

屠圖對環境保護充滿熱情,發表無數演講並撰寫了許多關於必要採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的文章。2007年,他寫了一篇題為〈致命的自滿〉(This Fatal Complacency)的文章,談到了氣候變遷對南方世界(指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和貧困社區的影響令人擔憂,因為彼時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尚未面臨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

除了要求死後遺體葬法要環保之外,屠圖還有其他囑咐,確保葬禮和他在世時一樣簡樸。他的遺體安放在一個簡單的松木棺材中,他的基金會「屠圖大主教智慧財產信託」表示,這是應他「最便宜」的要求找到的棺木。

比火葬更溫和更環保

屠圖的遺體採用一種被認為是比火葬更環保的「水葬法」(aquamation)處理。透過「鹼性水解」(alkaline hydrolysis),將遺體置於加壓金屬圓筒艙中,浸入水和氫氧化鉀之類強鹼的混合液中,然後加熱到150攝氏度左右三到四個小時。

這個過程會把除骨頭以外的所有東西液化,骨頭在烤箱中乾燥並粉碎成白色粉末,最後放入甕中交給死者親屬。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北美火葬協會(CANA)的說法,水葬法有時被稱為無焰火葬。

美國研究員菲利普・奧爾森(Philip R Olson)說,這種方法最初是在1990年代初期開發的,作為一種丟棄實驗使用的動物屍體的方法,亦因其有效且衛生,在狂牛症流行期間用來處理牛隻。

在2000年代,美國醫學院用鹼性水解來處理來處理捐贈的大體,後來才進入殯葬行業。

隨著全球城市地區的墓地變得越來越稀少而昂貴,水葬法變成明顯吸引人的選擇。倡導水葬法的人說,水葬比傳統火葬消耗的能源少五倍,排放的溫室氣體更減少了約35%。

從南非解放運動中崛起的道德巨人

屠圖出生在約翰尼斯堡西南方160公里的農業小鎮,父親是校長,母親是家庭幫傭。在成為英國國教牧師之前,他原本是打算培訓成為教師。他在成為神職人員後四處旅行,獲得了倫敦國王學院的神學碩士學位。雖然直到1970年代中期,他才在南非解放運動中作為一號人物脫穎而出,但他產生的影響卻不可限量,從此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

1984年,激情、感性、有魅力且善於表達的屠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為支持撤資運動發聲,因而遭受種族隔離政權支持者的憎恨,認為他是叛徒、煽動問題的人。撤資運動始於1960年代,目的在於抵制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但直到1980年代才大規模開展。1986年,美國以聯邦立法的形式推行了撤資行動,據信,該行動迫使南非政府開始就種族隔離問題進行談判,並最終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面對敵人,屠圖不僅靠著機智和打不倒的鬥志逢凶化吉,還深受大眾的敬愛。1986年,他被任命為開普敦大主教,成為南非聖公會的領袖。

屠圖一直與現今的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保持距離,非洲民族議會是解放運動的先鋒,現在已經在南非掌權了20多年。他拒絕支持非洲民族議會的武裝抗爭,以及對於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領導人的無條件支持。

不過,屠圖倒是贊同曼德拉的多種族社會願景——在多種族社會中,所有社群共同生活,沒有仇恨或歧視——還創造了「彩虹國家」(rainbow nation,又譯彩虹之國)一詞來描述這一願景。

擔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為受害者落淚

在1994年南非首次自由選舉之後,成為南非總統的曼德拉要求屠圖擔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的主席,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是對種族隔離時代侵犯人權行為的聽證會,充滿爭議且情緒化。

擔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被描述為「屠圖職業生涯的高潮」。放眼全球,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亦被譽為是為治癒深刻歷史創傷首開先河。

然而,屠圖卻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經歷感到非常痛苦。來自白人右翼、一些主流自由派和非洲民族議會的猛烈批評,讓屠圖覺得悲傷和困惑。日復一日聆聽可怕證詞也給他帶來了深深的情緒壓力,直到電視機前的觀眾看見這位堅強、機智的神職人員將頭埋在手中哭泣。

密友曼德拉形容:「屠圖的聲音將永遠是無聲者的聲音」

1990年代後期,患有前列腺癌的屠圖開始花更多時間陪伴他60歲的妻子、4個孩子和無數的孫子。他繼續批評非洲民族議會,導致2013年曼德拉的國葬時他最初遭到排除在外。屠圖無法出席引發了公眾強烈抗議。屠圖後來說他「很受傷」。

就算生病了,屠圖對世事仍然相當關心,並積極利用他德高望重的身分來改變現狀。2015年,他發起了一份請願書,敦促全球領導人在35年內建立一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世界,並得到全球超過30萬人的支持。請願書將氣候變遷描述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道德挑戰」。

他還公開反對烏干達的反同性戀法律,並支持安樂死

住在索韋托(Soweto)屠圖家附近,亦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曼德拉,曾經這麼形容這位密友:「時而強硬,時而溫柔,從不害怕,很少不幽默」。他補充說:「戴斯蒙・屠圖的聲音,將永遠是無聲者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