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別人介紹給你的「投資」包含這些元素,有很大的機會就是詐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先了解常見的詐騙類型,當遇到時我們會響起警鐘。仔細覺察到自己是不是被利用本能心理,如果難以覺察,先緩緩不要急著下決定,趕緊報警、找你的財務顧問、問親友,如果分辨是不是投資詐騙的話,也可以依照「8大樣態」來進行檢視。
文:邱茂恒(理財規劃顧問)
詐騙很好識破?被騙是因為不夠聰明?怎麼保護好自己?如何鞏固自己的財務呢?留意以下五種型態、八種本能、八種不合理,來為自己的財產穿上防彈衣。
常見的財務騙局
詐騙型態層出不窮,主要以下五種格外常見:
1. 假冒權威角色
詐騙方運用身分地位,如檢察官、法官、警官看似有權威的角色設定,讓你感受到威脅而害怕,而在急迫下做了決定。
2. 龐式吸金
金字塔結構式的詐騙,這種模式不是真的產生獲利給投資者,所以需要有資金來源來供前期投資者解套,因此會有不同階層的人向下發展新的階層,直到資金枯竭為止。
3. 假車禍案
碰瓷:詐騙方明明沒有撞到,卻製造看起來被你撞倒的情況;或是假車禍保險詐騙:車主製造假車禍,以希望向保險公司請求保險。
4. 假商品銷售
詐騙方在網路或者Facebook設置一頁式網站或銷售頁,並主張貨到付款感覺讓你安心,但實際可能沒有公司設置,或者賣方地點多顯示在偏鄉。等你收到貨時才發現,沒有網頁說明的功能,或根本是假的商品。等想要退貨時,物流公司主張他們只是運貨,而賣方往往最終消失不見,求償無門。
5. 個資外洩詐騙
詐騙方會先以電話通知,並且看似協助你處理一件小事,如說明你有購物,但他們懷疑是詐騙;又如詢問你在外地是否有電話或銀行帳戶開設,有出現問題來跟你確認。
通常剛開始問題都不大,會利用之前取得個資建立信任,開始鋪設一層一層的事件,聯繫你的人的層級也越來越高,並且告知你如果不處理的嚴重性。最終可能誘騙你轉帳,或者是交付錢給車手。(筆者:千萬不要覺得很荒謬,當身在局中,這些流程都是設計出來誘發你的心理反應。)

被騙真的是因為不聰明嗎?
其實人會被騙,都是本能的心理狀態被利用,而比較常受到利用的本能反應主要有以下八種:
1. 過度自信
人本能其實不容易帶入別人經歷的情境,會直覺自己不會受騙,反而在做決定時難以多面向的思考。
2. 選擇支持偏誤
當我們跟詐騙者產生連結,如果有掉入剛開始認同他的陷阱,會對後面的事情有認同感連結,所以詐騙設計都是由小事開始建立信任跟降低防衛。
3. 從眾效應
如果在詐騙的過程中,還在建立信任的過程,詐騙方有明示或暗示其他人也會怎麼做,這會影響到我們不想跟別人不一樣。
4. 權威理論
詐騙方運用身分地位,如檢察官、法官、警官看似有權威的角色設定,讓你感受到威脅而害怕,而影響了我們判斷,會害怕萬一對方是真的怎麼辦。
5. 錨定效應
詐騙一開始有明示暗示的金額,或最開始的原因事件,我們會拿來作為後續比較衡量的標準。
6. 厭惡後悔
如果我們一開始有認同對方或對方的行為,會不想否定自己剛說出口或之前認同的話,也進而被誘導做後續的行為。
7. 問題掉包
親友的推薦,或者親友自己有執行的行為,會讓我們連結到這件事情可以嘗試,因為覺得感覺比較踏實,可是實際上我們還是沒有自己判斷詐騙的本質。
8. 隧道效應
如果當我們被詐騙時,會發現每一個決定都被迫做得很急,如下一通電話很快再打來,不讓你有機會跟別人聯繫,事情營造得很緊張,甚至催促你下決定。當我們在急迫狀況,需要快速下決定時,其實很難思考其他面向的事情,做完決定後回顧才覺得自己很愚蠢。

什麼樣的投資內容是不合理的?
以下八大樣態,如果符合項目越多,越可能是詐騙:
- 強調報酬率極高,遠高於投資本質長期每年5-10%的區間。
- 強調風險極低甚至沒有風險。
- 強調穩定獲利甚至固定配息。
- 不在意經營或者是獲利模式。
- 感覺活動都很氣派。
- 加入的人大多數是想要翻身的人。
- 只要找人加入就會拿到收益。
- 跟你說需要快點加入,不然就沒有名額或來不及了。
如何避免陷入財務詐騙
首先,先了解常見的詐騙類型,當遇到時我們會響起警鐘。
仔細覺察到自己是不是被利用本能心理,如果難以覺察,先緩緩不要急著下決定,趕緊報警、找你的財務顧問、問親友,畢竟我們往往當局者迷。如果是投資詐騙的話,先檢驗前面的8大樣態有沒有符合。
最重要的是,事前做好財務規劃,知道自己每一個決定與自身財務跟未來目標的影響,在做決定時比較不會受到本能貪婪跟恐懼影響。
本文經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去世,回顧台版「老鼠會」如何詐騙受害者
- 用小錢就想實現「財富自由」?小心跌入各種金融詐騙陷阱
- 吸金被害人必備求生手冊:上法院有用嗎?要告刑事還是民事?
- 小資理財課:測出你的隱藏財務性格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連續三年展出獲業界佳評肯定,亞洲工業 4.0 暨智慧製造系列展 8 月 24 日至 27 日盛大登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內規模最大的「Intelligent Asia 亞洲工業 4.0 暨智慧製造系列展」將於 8 月 24 日至 27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二館隆重登場,九大工業主題的專區展出與論壇活動組成歷屆之最的龐大陣容。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者面臨供應鏈的多重挑戰。台灣因為良好的製造基礎,結合 AI、5G 等科技的導入,不斷往「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目標邁進,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國內規模最大的智慧製造展覽會「Intelligent Asia 亞洲工業 4.0 暨智慧製造系列展」連續三年成功實體展出,獲得業界的高度評價與肯定。今年展會將於 8 月 24 日(三)至 27 日(六)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二館隆重登場,結合自動化、機器人、物流、冷鏈科技、模具、3D 列印、雷射、流體傳動及機械要素等九大工業主題,匯集 1200 多家參展廠商、使用超過 4000 個攤位,龐大陣容為歷屆之最。
自動化展與機器人展延續往年氣勢,匯集國內關鍵零組件領導品牌、整廠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來自德國、日本、瑞士等國多家知名外商公司展出工業電腦、工控系統、關鍵零組件、機械手臂、自動化軟體、先進廠房設備、量測與檢測儀器、雲端大數據、AI應用、無人化搬運裝置及加工機具等項目,充分展現製造業對於人機協作、系統串聯及虛實整合的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
「服務型機器人專區」為另一亮點,上市公司與指標性 AMR 業者展出最新應用,專門應對遠端作業及無人化的新常態,可視爲後疫情時代崛起之新商機。除了自動化與機器人展之外,同期活動還有「2022 TAIROA 國際論壇」邀請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等,業界具有高敏銳度經營管理者,分享如何運用韌性供應鏈與綠色生產轉型,讓企業保有永續經營的關鍵競爭力。

模具展及 3D 列印展聚焦產品開發端的製程相關技術,協助國內業者從 OEM 轉型為 ODM 的角色,展出項目包含模具加工、檢測、設計技術,以及積層製造設備、耗材、建模軟體、掃描與代客服務。模具開發能力是商品化的關鍵,業者推動軟體模擬創造數位分身並達到 T0 量產,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程,積極面對客製化及多樣化需求的考驗;3D 列印技術除了速度快及成本低的打樣優勢之外,在材料端創新不斷,技術與設備更往精緻化、穩定化及工業化的目標發展,未來應用商機將是潛力無窮。
AI 與 IoT 同樣也正在改變物流的作業模式,物流暨物聯網展與冷鏈科技展本屆展出亮點涵蓋箱式倉儲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無人堆高機、四向穿梭車保管系統、自然冷媒制冷機組、智慧緩衝氣墊機、智慧型三溫層車廂、智慧運輸系統、冷熱智取櫃、三輪電動機車、智慧包裝設備、高速自動分揀機等,透過科技降低人力仰賴,並解決業者在倉儲空間及分揀效率上的痛點,進而減少固定成本。展覽期間舉辦「智慧物流論壇」,四天共舉辦 30 個場次,邀請智慧科技與數位轉型的代表人物,分享產業技術與經驗,議題從元宇宙、冷鏈科技、物流地產、物流科技到新零售等趨勢。
雷射展除了有光學、板金、五金等產業公協會及廠商共襄盛舉,更獲歐美日國際大廠連續支持,足見光製造技術在產業扮演關鍵角色。展期舉辦的論壇暨產品發表會,邀請市占領導品牌演講,內容涵蓋半導體雷射、國產雷射源、精密光學、汽車工業、Micro LED 及板金加工等範疇,展現光製造跨域應用的廣泛可能性。
兩年一度流體傳動展展出自動化設備高品質精密零組件,為企業產能打下穩固根基,也以「智能控制與綠色未來」爲主題推出論壇與技術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一同深入對談流體傳動、風力發電、淨零碳排等技術發展及未來商機展望。

主辦單位展昭公司表示,今年展覽集中各產業具密切關係的供應鏈,並兼顧專業交流活動,提供業界一站滿足、由上而下完整的採購思維與人際交流,飽覽創新技術與前瞻趨勢,精彩可期。目前已開放免費預登參觀,建議事先完成登記以利參觀。
本文章內容由「展昭國際」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