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微軟、Google都待過的人,如何看待這3家公司各自的優勢與劣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挑戰大部份都是這些偉大公司成功的雙刃劍的另外一面,或許是無法逆轉的。另外,每個公司有它的15 minutes of glory。現在,微軟的15分鐘已過,蘋果,Google的15分鐘也所剩不多了。但是,偉大的公司,即便15分鐘過了,它們對世界的貢獻和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會永存的,就像柯達、福特、HP、IBM一樣。
有人問我曾經在蘋果、微軟、Google工作,這三家各
-
蘋果重視用戶體驗和美的設計,真正在乎細節,專注完
美,近乎苛求。因此,蘋果成為了少數用戶真的用心愛的高 科技公司。蘋果有改變世界的精神,並且不屑於「微創新」,勵 志膽敢做出用戶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產品。是這樣才引 領了不同產業(電腦、手機、音樂、軟體商店等)的多次典範轉移。
-
微軟擅長於戰略分析、商業模式,能夠分析透每個細分
產業的發展和商機。另外微軟有很強大的分工和當責精神, 能夠把一個很大的項目拆分成小塊,由少數的明星人物領頭 ,帶著大團隊分批執行。
-
Google是技術驅動的科技平台,所以需要大批一
流人才,用「自己想怎麼被管理就怎麼管理這些天才」的精 神招攬最棒的人。Google的決策是科學化,互聯網化 ,參考真實數據後才做判斷的。如果微軟是航空母艦,則G oogle是快艇,能利用小團隊+實時回饋+主人翁感打 造和創業公司一樣快的產品更新和創新。
談完了優點,蘋果、微軟、Google各自有什麼弱點和挑戰?有網友說弱點不能公開談,其實沒什麼,反正我是自由之身,而且客觀談真實想法,應該沒事的。
蘋果作為一個骨子裡硬體的公司,一直沒有抓到軟體的核心:
蘋果認為軟體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持它的硬體,而這種思維導致它一直沒有做出能夠和硬體獨立的軟體(我認為iTunes不能算),這問題從我在的1990年就有,25年沒能改,以後估計也不會改。另外,蘋果對社交媒體是不參與的,在FB、Twitter上都幾乎不介入,可能是它的秘密基因太強烈,所以骨子裡否定這樣的參與。
但是在這個時代,不參與社交媒體是迂腐的,是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還有,蘋果文化一定的程度認為「你能做我的員工,是你的榮幸」,因此員工福利方面,或者對職銜方面的「小氣」,不如一些其它頂尖公司。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最後,賈伯斯過世已經三年半,蘋果只出了一個嶄新產品(Apple Watch),而且評語好壞皆有。所以蘋果最大的挑戰就是-沒有了賈伯斯,它還能創新嗎?這裡不是說創新都來自賈伯斯,而是他能夠在上千個員工創新中,砍掉大部份,有眼光挑出支持那些能改變用戶體驗的創新。
如果蘋果不能在創新方面繼續明顯領先全世界(又不能做high margin的軟體),那麼Android或小米帶來的95%體驗、50%價錢,就要給蘋果帶來災難了。這裡說的事情我在90年代的Mac vs. PC大戰中深有體會,可能也會發生在手機上。
其實很多人已經不把微軟看做一線公司了,這是因為它一直沒有抓住最近發生的四大趨勢:
我這裡說的四大趨勢是Internet、mobile、social、hardware/IoT。在Internet方面,微軟投入了鉅額,搜尋引擎卻依然遙遙落後,每年賠錢;在mobile方面,微軟明明曾經是唯一的smart phone OS,卻把市場拱手讓人;Social方面除了投資Facebook,沒有任何成績;Hardware其實微軟也是很早開始的部門(X-BOX),但是卻沒有抓到最近的機會。
微軟根深蒂固的問題在於:
1.公司思維比較封閉(因為不在矽谷),對業界動盪體會不夠深刻(因為錯過了這四個趨勢),固有的商業模式很難改變(例如Windows收費,當然這點最近有改),而改變這些公司文化是很難的。
2.微軟的兩大事業-Windows & Office,不但帶來了創新者的窘境(舊事業太大,成為包袱,不願意去做新事業),而且卻都面臨這巨大的災難,每年我們都看到災難「快了」,但是都沒有到來。微軟還能躲過多久呢?興起中的新事業做的不錯,但是能足夠快地成為微軟新的支柱嗎?

3.微軟的產品模式是比較過時的(團隊太巨大,工程師和架構師權力太大,產品經理相對弱勢,對用戶不夠敏感,開發週期太長),在迅速的互聯網時代,能有競爭力嗎?
4.因為微軟不再被年輕人視為一線公司,比較難得到頂尖人才。
Google最大的挑戰是它有「最容易作惡」的最大、最有價值的數據,卻有「絕不作惡」的承諾:
Google能夠束縛自己的手腳,不被大數據誘惑嗎?如果別的公司都會動用,它能忍住不用嗎?如果一旦用了,它的「不作惡」理想把自己放上了神壇,它會被攻擊的更嚴重的(一個小小的「動用」,別的公司沒事,Google會被認為是違背了承諾和價值觀)。
我認為把自己放上神壇的公司使命是非常危險的,Google是個理想主義的公司,當它看到一件事是符合它的理想時,它不在乎外部因素。而且Google在創辦人說了算的環境裡,是比較固執任性的工程師文化-「當我沒有錯時,我就要證明我對你錯,絕不妥協」,Google和歐盟的僵局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沒有柔性的政府關係是危險的,Google碰上的壟斷問題,是有可能牽累整個公司的(微軟就是為了處理壟斷調查,最後公司疲累不堪,為了不觸犯法律,謹慎到流程變緩)。另外,Google自認為是個科技為核心的公司,所以希望不斷在各個領域帶來顛覆。
但是,在矽谷其實顛覆者都是小公司。所以Google會不會還沒有顛覆別的領域,就被小公司顛覆了呢?從矽谷的發展,這是難避免的。最後,Google在非核心領域的產品,似乎總是碰到問題(當然,另外兩家公司也是)。
結論:
其實,這些挑戰大部份都是這些偉大公司成功的雙刃劍的另外一面,或許是無法逆轉的。另外,每個公司有它的15 minutes of glory。現在,微軟的15分鐘已過,蘋果,Google的15分鐘也所剩不多了。但是,偉大的公司,即便15分鐘過了,它們對世界的貢獻和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會永存的,就像柯達、福特、HP、IBM一樣。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