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2年對台政策走向:是否會下定決心動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日漸提升固然令人欣喜,但無論歐美、亞洲其他國家最後願意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台灣仍必須對安全議題自我負責,改進防務能力以回應潛在衝突。可惜的是,台灣彷彿就像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軍事衝突的潛在熱點。
文:李洙正(來自某國立大學歷史系所的學匠。關注國際關係、東亞史、法律史、科學史、技術哲學等等)
2021年12月29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接受記者詢問時表示「我們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主動權」,並將繼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馬曉光的說法並不陌生。事實上,12月中旬,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才發表社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表示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反對西方干涉。
自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國不斷強調「主導權和主動權」在自己手中,除安撫國內的激進民族主義者、緩和民間日益高漲的「武統台灣」的聲音,其實也間接傳達出一個訊息:中國不認為有必要和台灣重啟對話。
單邊主義的對台政策
2016年,蔡英文成為第十四任總統,中國很快就和台灣切斷所有官方聯繫,只剩少數非正式民間溝通管道。儘管蔡政府一度啟用熟稔中國事務、無明顯意識形態的陳明通、李大維等人,試圖改善和中國的關係,但隨著美中競爭加劇、香港反修例運動等事件發生,雙方很難再達到如過去一樣的互信程度。
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開始使用新的政策工具,即繞過台灣政府,直接對民間展開單方面的工作。舉例來說,2019年COVID-19病毒在武漢爆發後,隔年4月中國教育部即以疫情考量為理由,暫停赴台留學,現在仍未恢復,有趣的是,就在上述政策發布不久前,中國卻開始加強對台招生。
這些對台政策推出過程中,雙方不只沒有對話,台灣的主管單位事前甚至未被知會。不是說中國有義務事前通知台灣,重點在於,這種做法是過去少有的。通過擴大對台招生等措施,中國政府希望獲取更多台灣人的支持,並且逐漸淡化台灣政府在雙方交流時的角色。
也就是說,由於中國政府判定台灣政府已經不可能在主權議題上提出令其滿意的答案,認為官方層級的接觸已經不再必要,因此轉而期待利用經濟、文化的手段,讓台灣民眾自然形成對中國的認同感,並在台灣內部形成撕裂。馬曉光在12月15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就提到,中國反對「塔綠班」而不是台灣,要「注意團結、爭取廣大台灣同胞」,要鼓勵更多台灣青年「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
2022年1月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也表明,中國現在的方針就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並要求台灣企業「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認為自己掌握了「主導權和主動權」,也是現在中國之所以反覆談及爭取「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同時以「分裂當局」等語氣強烈的詞彙作為台灣官方的代稱的原因。

這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各國領導人、外交官員及國際政治學者已一再呼籲,中國和台灣必須建立一定的對話機制,才能避免誤判彼此的外交訊號和戰略意圖,降低戰爭發生的風險。
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因為中國長期阻絕和台灣官方往來,在國內外許多媒體的訊息轟炸下,許多台灣人不免開始懷疑:考慮到雙方的緊張關係,解放軍戰機又頻繁在台灣周邊演習,是否會擦槍走火,導致解放軍藉機對台灣發動攻擊?
然而,誠如著名現實主義學者、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長閻學通去年接受《財新》專訪時已指出的:「如果是真的擦槍走火發生,而雙方想防止戰爭的話,只要雙方一打電話、一溝通就解決了。」一方擦撞誤擊另一方的載具,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升級成戰爭,即使屆時中國和台灣不願意舉行正式會談,也能私下協商,或者透過美國居中談判,只要沒有人真的希望戰爭爆發。
那麼,若中國下定決心動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呢?以目前的條件而言,可能性存在,但不應過份誇大。
如同許多學者已經分析過的,中國很可能有時間壓力,必須在美國提供支援前就迅速占領台灣、或迫使台灣投降。然而,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不足,需要5-10年不等的時間做好戰爭準備(關於中國航母等艦艇的建軍情況,請參考前新江艦長呂禮詩的專訪)。未來事態會怎麼演變,我們無從確定,但至少現階段中國還沒有辦法承受和美國爆發戰爭的風險。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是否有通過全面戰爭取得台灣的意願,也不無疑問。今年11月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結束後,中國隨即呼籲,在台灣問題要維持「戰略定力」,讓台海局勢「走在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這不太可能是習近平臨時起意。事實上,在2022年習近平的新年賀詞中,又再一次呼籲大家「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並重提「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並接著拋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這些用詞中沒有太多新意,仍然維持將港澳作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看板(雖然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香港的現狀已不再具有吸引力)。
比起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從這些文章可以看到的是,中國領導層關注的更多是和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的競爭,以及維持政權穩定,並沒有將武力犯台視為現階段的優先事項。更直接的證據是,從2020年底美國大選到2021年初拜登宣誓就職期間,正是美國在政權交接,國內最不穩定、最無力支援台灣的時候,中國仍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就已經說明了近幾年並沒有武統的規劃。
小結:台灣仍須做好衝突準備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