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政治精算師:大家別再罵朱立倫了,他可不是「神隱」而是「神算」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興一個晚上就好」通常用在勝選者。而國民黨改寫了它:不認敗選、顏家的失敗,也放在心裡一晚就好。朱立倫不愧是政治精算師,選前就為此刻鋪路,不必檢討、不想扛責,很快就羽化成2022指揮官、2024總統候選人。
國民黨在一個月內,四大公投、中二顏寬恒、罷免林昶佐「三輸」。朱立倫被罵爆,選前神隱,選後派發言人賴帳,對此黨內甚至傳出「朱下韓上」的聲音。
1月9日的投票當然可以當作是2022年九合一大選的前哨站,而蔡英文也再度重挫了朱立倫——用新政治幾乎把顏家送進歷史,有效阻止了在野黨的接連惡罷。朱立倫早在開票18分鐘就發現了,也算到蔡英文不會因為勝選而出來領功,因此速發新聞稿對做。
你不懂朱立倫,這可不是「神隱」,而是「神算」啊!
看看選後第一時間,朱立倫把舞台讓出來,由文傳會主委凌濤代為聲明,這可是在「提拔年輕人」。而包括「今天的結果,我們放在心裡一個晚上就好,明天過後2022大選的布局正式起跑。2024民意會再度奮起。」、「這是承擔過去的政治任務和框架,到今天為止,到此為止。」等等,也是我看過「最好」的不承認敗選聲明。
因為朱立倫,其實是在請發言人轉達安慰自己的話。畢竟「高興一個晚上就好」通常用在勝選者,而國民黨改寫了它:不認敗選、顏家的失敗,也放在心裡一晚就好。
朱立倫不愧是政治精算師,選前就為此刻鋪路,不必檢討、不想扛責,很快就羽化成2022指揮官、2024總統候選人。
進一步看顏家二度失敗,何嘗不能代表朱立倫用心良苦,把李登輝以降黑金和派系政治送上斷頭台?對此,歷史絕對要記上一筆。順著這個邏輯來看,如果這一席2020本來就是綠營的,朱主席守住了、維持現狀,你怎麼能說國民黨輸了呢?
再說,罷免林昶佐案,泛藍在同意票拿下萬54000多票,支持林昶佐的不同意票只有43000多票,這是個多麼了不起的成就!想想看,一來國民黨把林昶佐上屆的81000多票,成功壓制到只剩下六成多;二來,因為朱立倫的無為而治,避開了林昶佐一旦被罷免,可能由鍾小平接手上陣的窘境,將國民黨的元氣保留到2022。
這是雙贏,怎麼會是雙輸呢?
嚴以待朱、寬以待韓「不公平」,更何況公投也不是朱立倫發起的,你說是吧?
反對朱立倫的支持者說要韓國瑜上場救援,我真的要生氣了。

2020年1月總統大選,韓國瑜拿下552萬票,同年6月被罷免高雄市長,結果,韓一年半後才出新書以公益代替謝票。相比之下,韓國瑜有比朱立倫高明嗎?國民黨的支持者如果「嚴以待朱,寬以待韓」,真的公平嗎?
更何況,這幾場選舉都是江啟臣搞出來的。罷免陳柏惟、林昶佐接力,源頭當然是2016年底執政黨促成修法,將仇恨動員變成日常。民眾不檢討檢討蔡英文將罷免「雙二分之一」門檻降為四分之一選舉人數,怎反過頭來來檢討朱立倫了?如賴清德所言,真是莫名奇妙。
選舉就是一股氣,朱立倫沒有氣虛,而是氣長。
他和顏家絶無長時間相濡以沫,何來相忘於江湖?藍營人士、名嘴越看越洩氣,是因為不滿朱立倫的精心設計,會害他們在言論和政治市場沒有生意可以做,因此不斷給朱找麻煩。
請他們不要再罵朱立倫了。
朱立倫沒有矇混,而且漂亮的過關。民進黨,才是高興一個晚上就好。
你說是吧?
延伸閱讀
- 【圖表分析】中二立委補選林靜儀五區大獲全勝,顏家綿密的陸戰組織為何不敵綠營的強力催票?
- 避免政黨對決?朱立倫在補選與罷昶「喊Pass」,顏清標想必點滴在心頭
- 這場公投成為藍綠的大型民調,間接證明了「國民黨有沒有朱立倫不重要」
- 趙少康與黨中央都想爭奪韓粉,韓國瑜這次強勢復出又是穩賺不賠
- 顏寬恒成為中二選區「安心亞」,測出八萬票就是顏家的「天花板」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影音】整理數十萬張空拍影像,就像一場馬拉松: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影像為環境發聲」是齊柏林畢生在做的事,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要接力做下去的事。打造一座把台灣存起來的影像資料庫,讓齊柏林留下的影像資產得以傳承世代,「數位典藏」計畫需要你我一同支持響應。
2017年,《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留下無數珍貴空拍影像資產;這些跨越1990年代到2017年、長達25年台灣自然與人文地景變遷的真實紀錄,不只保留了台灣之美,更在學術研究、環保倡議和環境教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然而,龐大的影像素材需要經過「數位典藏」才能被有效應用,因此「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承接數位典藏的使命,讓齊導畢生的心血,能夠世代傳承,發揮永續的影響力。經過兩年的摸索,基金會最終研擬出最合適的數位典藏計畫,不只將齊導作品數位化、分類歸檔,更要建置線上影像資料庫,並將繼續記錄台灣的使命傳承下去。
根據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統計,齊柏林導演在空中拍攝超過2500小時所累積的影像,約為10萬張空拍底片、50萬張數位照片,上千小時的空拍影片;要為如此龐大的影像資料建檔與整理,勢必耗費許多金錢、時間與人力。不過,只要能集結眾人之力,這一場數位典藏人員及專業志工接力的馬拉松,將會是美麗而撼動人心的一段旅程。
「數位典藏」做什麼?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意思是將有保存價值的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透過數位化(諸如攝影、掃描、影音拍攝、全文輸入等)與加上屬性資料等詮釋資料(Metadata),建立數位檔案的形式,作為永久保管儲存。
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可分為三大工作線,分別為:
- 傳統底片組:挑選底片→掃描成數位檔案→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 數位照片組:挑選照片→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 空拍影片組:挑選影片→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除了要將齊導留下來的影像作品數位化歸檔,數位典藏計畫還包括改版建置「iTaiwan8影像資料庫」,也就是建設完整的線上影像資料庫系統,讓齊導作品更便於靈活運用,也能讓更多世人看見。
飛行2500小時累積的空拍影像,怎麼整理?
- 整理底片/數位掃描
數位典藏組專員詹宇雯的工作,是負責整理傳統底片。即便存放在防潮櫃中,傳統底片仍面臨逐漸老化褪色的壓力,需要與時間賽跑進行數位化保存;然而大多未經篩選的10萬張底片,有些因為直升機震動導致些微的畫面模糊,也有因飛行路線連續較重複的地景構圖,而詹宇雯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拿著放大鏡一一檢視精挑,並標註定位和勘誤照片資訊。
「整理底片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人工出錯,因為以前留下的資料可能是齊導或其他志工整理出來、用手寫的,貼紙可能貼錯或資料寫錯。」詹宇雯說起某次經驗,當時有一張台北車站的照片被貼了很多年份,為了找出正確年份,她試圖辨識照片裡招牌跑馬燈上的氣溫、股市市值等資料,交叉比對推斷出正確年份。雖然偶有這種偵探辦案一樣的趣事,但大多數時候是耗費專注度與眼力的過程。
完成底片挑選的階段,接著進到底片掃描數位化。然而,這步驟並不容易,除了整體的影像品質控制與檔案管理,齊柏林導演留下的底片最遠距今至少11年,老化褪色的底片容易出現色彩偏誤,須進行色彩還原,再修掉畫面上的髒點、存成解析度高的數位影像才算完成。

- 建立屬性資料
所謂「建立屬性資料」,其實就是為影像添增各種描述紀錄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龐大的影像資料才能被有效率的搜尋、管理。數位典藏組副組長陳宣穎表示,以齊導拍攝的影像為例,包含:拍攝主題、地點及詮釋地景的關鍵字都屬於此範疇;而其中投入最多時間的便是「定位」和「建立關鍵字」這兩項任務。
「定位」指的是找出拍攝主體所在地點和座標,有時可透過既有的飛行軌跡紀錄來推測,但更多時候是在沒有軌跡紀錄的狀態下,憑藉地理知識及照片上的蛛絲馬跡判讀位置。如果影像拍攝年代久遠,或是地景變化很大,就需要運用更多歷史圖資或佐證資料去搜索、推論。
「我們要一張一張照片判讀,建立屬性資料。像是早期的傳統相機沒有定位功能,常常看到照片中只有一大片山稜線,此時我們就要仔細比對地圖、衛星影像,想辦法查找,盡可能貼近正確。」陳宣穎說。
「建立關鍵字」看起來似乎相對輕鬆,然而事實上,光是決定有哪些關鍵字可以使用,就是一門功夫。第一步必須辨認影像中的景物,例如一塊農田種植的是什麼作物,就必須蒐集其他資料輔助判斷;其次,由於空拍照片尺度不一,在畫面中佔比多大的景物需要設立關鍵字,也需要經過討論訂定規則;最後,還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依據一般人的搜尋習慣設立關鍵字。
因此,在建立屬性資料的過程中,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特別諮詢多位專家,共同研究規劃出適合台灣空中影像的關鍵字建置邏輯,並以此基礎進行分門別類、校正檢核,確保影像被妥善歸納及運用。

- 影音資料典藏
相較於照片整理,動態影片的典藏工程更為多元複雜。首先,要針對近千小時空拍影片進行盤點,接著進行特殊格式轉檔與備份,再逐步建立邏輯編碼、標示檔案管理方式,以推動後續屬性資料建立。
「影片整理最大的兩個挑戰,其一是影片內容橫跨的範圍很大,導演可能是台中起飛、屏東降落,因此要去判斷每個影片節點的地景定位;其二是飛機上升的垂直範圍很大、晃動又劇烈,有時候會遇到『果凍效應1』致使內容失真。」影音製作組專員鄭宇程說明,由於各時期的影片拍帶檔案格式、影像內容品質、影片時長都不同,大大增加了管理建檔難度。

加入數位典藏的馬拉松,傳承接棒台灣之美
從一步步定義操作流程、統一色彩管理語言、購置影像處理設備等,到培訓志工與實習生、讓人力支援一步到位、避免巨量資料的協作過程中出現錯誤,都是數位典藏計畫的範疇。多元內容創意部副總監王俐文表示,「數位典藏」四個字說來簡單,但過程繁複龐雜,需要所有人一致的專注、耐心、細心、以及熱忱。
「iTaiwan8影像資料庫」作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的目標之一,改版上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除了完成龐大影像資料的典藏,更大的挑戰是要繼續記錄台灣,讓影像不會只停留在2017年。
「透過影像為環境發聲」是齊導畢生在做的事,也是基金會要接力做下去的事。而數位典藏計畫,就是齊導生命的延續,也是基金會動力的源頭。要打造一座把台灣存起來的影像資料庫並不容易,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亟需各界的支持,共同建置屬於台灣最美的影像資料庫。讓我們一起守護齊柏林留下的影像資產,讓土地脈動的珍貴影像得以傳承世代,發揮更多價值。
註1:果凍效應(rolling shutter)是數位相機CMOS感光元件的一種效應,當使用電子快門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件時,原本垂直的物件拍攝出的畫面卻為傾斜甚至變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