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中國民營企業已躺平,投資、民間消費與出口「3駕馬車」經濟下行壓力大

陳志武:中國民營企業已躺平,投資、民間消費與出口「3駕馬車」經濟下行壓力大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經濟逐漸趨緩,受到各國矚目,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表示,中國投資、民間消費以及出口,數據已經下行,並直言民營企業已經「躺平」,中國經濟挑戰大。

中國經濟面臨趨緩,已成全球矚目的焦點。今(11)日,2022年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疫後新秩序永續競爭力」登場,邀請到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暢談,中國未來經濟局勢,他以3駕馬車:投資、民間消費以及出口,闡述現況和前景,並直言民營企業已經「躺平」,中國經濟挑戰大。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

2021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繼續拖累整體經濟發展,其中消費支出也顯露出疲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至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成長5.2%,低於1至10月份6.1%的速度。

由於電力供給持續短缺,遏止了工廠的生產,再加上零星的疫情,又使得消費市場受到打擊,令中國經濟成長,於第3季開始下降。《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再加上如中國恆大(China Evergrande)等地產商的流動性危機,亦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表示,中國於2022年可以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因為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將限制中國央行有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他強調,北京當局將以2022年經濟目標訂於5%,未來會鼓勵地方政府擴大財政支出。

過去一年,中國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在遏止債務和打擊過度冒險的行動,例如螞蟻集團(Ant Group)等科技巨頭,教育業以及房地產業。監管單位強調,整頓措施確保財富更公平,以及消除企業過度投機等行為。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告訴《華爾街日報》,2021年12月營造業景氣恢復,通膨壓力緩解,但就業市場依然承受巨大壓力,經濟基礎並不牢固。他說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政策轉向就業優先,並以定向支持中小企業為主軸。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陳志武:中國民營企業已經「躺平」

面對中國經濟情勢,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說明,從中國經濟GDP歷年數據顯示,早在疫情前,中國GDP趨勢向下,已有端倪,他說:「疫情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已經很大」,未來不太可能再以每年8%的幅度成長。

陳志武以拉動整體經濟的3駕馬車(投資、民間消費以及出口)出問題,闡述中國未來經濟前景。首先是「中國投資成長乏力」,過去動輒20%以上的成長速度,現在則是個位數。他強調,過去20年,中國地方政府作為投資者,也是消費者,拉動各地的基礎建設。

他進一步解釋:「現在地方政府壓力沈重,靠賣地獲得資金,再透過資金投資基礎建設的模式,已經不可行」。陳志武強調,地方政府一方面不能賣地,二來又不可以借錢,未來造成強大的流動性問題。

那民營企業是否能帶動投資呢?陳志武說:「中國內地企業正在『躺平』,」近年投資熱度變冷很多,又受到政府監管打壓,民企無法看清楚未來前景,加上稅務越來越多,儼然成為民企不可承受的負擔。

再來,「民間消費力量不足」,陳志武強調,從消費數據而言,連5%都不到,這是過去都沒有經歷過。儘管疫情管控,間接抑制經濟發展,但最主要還是補教行業、滴滴出行以及互聯網科技業,都被打壓監管,嚴重影響了未來民間的消費信心。

最後則是「中國出口動能疲弱」,展望2022年,陳志武說新冷戰恐會進一步惡化,過去川普( Trump)亟欲和中國脫勾,而現在則是中國自己和西方國家脫鉤,借鏡過去歐美和蘇聯陣營對抗的歷史,如此情況對中國未來經濟前景挑戰大。

另外,陳志武說,分析中國千萬不可忘了「政治」,過去許多人指責「馬雲批評當局事件」,導致北京開始出手打壓民營企業。但是,他強調,中國邏輯中只有官府還有宗族,現在引進了西方的「股份有限公司」後,進而取代宗族,但是政府不願意分享權力,大型企業受到壓抑是必然的趨勢。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出席2022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於【議題三】中國
天下雜誌

2022天下經濟論壇冬季場-【議題三】中國政經新解-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