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中國設下的債務陷阱,國家面臨破產的斯里蘭卡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落入中國設下的債務陷阱,國家面臨破產的斯里蘭卡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綜觀斯里蘭卡的經濟處境,當然有其自身內部問題,以及政府決策的盲思,但是斯里蘭卡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壓力跟許多弱勢國家一樣,因為近十年大量興建基礎建設,卻多淪為無法增加政府稅收的蚊子館,而這都和中國息息相關。

南亞國家斯里蘭卡面臨國家破產的危機,引起外界關注的是,斯里蘭卡積欠外債中很大比例集中在中國。

當然,斯里蘭卡的債務危機並非是陷入經濟困頓的主因,但可以視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斯里蘭卡經濟發展大部分仰賴觀光產業,然而COVID-19疫情肆虐下,觀光客少了,當然也連帶衝擊整體經濟收益,再加上斯里蘭卡政府採取刺激的貨幣政策,來激發經濟復甦的可能。

但事與願違,政府缺乏完善的產業規劃,以及薄弱的中產階級難以支撐社會穩定,錯誤的政策終究造成通貨膨脹的下場,外匯存底不斷燃燒殆盡,難以應付沉重的財政支出,當然也無法償還龐大債務——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貸款。

斯里蘭卡再向中國求饒,根本是請鬼拿藥單

對斯里蘭卡來說,無能處理外債問題並非首見,早在2017年時,當時向中國借貸興建的「漢班托達港」(Hambantota Port),營運狀況不佳,原本寄希望能藉由港口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期待,不但沒有充足的客貨流通來源,就連希望將港口收益用來支付貸款的計畫也因而落空。

當時為了解決債務困境,斯里蘭卡不得不與中國進行債務談判,雙方議價的結果則令外界感到訝異,斯里蘭卡將港口的控制權轉讓給中國,甚至畫押租借給中國使用99年,國際社會抨擊這是中國刻意設下的「債務陷阱」,甚至指稱這是中國進行「殖民主義」行徑。

當然,中國對此反駁,指出這是當事國自己的意願,中國無心陷他國於不義。

問題是,類似的情況不只在斯里蘭卡發生,許多接受中國借貸的弱勢國家也面臨著類似的處境,就在前年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際,部分向中國借貸的非洲國家都有還債能力不足的現象,當時中國便傳出有意延長寬限期,來緩解這些國家債務壓力。

也因為弱勢國家只要沾染到中國的貸款幫助,多數國家都在債務談判中面臨必須交換國家利益的壓力,甚至有國家必須轉讓稀有礦物的開發權,以及以具主權價值的戰略資源來抵債,這讓歐美國家不得不出手抑制中國可能帶來的全球性債務風暴,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援助受害國免於中國的欺壓。

當然,中國面對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一如往常展開外交接觸,派出外交部長王毅前往商議,斯里蘭卡政府也提出債務重整的期待,中國勢必會給予相應的經濟援助及資金挹注,問題是中國真的有誠意解決斯里蘭卡的債務問題嗎?雙方再次債務談判,斯里蘭卡幾乎沒有任何籌碼向中國議價,眼前的經濟危機,就只能以債還債來向中國調頭寸。

可以說,斯里蘭卡再轉身向最大債主討救兵,這並不只是求饒,而是請鬼拿藥單,中國就猶如無良的地下錢莊,中國資金或許可以緩解內部經濟壓力,但斯里蘭卡債務更被套牢,無法翻身。

AP_18002445735491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站在斯里蘭卡一代一路工程前面的中國籍工人

中國經濟都自身難保,弱勢國更難自求多福

更深一層探討,中國真的有能力協助弱勢國家解決債務嗎?恐怕這不是那麼樂觀。

中國自2013年開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以港口、機場、鐵路作為延伸國際影響力的據點,提供低利貸款來誘使經濟落後的國家,不只是斯里蘭卡,陸續也有國家出現無力償還貸款的狀況,中國藉由債權、技術、管理等控制手段,逼迫進行解決債務談判,這些國家為了緩解債務風險,不敢得罪中國,選擇交出具主權意義的戰略資源,債務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持平而論,斯里蘭卡再度面臨債務風暴,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債務談判,中國不會輕易的無常施捨,畢竟眾多中國的債務國都有還款能力不足的問題,倘若每個國家都有樣學樣,轉向債權國求助,中國讓給斯里蘭卡的利,恐怕難以複製在其他國家。

此外,中國向弱勢國家提供大量借貸,也成了這些國家的最大債主,但自己國內經濟狀況也不太好,已經一手要求國內企業捐款響應「共同富裕」,如果要再騰出一手來解決他國債務,可能會引火自焚,斯里蘭卡更難從中國身上再討到任何好處。

綜觀斯里蘭卡的經濟處境,當然有其自身內部問題,以及政府決策的盲思,但是斯里蘭卡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壓力跟許多弱勢國家一樣,因為近十年大量興建基礎建設,卻多淪為無法增加政府稅收的蚊子館,而這都和中國息息相關。

顯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弱勢國家提供大量的借貸,就像是裹著毒藥的糖衣。如果中國的債務國沒有看清債務陷阱的真面目,甚至沒有即時向其他歐美國家要求援助,可能永遠無法脫離中國所設下的債務陷阱,可以預想的是,只要全球疫情持續肆虐,還會有更多國家,和斯里蘭卡一樣陷入中國造成的債務危機。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