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如果你曾接受任何注射,就欠這個有著淡藍色血液、長得像煎鍋的海洋生物一句感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挪威知名的昆蟲及生態學者——安・史韋卓普-泰格松,以詩意的觀察,幽默的筆觸,寫出這本結合科普知識與人文精神的作品,她也試著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呼籲大家:我們的思考裡,應該要有自然,我們也應該找到與自然共同前行之路。
文:安.史韋卓普-泰格松(Anne Sverdrup-Thygeson)
拯救生命的藍血
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你曾接受任何注射,就欠這個有著淡藍色血液、長得像中型煎鍋的海洋生物一句感謝,因為牠們負責確保人類使用的注射器內的輸液是否純淨,沒有有害細菌毒素。認識一下鱟(horseshoe crab)這種生物吧,牠們是蜘蛛在海洋中的遠親,過去二十五年來拯救了無數條人命,因為牠的血液能揭露是否有細菌出現在我們不樂見的地方。
鱟在挪威語中被稱為「匕首尾」,甚至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過去四億年來,牠的外貌與現在相去不遠,多數時間都在海裡生活,只有交配季才會數千隻同時爬上海灘。現存的四種鱟中,有一種棲息於美國東岸,其他三種則是在亞洲。發育完整的鱟,身體會被彎曲的盔甲覆蓋,尾端還會裝上細細、尖尖的尾巴,看起來雖然像匕首,卻不是防禦武器,更像方向舵,讓這種海中生物游泳或行走時能掌控方向。如果在陸地上要把背翻過來時,牠也會用尾巴幫自己翻身。
鱟靠書鰓呼吸,大幅擺動時就像書的頁面,氧氣會在內含銅離子的血液裡傳送到身體各處,銅化合物就是讓血液呈現獨特淡藍色的原因。鱟的頭胸甲均勻分布著十隻眼睛,尾端則有十隻腳,讓牠們可以在紅樹林或淺灘處緩慢行走,也可以幫牠們把食物——各種蠕蟲及貽貝鏟入嘴裡。
中國曾經發現數百萬年前鱟極具特色的腳印,完整的保存於石頭上。鱟是少數「大滅絕」後的倖存者,那是地球第三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約莫是在二點五二億年前,海洋裡有九十六%的物種消失。起因是西伯利亞大型火山爆發,導致氣溫、酸鹼值及海洋含氧量劇烈改變,但鱟活下來了,於是科學家們跟隨牠們的腳印,看看鱟如何頑強地爬過這場大滅絕。
再把時間快轉數億年,來到我們的時代。想像一間實驗室,裡面有穿著白色實驗服、戴著髮罩、面罩的工人,在長凳上有效率地工作著。長凳上方是一排排的鱟,牠們鉸接的尾段及「匕首」摺疊於身體附近,方便採集心臟附近的組織。從這裡,有一條細細的導管流向玻璃瓶,慢慢地被淡藍液體填滿,那是鱟的神奇血液,看起來就像科幻電影畫面(一九七九年《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路克就是喝藍色牛奶當早餐),但這裡是個鱟血庫,人類在這裡扮演著吸血鬼角色。
一九五○年代,人類初次發現鱟的血液裡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多虧了兩位充滿好奇心的美國科學家,持續追蹤意料之外的研究發現。研究鱟的血液循環時,其中一人發現有時血液會凝成一團果凍狀,於是他邀請另一位專攻細菌毒性及對血液、出血影響的教授一同研究。
最終兩位科學家發現,如果鱟的血液與細菌接觸,就會立刻凝結成團。即使是一點點內毒素(endotoxin)——活體及死亡細菌上常見的細菌毒素,會導致人類發燒、甚至死亡——都足以讓鱟的血液呈現果凍般的稠度。
由於殺菌方法都無法消除這種細菌毒性,找出發現毒素的辦法就變得相當重要,結果證明,鱟的血液是最好的工具。有了這個活化石身上的血,現在就能測試藥物或醫用設備是否能安全使用。一九七七年,美國衛生單位批准此方法,全世界跟進採用。鱟血液中的凝血劑也被用於測試各種植入物、注射藥物、疫苗——包括COVID-19疫苗,檢查是否有有害細菌汙染物。這可是一筆大生意:一公升可用的鱟血液,價值約莫四十五萬新台幣。
在鱟血上市之前,所有的注射劑都必須透過兔子測試,只是這種作法不僅耗時,且可信度不高,因此這項新發現也拯救了數千隻兔子的性命,但換句話說,北美及亞洲的鱟在生存上也變得更加艱難。
每年要採集五十萬個美洲樣本及不明數量的亞洲樣本,排空血液存進「血液庫」。美國針對這個流程有設立規範:必須設定額度,只能抽出三分之一血量,動物被捕後七十二小時內需放回大海。即使如此,獨立研究顯示,鱟的死亡率仍在十五%左右,也有數量可觀的美洲鱟被捕來當作誘餌。美洲鱟被列為世界瀕危物種中的易危物種(VU)。
在亞洲,鱟的捕撈則不受規範,情況想當然耳更糟。這些鱟很少能在放血後重返大海,反而成了人們的盤中飧。除此之外,牠們聚集的海灘都在開發中,陸續蓋起房子及旅館。因此,所有亞洲種都被列於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一種已經列為瀕危物種(EN),我們沒有另外兩種足夠的資訊,無法放在正確的類別裡(DD,數據缺乏)。
鱟的數量減少,也劇烈影響著沿海生態系統的其他物種。這種生物會在海灘上浪漫幽會,在沙灘上產出數百萬藍綠色、豆子般大小的卵。北美洲的「鱟魚子醬」會為從南美洲飛到北極的候鳥提供重要的能量來源。如果你是一隻紅腹濱鷸(red knot),從南美洲的阿根廷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開始春季遷徙,來到達德拉瓦時一定會非常飢餓。
但近年來,紅腹濱鷸這種亞種數量直線下降,低於一九八○年的四分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停留地點的食物變少,如德拉瓦的鱟海灘,其他因素還有人工建設、干擾源變多、海平面上升、氣候變遷等等。
我們對鱟血液的需求,無疑為這種古老物種鋪了一條通往滅絕的路——就像苦艾中發現青蒿素、太平洋紫杉中發現紫杉醇、吉拉毒蜥唾液中發現Exendin-4(還有香草蘭屬中的香草香氣),我們對這些植物、動物的需求量直沖天際。今日,所幸我們不再仰賴植物、生物本身獲得所有物質,我們可以從實驗室複製,不僅是化學製程,生物科技也可以。數千年來,我們人類一直是簡單的「餐飲」生物科技實踐者——用啤酒酵母發酵穀物成為酒,或是用乳酸菌酸化牛奶變成優格。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