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死亡超過1萬2千人,加拿大魁北克祭出未接種疫苗者需繳納「健康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魁北克約有12.8%的人沒有接種疫苗,卻占了住院病例數的一半。魁北克省長盧戈表示,沒有施打疫苗的人,會為其他魁北克人以及醫護人員帶來更沉重的經濟負擔。他也說,健康稅是一個「公平性的問題」,因為已經有90%的人為了疫情做出犧牲,前去施打疫苗。
COVID-19疫情在加拿大日益嚴峻,魁北克病例更居高不下,不但11日單日通報8710例新病例,累積死亡人數則達到1萬2028人,是加拿大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但是疫苗接種率卻落後其他省分。而魁北克省內12.8%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更占了住院病例數的一半。
於是魁北克省長盧戈(François Legault)宣布,要對沒有施打疫苗的民眾徵收「健康稅」。
魁北克祭出「健康稅」,沒打疫苗需上繳至少100加幣
《路透社》報導,魁北克省長盧戈(Francois Legault)在11日宣布,計畫向沒有施打疫苗的民眾徵收「健康稅」。目前還沒有公布健康稅的確切金額,但他指出,不會少於100加幣(約新台幣2204元)。
盧戈在記者會中表示,沒有施打疫苗的人,會為其他魁北克人以及醫護人員帶來更沉重的經濟負擔。他也說:「健康稅是一個公平性的問題,因為90%的人打了疫苗,為了疫情做出犧牲。我認為我們欠他們這樣的措施。」
魁北克約有12.8%的人沒有接種疫苗,卻占了住院病例數的一半。除此之外,儘管根據聯邦政府統計,魁北克約有85%的人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然而在追加劑的接種率,進度卻遠落後於加拿大其他省分。早在12月中旬,安大略就已經允許18歲以上的民眾施打追加劑,然而魁北克近期才剛開放40歲以上的民眾施打第三劑。
另外因應疫情,除了健康稅外,魁北克已經在上個禮拜宣布,前往大麻與酒類商店購物時,必須提供疫苗接種證明。之後更再度宣布宵禁,每天晚上10點至隔天早上5點之間禁止外出。
單日通報8710例,魁北克疫情為加拿大最嚴峻
《路透社》報導,加拿大各省正在面對COVID-19病例急遽增加的問題,不但為醫療系統帶來負擔,目前更有數以萬計的人遭隔離。另外,在高度傳播力的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疫情管制措施又更難以遏止病毒傳播。
其中,魁北克更是疫情最嚴峻的地區之一,不但每日新增病例數常常是各省之冠,先前更因為醫護人員人手不夠,准許染疫醫護繼續工作。
《BBC》指出,魁北克11日單日通報8710例新病例,累積死亡人數則達到1萬2028人。目前魁北克醫院有2742名COVID-19病患,其中有244位在加護病房。
魁北克的措施,是否有爭議?
《路透社》指出,世界各國都對沒施打疫苗的人實施行動限制,少數國家針對高齡、沒有施打疫苗的民眾祭出罰鍰。但是魁北克這麼廣泛的針對所有沒施打疫苗的民眾徵稅,很少見也極具爭議性,可能會引發個人權利、社會責任孰輕孰重的爭論。
《BBC》報導,儘管很少見,但是魁北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針對不打疫苗的民眾開罰的地方。這個月希臘也祭出懲罰,60歲以上未施打疫苗的民眾,每個月都要付政府100歐元(約新台幣3147元)。新加坡則要求沒有打疫苗卻染疫的人,自己支付醫療費用。
延伸閱讀:
- 加拿大政府宣布8852億天價和解協議,賠償在寄宿學校遭迫害的第一民族原住民家庭
- 新加坡停止支付不願施打疫苗者醫藥費,疫苗接種差異化管理是否有效?
- 【圖表】五大洲疫苗覆蓋率前五名是誰?打了疫苗之後,他們疫情發生什麼變化
新聞來源:
- Covid: Quebec to impose health tax on unvaccinated Canadians(BBC)
- Quebec plans to impose a ‘health contribution’ tax on the unvaccinated(Guardian)
- No vax, pay tax, says Canada's Quebec as health system struggles(Reuters)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1-12 今日本土新增4例,境外移入暴增92例,社區疫情正在收斂,指揮中心尚不考慮封鎖邊境
- 2022-01-12 香港2022:繼續的離散,繼續的人事全非
- 2022-01-12 累積死亡超過1萬2千人,加拿大魁北克祭出未接種疫苗者需繳納「健康稅」
- 2022-01-12 為了防堵疫情,台灣什麼時候需要對春節返鄉潮縮減航班?
- 2022-01-12 默沙東口服藥通過食藥署EUA審查,指揮中心預計採購1萬份,春節後分批抵台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