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書評】《A Philosopher on Wall Street》:華爾街首位製藥業分析師,投資生涯也是生科產業發跡史

【書評】《A Philosopher on Wall Street》:華爾街首位製藥業分析師,投資生涯也是生科產業發跡史
Photo Credit: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說故事的功力高超,以法蘭克的生命軌跡為主軸,介紹每一個生命階段的時代背景,又將金融業、生物科技業及製藥產業、矽谷科技產業三大主題環環相扣,深入淺出介紹它們如何交互影響,使美國在科學創新領域獨步全球。

華爾街的哲學家

A Philosopher on Wall Street: How Creative Financier Fred Frank Forged the Future》這本書是弗來德・法蘭克(Fred Frank)的傳記,他是華爾街第一位專門研究製藥產業(pharmaceutical industry)的產業分析師,後來他更進一步將其劃分出另一種全新的產業類別:「生命科學」(life-science),亦稱為生物科技(biotech)。1958年他史丹佛MBA畢業後進入華爾街,1969年加入雷曼兄弟擔任投資銀行家並於此任職40年。2008年雷曼破產時,他已經當到副主席(vice chairman),雷曼倒閉以後,他自立門戶成立一間小型精品投行,輔導生命科學新創企業的公開上市。

法蘭克被譽為現代生命科學產業的奠基者,在他長達六十幾年的投行家生涯裡,他經手過數百件交易案,其中有一些是生技產業的里程碑,包含基因泰克(Genentech)跟羅氏藥廠在1989年的併購案,當時基因泰克是一間羽翼漸豐的生技公司,擁有最頂尖的前緣技術及創新精神,但是錢快燒光了,急需資金挹注才能維持營運,在法蘭克的撮合之下,羅氏藥廠決定花21億美元買下基因泰克60%的股權,2009年更以470億美元的天價100%併購對方!

基因泰克有出一本企業傳記《Genentech: The Beginnings of Biotech》,如同書名所示,這間公司被許多人認為是生物科技產業的起點,它發明出胰島素、生長激素、許多抗癌藥物等改變世界的藥物,後來也參與美國政府發起的「人類基因組計畫」,開啟生物技術的新紀元。

法蘭克在這起交易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他是雙方的共同代表,意味著兩家公司都信任法蘭克能夠代表彼此的最大利益。這在商業談判的世界裡是非常少見的場面,通常參與M&A(merger and acquisition,合併與收購)的企業,都會各自委任自己信賴的投行,以免發生利益衝突。法蘭克被譽為當代生命科學產業的開創者,正因為他發明了許多巧妙的金融工具,例如「期待價值權」(contingent value rights),讓70年代晚期開始起步的生命科學產業能夠獲得迫切所需的資金。

在法蘭克的帶領之下,由華爾街領航,資本市場開始大規模注資使其蓬勃發展,並催生無數改變世界的醫學突破。法蘭克指出,如今若採納廣泛的定義,美國的生命科學產業已經有超過四千家在那斯達克等主要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總市值超過34兆美元,雇用約29萬人。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於一個產業的積極發展息息相關,而在幕後支持創業者的投資者,更是功不可沒。

生命科學產業的奠基者

這本書不是法蘭克的親筆回憶錄,而是委託別人代為完成的傳記。作者David Ewing Duncan是一位資歷頗深的生技產業媒體工作者,他目前也擔任加州柏克萊大學生命科學政策中心的主管,同時也是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的講師。奇點大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而是一個教育性質的機構,聚焦於科技帶給人類的影響,並期待透過教育及串聯,讓科技領域的後起之秀共同攜手改變世界。矽谷在21世紀以後引領世界潮流,科技成為新時代的信仰,奇點大學也在這種風潮下創立。

這種委託他人執筆的傳記通常都是主人翁希望將自己的人生軌跡記錄下來,請文字工作者幫忙採訪、整理、調研跟主角相關的人事物。這類作品一般都是分發給至親好友,當作某種家族的精神傳承,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一般讀者。因此本書在亞馬遜的公開出版對讀者來說可謂一大福音。作者說故事的功力高超,以法蘭克的生命軌跡為主軸,介紹每一個生命階段的時代背景,又將金融業、生物科技業及製藥產業、矽谷科技產業三大主題環環相扣,深入淺出介紹它們如何交互影響,使美國在科學創新領域獨步全球。

法蘭克的投資生涯也是生命科學產業的發跡史

法蘭克在1958年加入一間叫Smith & Barney的投行,同期的儲備幹部有三位,其中一位Burton Malkiel是《漫步華爾街》的作者,據說這本書讓許多艱澀的金融概念首次普及至投資大眾,如今Malkiel也是一位深具影響力的知名經濟學家。法蘭克最初的職位是分析師,他大學就讀耶魯大學哲學系,當時美國開始流行MBA的學位,他在朋友建議下再去史丹佛念MBA。他原先對人生並無特殊規劃,但既來之則安之,踏入金融業後就腳踏實地的始終如一。

從小法蘭克就天賦異稟,永遠都是所在族群的焦點,很快他的研究報告吸引華爾街同業的關注,成為洛陽紙貴的商業洞察。有趣的是,他經常在研究中使用哲學性的論述寫法,獨樹一幟的風格也為人津津樂道。當時他負責化工產業(chemical industry)的分析,但他逐漸察覺一個微妙的轉變,1960年代開始,製藥產業逐步興起,他說服上司讓他把製藥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產業,因此他成為華爾街首位專司製藥業的分析師。

當年所謂的製藥業在某種程度上隸屬於化工業,那個年代的新藥突破往往來自動植物身上發現的新化合物,透過大量的試誤進行醫學測試,為了開發一款新藥,可能得進行上萬次的化學實驗,這種研究方式對於疾病背後的生物學缺乏理解,因此研發費用高昂,成果也不彰。好在1953年科學家發現DNA以後,基因學及分子生物學迎來突破式的躍進,相關的實務應用逐步展開,接著更進一步商業化,最終普及至整個社會。法蘭克洞見了這種趨勢,所以開始把研究焦點轉移至新興的生物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