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中建交50週年:四座冰山考驗岸田與習近平的智慧,「價值外交」不是雙方關係全貌

日中建交50週年:四座冰山考驗岸田與習近平的智慧,「價值外交」不是雙方關係全貌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眾多跡象顯示,岸田有意施展「傾聽式」的政治手腕,「岸田-林正芳」的外交主軸,貫徹宏池會對中、對韓友好的政策傳統,並無偏離。

今(2022)年7月29日,中日兩國將迎來建交50週年,標示中日關係理論與實務的一個戰後「階段性」總結,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日關係惡化到往「斷交」的方向走,因此雙邊關係必然會往下一個50年發展,重塑新的政治關係,儘管日中關係有著四座「大山」。

中日關係卡四座冰山?岸田、習近平思索什麼?

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這是考驗雙邊關係的第一道關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的「外交抵制」,在東亞並沒有成為各國的共識,日方僅表明,不派官方代表出席,但不稱「外交抵制」,日方派出奧運組織委員會主席橋本聖子等人出席;不久日媒便直擊,橋本聖子與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相約打小白球,被揶揄是在安撫中方

稍把時序往前推會發現,2008年首相福田康夫和夫人福田貴代子,就曾親自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儀式,而預計今年出席冬奧的橋本聖子,當年領銜推薦福田角逐自民黨黨魁、身兼福田陣營選舉總幹事;就算屏除這層淵源,橋本聖子五屆參議員、多次入閣,加上曾任奧運滑冰選手的資歷,代表性跟份量早已超越一般官員,所謂「外交抵制」,沒有在日中關係上激起太多漣漪。

日本外交當局對於台海議題的「揮灑」程度,是牽動日中今年政治溫度的第二個難關,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把「台灣有事」的狀態與美日安保畫上等號,在美日外長與防長召開2+2會談中,美方雖未進一步的表態,但近期《華爾街日報》透露,2021年年底,美軍陸戰隊和日本自衛隊首度聯合訓練,使用陸基反艦飛彈摧毀海上目標。不僅如此,海上自衛隊潛艦未來打算加裝飛彈,將以射程約1000公里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為基礎開發,從敵方射程外進行反擊。

從陸置、海置、到艦置的反艦飛彈可知,自衛隊培養源頭打擊的「敵基地攻擊能力」,透過多發飛彈反制,建立「加倍奉還」嚇阻力,是今後第一要務,但就防衛戰略層次,日本單方面對台海表達「戰略清晰」,不宜解讀為調派重兵移防台海,偏向阻絕敵軍於日本本島之外,將前線戰場「南推」,畢竟沖繩距離日本本島2000多公里,而比起台海,東海可能才是日本多層次防衛戒護的重點;比起北京、日本可能更困擾北韓的實彈演練。中日在東海、南海、台海的軍事交鋒,是形塑影響雙邊關係的第三道關卡。

日本自民黨內部的不同意見,可能演變日中關係的「第四道難關」嗎?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力主通過對中人權的譴責案,自民黨外交部會長佐藤正久仍堅持應抵制北京冬奧。

與其說黨內派閥的不同聲音,會改變岸田首相的最後決斷,不如說是自民黨「共識型」決策模式的政治過程。眾多跡象顯示,岸田有意施展「傾聽式」的政治手腕,「岸田-林芳正」的外交主軸,貫徹宏池會對中、對韓友好的政策傳統,並無偏離。

年假期間,岸田首相官邸召見駐中大使垂秀夫談話,要求應該「施展高明的外交」,因為日中關係的穩定,牽涉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定。

RTX2EFFS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日中關係深層的互依結構、首腦隨時可碰面?

2018年的安倍晉三,正準備赴中出席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活動,行前向媒體表示,日中兩國間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在所難免」,「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是日中兩國關係的原點。」

2012年9月日本民主黨政府推動「尖閣列島」國有化政策,引發中國民間的反日運動,中日關係陷入危機。隔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詎料同年12月安倍首相決定參拜靖國神社,領土、歷史兩個壓力鍋一次爆開,外界無不為當時的日中關捏把冷汗,華府智庫甚至有「可能開戰」的傳言。

不過就在2014年11月10日,日中雙方最終扭轉情勢,安倍利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見習近平,表達願意「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系改善和發展」,日中雙方從翻臉,到拆除炸彈引信,據說只花了3個月的幕僚作業。2014年7月,前首相福田康夫密會安倍,確認首相有意修補日中關係,福田立即秘密訪中向習近平傳遞口信,雙方同意應建立共識後會面,福田甚至當面向習提出政治判斷,認為安倍該年不會參拜靖國。

2014年8月,時任外務大臣的岸田文雄和中國外長王毅研商細節,王毅要求日方做出具體行動,果真在8月15日終戰紀念日,一如福田研判,安倍決定不參拜靖國神社,10月29日福田以「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的頭銜再次訪中,在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見面,福田肯定中國在亞洲整體經濟發展的角色。11月17日,中日雙方外交官僚確定四項原則共識的最後用語,敲定雙方元首會面。

什麼是日中關係的全貌?

福田康夫充分發揮2008年訪中與胡錦濤交手的經驗,迅速為元首拓展了對中的政治空間,而具備同樣能力和分量的人物,在自民黨或友黨公明黨之中,可能不只一位。日中關係的水多深,雙方怎麼決定今後的走向,可能不是表面單一現象或其他國家的態度言語所能輕易左右。

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宣言》、2008《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四項政治文書中,象徵日中關係的深層結構因素,而民主、人權、自由等華麗的「價值外交」論述,不見得是日中關係的全貌。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