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場》:白宮國安幕僚的四個責任,以及面對南亞與中東戰局的四個新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麥馬斯特不僅是能征善戰的陸軍中將,更是學識淵博的史學博士。在《全球戰場》中,他再次拾起筆桿子,憑藉其豐沛的作戰經驗,與擔任美國總統最高戰略顧問的見聞,分析美國在外交戰略上的錯誤,以及美國該如何調整心態與思維,制訂有系統、務實可行、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外交戰略。
邦迪認為它的預估太苛刻。也因此,為保證總統能獲得最佳評估,我們要為每一項經過批准的戰略加上績效評估。評估會定期、或在事件發生轉折、新風險或新機會出現時交給總統。我們要不斷審視我們的戰略假定,一旦發現假定不正確可以立即進行修整。
我根據我的實務經驗以及對歷史的研究,訂定我履行國家安全顧問新職的作法。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服役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在那兩場戰爭中的戰略前後矛盾,而且有瑕疵,不能滿足美軍專業教育系統對「戰略」下的簡單定義:有智慧地找出、使用、協調資源(或手段)以成功達到一項特定目標。不過戰略不僅止於邏輯與推理而已,因為它還有一種道德成分。我相信刻正進行的這兩場戰爭的戰略已經在道德這方面站不住腳,因為它們不能讓美國人民信服流那麼多血、花那麼多錢可以換來值得的報酬。
就像越戰一樣,九一一反恐戰爭也因戰略自戀而陷於困境,我們誤認為美國憑藉超人一等的軍事科技,不必對敵人的性質,或對這類戰爭的政治與人性複雜因素進行深思。美國領導人所以這麼想,主要因為疏忽了歷史,特別是這場戰爭特有的持續性。我們很容易疏忽持續性,認為今後的戰爭或競爭與過去的大不相同。我因此極力鼓勵幕僚們,根據戰爭的四種基本持續性為南亞與中東的戰爭訂定選項。
面對南亞與中東戰局的四個新思維
首先,戰爭離不開政治。18世紀戰略家克勞塞維茲(Carlvon Clausewitz)說,「絕不能將戰爭視為一種自主行為,必須永遠將它視為一種政策工具。」我們在阿富汗、伊拉克,與之後在敘利亞戰爭的戰略都違反了克勞塞維茲訂定的這項原則。就像越南戰爭沒有單純的軍事解決辦法一樣,今天的阿富汗與中東戰爭也沒有純軍事解決辦法。後越戰美國領導人沒有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只是將越南視為一場應該避免的錯誤。
他們沒有想到,如何利用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中取得的軍事勝利擴大政治成果,也是戰爭的一部分。但我們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對伊斯蘭國取得的軍事勝利本身,並不是我們打這場戰爭的目標,軍事行動只是一項工具,必須與其他工具協調配合,才能達到我們想達到的政治目標。美國從越南、阿富汗與伊拉克經驗中學到的教訓是:不要相信戰爭或競爭與政治本質無關的概念,特別是認為可以憑藉科技取得迅速而廉價勝利的概念。
其次,戰爭是人的事。將近2500年前,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說,人們為了恐懼、榮譽與利益等基本原因而戰爭。直到今天,情況依然如此。在越南,秘密突襲與報復性轟炸沒有讓胡志明與北越領導人停止對越共的支援,這是意料中的事。越南共產黨領導人決心不惜代價取勝;他們不僅向詹森政府,還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向法國人展現了這種決心。
在阿富汗、伊拉克與對付聖戰恐怖分子的戰爭中,只是針對敵人領導人或敵軍進行打擊的戰略,不能解決人與政治動機的問題。想擊敗恐怖主義就必須打破暴力循環、重建希望、改革教育、不讓弱勢族群被聖戰意識形態影響,原因就在這裡。戰略同理心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也在這裡。
第三,戰爭是不確定的。戰爭所以不確定,是因為戰爭離不開政治,戰爭是人的事,也因為它是交互作用的。事件或敵人未來的發展過程或作法,不會照著我們的計畫(例如提前幾年就宣布的撤軍時間表)走。誠如修伊.史處千(Hew Strachan)教授所說,「一種戰爭可以轉變成另一種戰爭。」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型態不斷變化了近20年,但美國的調適很慢。部分原因是美國領導人不了解,事情未來發展的途徑,不僅取決於你準備下一步怎麼做,還要看敵人怎麼反應、以及敵人可能採取的行動而定。
北越並沒有因美國採取「漸進施壓」戰略而自我設限,他們反而利用這個機會、擴大戰端。根據「漸進施壓」概念,美國在考慮軍事行動選項時,考慮的不是運用軍力可能達到的效果,而是有什麼可資運用的現成軍力。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美軍的「輕腳印」作法讓那些不怕死的敵人可以重振旗鼓、發動精打細算的叛軍攻勢。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為我們帶來的教訓是,美國不能控制事情未來發展的途徑,戰略不僅必須持久,還得不斷因應調整以掌握先機。
第四,戰爭是意志力的競賽。喬治.馬歇爾將軍曾於1939年在美國歷史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年會中說,「在我們的民主政治中,政府其實是民意的一種喉舌」,外交政策與軍事政策「取決於民眾的意見」,我們的政策與戰略「是好是壞,取決於民眾對有關問題的認知是否充分」。越戰期間,美國人第一次透過電視看到他們打的一場戰爭,他們發現他們不僅被誤導,他們的政府連一項好的、用可以接受的成本達到預期成果的戰略都拿不出來。
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政府決心避免又一場越戰,這種心態不僅讓領導人採取「輕腳印」戰略,還讓領導人急著宣布「任務完成」,迫不及待地撤軍。除了戰略瑕疵,這幾場戰事的艱辛與冗長也讓美國人無心戀戰。此外,美國領導人沒有投入足夠心力向美國人民說明這些戰爭的成敗得失,讓美國人了解何以值得為打贏它們而犧牲。
政府高層缺乏在戰時的領導力,導致了民眾的盲目自滿、自戀,讓民眾既不了解他們的敵人,也不了解他們的子弟在這些戰場上的經驗。有關戰爭的報導一味強調傷亡數字或兵力大小,並且將士兵描繪成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犧牲者。就這樣,後九一一「打不完的戰爭」開始與越戰的創傷混為一體,將美國人的作戰意志消磨殆盡。
針對米爾斯海默「自由主義霸權」的反駁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