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烏拉圭互動頻繁,是否影響台灣碩果僅存的南美邦交國巴拉圭?

中國與烏拉圭互動頻繁,是否影響台灣碩果僅存的南美邦交國巴拉圭?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拉圭能否如願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將影響南共市的經貿開放程度,也將影響台灣在南美僅存的邦交維繫。

文:向駿(中華戰略學會理事,《拉丁美洲經貿季刊》創刊總編輯,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學院〔ANEPE〕教授)

從烏拉圭看台灣最後的南美邦交國巴拉圭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所屬專欄作家,今(2022)年元旦羅列5個2022年值得關注、但尚未被國際社會熱烈討論的外交事務看點。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資深研究員巴蒂尼(Christopher Sabatini),認為拉美將成「中美交鋒新戰場」,各國政治變動恐將為中國開闢更多機會,有利北京在區域內施展更大的外交及經濟影響力。

去(2021)年8月初,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cob Sullivan)訪問巴西、阿根廷,他對巴西在5G電信網路中使用華為設備表示擔憂,但巴西對是否會繼續使用華為產品並未做出承諾;他對阿根廷則希望謀求保持某種程度的結盟關係。美國選擇南美兩大國當然具有超越雙邊的地區意義,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兩國之間的小國烏拉圭,卻可能成為中國地緣戰略上的支點。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第11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在烏拉圭東角市(Punta del East)舉行,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Tabaré Ramón Vázquez),除感謝「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拉合作提供光明前景,並謂「中國對拉美地區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該峰會主辦單位美洲開發銀行(IADB)總裁莫雷諾(Luis Alberto Moreno),對中國政商界人士經過28小時的飛行航程出席開會議表示印象深刻,他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拉丁美洲急需的新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承建者,它將這些投資納入了一帶一路計畫的敘事中。一帶一路得到了拉丁美洲領導人的強烈共鳴。」

在IADB總裁的鼓舞下,2018年1月24日中烏建交30周年之際,外交部長王毅在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Montevideo)與烏拉圭外長尼恩(Rodolfo Nin Novoa)舉行會談時表示烏方率先表達參與「一帶一路」積極態度,願將自身打造成「一帶一路」面向南大西洋的重要節點,中方對此表示支持。

中烏共建「一帶一路」,有助於烏實現從拉美「後陽臺」(back balcony)變成「前大門」(front door)的戰略構想。

同(2018)年8月19日王毅在北京與尼恩會談表示,外長這次訪華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協定等合作檔案,充分體現了烏拉圭發展對華關係的戰略。中國表示,雙方要保持全方位交往,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希望烏方繼續發揮積極影響,推進中國同南美共同市場對話合作取得新的進展。此一構想正在逐漸實現。

南錐共同體:美中地緣戰略新戰場

1991年,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四國總統在巴拉圭首都簽署《亞松森條約》,宣布建立「南錐共同體」(以下簡稱南共市),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運行。2006年起南共市對外實行全面的共同關稅。同年還吸收委內瑞拉加入,不過因為委內瑞拉國內局勢,自2017年8月起被無限期暫停成員國資格。

巴西前外長阿莫林(Celso Amorim)認為,南共市最大的價值是在與第三方談判時,能表達相同立場加強成員國的國際話語權。但2020年4月阿根廷宣布退出南共市和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自貿協定談判,次年7月烏拉圭單方面宣布將與第三方開展貿易談判,並繼續參與南共市之外國家的自貿協定談判。

去年9月8日烏拉圭總統拉卡列・波烏(Luis Lacalle Pou)在談到和中國的關係時表示:「如果說世界變小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了。」烏拉圭作為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經濟體將走向世界,走開放道路。當時中國和烏拉圭官員,已開始為雙邊的自貿條約進行新的可行性研究,並預計在年底前提交。

AP_1618161040734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烏拉圭政府顧問德爾嘎多(Álvaro Delgado)向媒體表示,烏拉圭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進入南錐共同體的引水人」,而且「這是最終目標,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目標。」

然而,烏拉圭在爭取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障礙在於南共市的成員國。例如,阿根廷商會(CAC)主任Marcelo Elizondo指出,倘未來烏拉圭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將嚴重衝擊區域內工業及製造業,因中國該類產品向來出口至南共市,但對農業部門則帶來更開放及對中出口之機會,南共市對外出口70%為農業,對中國大陸出口佔總量32%,卻須付二位數之高關稅。

業界擔心此例一開,將導致更大的市場開放,未來各國分別對外談判將失去南共市對外的談判能力及影響力。

烏拉圭將效法智利

反觀同樣位於南美的智利,不僅於1970年成為南美洲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2005年更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2018年智利更加入一帶一路成為中國企業進入南美洲的重要門戶。智利在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之前,其雙邊貿易往來每年不到60億美元,15年後此一數字超過450億美元且享有順差。

烏拉圭三分之一出口的目的地為中國,肉類、穀物和羊毛是對華出口的主要貨物,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對優質烏拉圭牛肉需求同比翻了一番。中國向烏拉圭則出口汽車、化工產品和工業機械等。在首都蒙特維多的街道上更有可能看到中國製造的比亞迪(BYD),而不是賓士(Mercedes-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