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古流等被指控性侵的藝術家作品是否該參展?藝術家的私德與創作能否被分開看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博物館有責任保護、展示藝術作品,但創作其作品的藝術家,博物館亦有義務帶領大眾理解藝術家性暴力行為,將會對受害者或社會造成什麼樣的身心創傷,或是再製社會與歷史的性別不平等權力關係。
去(2021)年年底,台灣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被兩位女性於社群媒體控訴性侵後,根據今(2022)年台灣媒體後續報導指出,北美館在經過由專案諮詢委員會與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會諮詢,決議終止撒古流代表台灣參展本屆威尼斯展,其中原因包括反對侵犯人身權利行為,以及避免模糊台灣館藝術表現相關討論。
事實上,在1月14日時,ARTnews亦報導BBC廣播大樓前,由艾瑞克.吉爾(Eric Gill)藝術家雕刻的暴風雨雕像(The Tempest),遭到兩名男子蓄意破壞後被捕。爾後,關於艾瑞克.吉爾生前對其女兒或手足不倫性侵事件,再次引發爭論,包括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及其本身能否被分開看待?
而在2017年,Ditchling 藝術+工藝博物館(Ditchling Museum of Art + Craft)舉辦「艾瑞克.吉爾:身體」(Eric Gill: The Body)展覽時,就以「如果我們知道艾瑞克.吉爾的行為,仍然可以欣賞他的藝術嗎?」視角對觀眾提問,該博物館立場則為對於藝術家的行為不會試圖辯解、尋找藉口或正當化,但博物館同時也有責任保護、詮釋與展示藝術品。
藝術家的「個人私德」應成為檢視 「公共創作」元素,或是「個人私德」可以被視為和「公共創作」切割,還是有其他可能?本文將運用女性主義與性別視角的相關研究,試圖討論此問題。事實上,無論是在雕塑、繪畫、音樂等藝術創作相關的行業,都存在或發生類似事件。例如Strong & Rush(2018)就以美國饒舌歌手Nelly多次被女性指控性侵害而被拘捕,或是美國工業金屬樂團的貝斯手Marilyn Manson,因對前女友性侵害與施暴而被樂團開除等為例,探討音樂界的性暴力問題。
但或許是社會對於藝術家創作靈感來源管道「異於常人」的想像,又或是這些藝術家在所屬領域繳出優異作品,仍有支持者認為藝術家的作品不應該受到個人私事或行為影響,例如被部分音樂播放管道禁播。對此,Strong & Rush(2018)指出,如果因為藝術家的知名度或作品,成為社會不追究犯罪行為的來源,甚至將性暴力歸類成私領域事情,或責怪受害女性被支持者把事情鬧大,這將深化且不斷再製性暴力歷史結構,因此藝術天才(artistic genius)並不是性暴力犯罪行為的藉口,「藝術家」也不應該成為降低社會對性暴力容忍標準的身分。
然而,亦如Strong & Rush(2018)也提出,倘若藝術家承認錯誤或接受法律制裁,那麼曾有過的性暴力犯罪行為,或許又會再歷史敘說中被淡化。那麼,在「個人私德」即使成為檢視 「公共創作」元素,但卻可能再因藝術家的「認錯」(姑且先不論是公關策略或誠心反省),「個人私德」與「公共創作」之間的檢視又或許會從歷史敘說中分割。如此一來,又如何接近檢視或譴責藝術家犯罪行為,又實踐保存及展示藝術的可能?或許,博物館與女性主義結合的視角,可以帶來一些想法啟發。
若從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對博物館的功能定義,可見博物館具備服務社會與策進社會發展,從事蒐集,維護、傳播展覽人類與生活環境具體證物,並以研究、教育、提升文化目的之功能。因此,博物館以什麼樣的方式展出藝術,如何藉由展示策略進行公眾教育,甚或成為推動性別平等意識,也會是博物館進展的方向(Bartletta & Henderson, 2016)。
延伸思考,博物館作為藝術展示管道與教育空間,在面對值得展示藝術作品,以及藝術家侵犯他人身心的行為時,不僅有如今年北美館撤除薩古流代表參展資格的做法,具有實質懲戒效果與反對性暴力立場來推進性別平等之外,本文認為,未來若有相關事件,或許也可以考量藝術作品與藝術家行為併行展示的可能。
也就是說,博物館有責任保護、展示藝術作品,但創作其作品的藝術家,本身行為也具有影響公共的社會性,因此,博物館亦有義務帶領大眾理解藝術家性暴力行為,將會對受害者或社會造成什麼樣的身心創傷,或是再製社會與歷史的性別不平等權力關係。而這不僅透過展覽間的文字說明,博物館培育具性別意識,帶領與開啟對話的導覽人才,也是關鍵之一。事實上,透過大眾在展示間與作品、事件的討論互動,也可能透過大眾凝聚與討論正視性暴力問題,也讓相關加害者有意識的反省可能。
當然,這樣的做法仍非常有值得討論之處。包括成為某些有心人士製造話題的管道,如同北美館所擔心的「藝術表現討論失焦」,或是在既有社會性別權力關係影響下,具優秀作品、個人行為又有「話題性」的藝術家反而獲得社會紅利,特別是男性藝術家,可能藉由此行為再製或深化某種有毒的霸權式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在父權機制鼓勵下使其他男性模仿。
整體而言,性暴力藝術家的作品參展與否、如何參展,仍需有更多面向的領域共同討論,但同時也顯現此問題的重要性。並且,期盼透過本文討論,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有關更多藝術與性暴力之間的實質處理策略思考,特別是在女性主義、博物館或藝術展覽館之間,彼此協助推進更紮實的性別平等教育。畢竟藝術家的公共藝術或個人行為,都不應該是模糊性別暴力行為對所受害者帶來傷痛的理由,並確實可能在歷史與社會結構中持續影響性別不平等關係。
參考資料與文獻
- 撒古流疑涉性侵 北美館聲明終止代表威尼斯雙年展(聯合新聞網)
- Protestor Vandalizes Eric Gill Statue Outside BBC, Sparking Debate Over Sculptor’s Sordid Biography(ARTnews)
- Bartlett, A. & Henderson, H. (2016). Feminism and the museum in Australia: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40(2) 129-139.
- Strong, C. & Rush, E. (2018). Musical genius and/or nasty piece of work? Dealing with violence and sexual assault in accounts of popular music’s past’. Continuum, 32(5) 569–580.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