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調查猶太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普遍際遇,會覺得開封社群能避開這些事實在是不可思議。在中國, 猶太人並未受暴力迫害,也沒有被妖魔化,被指稱是殺了上帝的一群人。他們的會堂沒有被呼籲改信的高談闊論入侵。
文:西蒙・夏瑪(Simon Schama)
沒有痛苦的猶太人?
沒有恐懼(除非贖罪日那一天背負著對造物主的責任站在祂面前)。沒有負罪感。沒有兇惡的匪徒聚集在街角。沒有等著跑路的行李。沒有眼神掃視時刻表。沒有哭號、咬牙切齒、絞著手、分離和嘶吼。那麼也就沒有猶太人了,因為並不存在那種災難不像影子般牢牢釘在他們身上的時刻。這樣一種地方會在哪裡?在夢中。但你也可以去中國看看。
耶穌會被當成猶太人時,感覺如何?耶穌會中國教區的最高階教士馬泰奧.里奇(Matteo Ricci)是覺得好笑還是驚嚇?這個錯誤發生在一六○五年六月的第三週。明朝的北京,槐樹長出了整座羽毛般的茂密樹冠, 茶房裡擠滿了吵雜的客人。在教區裡,里奇——中國接待主們都稱他為利瑪竇——迎接一位穿著絲綢外套、頭戴瓜皮帽的中年人拜訪。
訪客自稱是艾田,來自四百七十哩外位於黃河邊的河南省開封城。開封是北宋首都,儘管宋朝消失已久,這城仍是百萬人的大都會。艾田說,在城中央土市集街和火神廟街交口的某處有一間「清真寺」,門邊有一對石獅子。當然,石獅子在中國並非罕見。但這一對卻是站著以紀念耶路撒冷聖殿的守衛獅,而這普遍呈現在離散猶太教的圖騰形象中。在那裡,開封猶太人(約兩千人)集結起來讀經,並唸出對宗教的奉獻。就跟任何地方的猶太人一樣,這些虔誠的信徒每天來這兒三次做早午晚課;沒那麼虔誠的人就是在安息日、週一和週四來,那時候會讀一部分的律法,然後還有許多人只是能來盡量來。
艾田一直想來北京尋找一個不一樣而比較好的職位【譯註1】。他已經六十歲了,經歷了一輩子顯赫而辛勤的官位【譯註2】後,這是他應得的(他後來會獲得他本來想要的府學教諭職位)。但最近他得知北京現在有一小派夷人,就跟他同族人一樣,相信單一個看不見的上帝,因是聆聽(shema)之神而遵守著「道」。這些人只可能是猶太人。如果事情是這樣, 那麼為上帝所祝福的重新結合就要到來了。經過了無數世代的分離後,來自中國外的猶太同胞終於要加入中國猶太人。他會是第一個體驗這份喜悅的人。
但這即將發生的一刻裡,有著一種悲喜交加的諷刺,因為利瑪竇自己也理解錯誤了。他認定,站在他面前的人必然是一名祕密基督徒,或者其祖先一度追隨過耶穌。無數中世紀旅行者都確認過中國有基督徒和猶太人,而穆斯林則是為數眾多。無可否認的,這似乎是一個與福音斷了聯繫的基督徒。但即便如此,上帝還是把他送來這裡了。這是施洗約翰的日子。而現在輪到里奇來當先鋒者了。他招待這位舉人到教區的八角形教堂,在那簡樸的祭壇上有兩幅畫,一張是聖母子,一張是施洗者。
里奇神父跪在兩幅畫前,眼睛閉著。艾田不可能沒注意到,在畫前跪拜並非他自己這邊的習慣,但還是保持禮貌,並在某種形式上行禮如儀,並禮貌地補充說,這兩幅畫像極了利百加和雅各,而另一邊則像是毛髮濃密的以撒。利瑪竇明確指出這個不幸的錯誤,但同時察覺到,有什麼不大對勁。但當他的訪客把使徒與福音傳教士畫像上的人們當成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建立者時,事情就變得更糟了。
漸漸的、令人窘迫的,真相大白了。這是一名中國猶太人,不知為什麼,既徹底是中國人,又徹底是猶太人。他的信仰是所謂的「一賜樂業教」(Yiselie),也就是「以色列」的華語唸法。多方博學的利瑪竇,很可能之前就聽過這種人的存在。馬可波羅在一二八六年就評述了他們的存在,可能是打聽自絲路商人。他甚至提到,在宗教寬容的普世合一主義精神下,忽必烈強調要遵行領土上各種信上帝者的節慶:包括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而且有好幾個阿拉伯地理學家,特別是十四世紀偉大的伊本.巴圖塔(Ibn Battuta),都確認中國猶太人和穆斯林社群並存的事實,而這也是在元朝的時候。或許他們確實是從中亞一路這樣過來的? 他們普遍使用猶太波斯語,同時也用華語,這代表他們在絲路上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令人失望,但不是徹底失望。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會都盡其所能地把猶太人引領向基督,因為一旦這件事發生,終結之日與耶穌再臨就不遠了。同時,在每個地方,人們也不斷在追捕著失落支派,那群沒有被拉比和《塔木德》腐化的以色列人。哥倫布在第三趟旅程中,就想像自己正在靠近人間伊甸樂園,鼓勵後繼的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探險家去相信,他們遲早會遇見古代以色列人的後裔,並收攬他們。
所以利瑪竇沒有被一開始的誤解嚇到。艾田一年後又帶回更多開封猶太人的情報。一六○七年,利瑪竇派兩名中國的皈依信徒向北派往開封,其中一人是耶穌會的世俗助手;他們帶著一封信要給亞比篩(Abishai) 拉比,說人在北京的他,手上擁有對所有猶太人而言都寶貴無比的希伯來神聖經文;還有似乎比這更寶貴的《新約聖經》。當亞比篩拉比的回信抵達時,很明顯可以看出誤會還是存在。
如果利瑪竇認為中國猶太人是可以返回福音的墮落基督徒,那麼這位拉比就是把耶穌會士當成某種古怪偏差、任性恣意的猶太人。他解釋說,他老了;利瑪竇或許可以來猶太會堂繼承他,雖然他得要戒吃豬肉。而他得要接受他對於彌賽亞的認知有誤;眾所皆知的,彌賽亞再過一萬年都還不會出現。雖然有這些互相誤解的喜劇成分,這裡頭還是有一絲堅持。一六一○年,猶太人從開封前往耶穌會教堂,並接受(沒有豬肉的)筵席款待。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