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52架戰機接力擾台西南之際,英國《金融時報》警告東海岸才是未來可能的戰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海軍的行動清楚表明,中共正在為未來潛在犯台戰事中極為關鍵的情況預作準備,包含攻擊台灣東部海岸的空軍基地,以及切斷美軍從日本和關島對台馳援的路徑。
(中央社)《金融時報》1月24日報導,中國海軍常態性出現在日本琉球群島東南方及台灣東部附近海域,北京在此擴張海上勢力,恐迫使台灣必須修改作戰計畫,防止東岸地區成為未來可能戰場。
報導指出,根據台灣、日本與美國官員,過去6個月,解放軍海軍輪派驅逐艦與飛彈護衛艦,在琉球群島(日本稱南西諸島)最南端的東方與南方海域巡航。
美國國防部官員指出,過去1年,解放軍海軍增加在西太平洋琉球群島與台灣之間海域出沒,目前有1艘戰艦在這個海域常態性部署,而且時常有第2艘戰艦伴隨。
報導指出,這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常態部署於北起日本、南至菲律賓的「第一島鏈」外。
北京認為,能夠在這塊海域自由行動,是共軍海上力量的關鍵。軍事分析家認為,如果中國攻打台灣,西太平洋將是美國與中國可能發生衝突之處。
台灣與日本國防專家認為,中國海軍的行動清楚表明,中共正在為未來潛在犯台戰事中極為關鍵的情況預作準備,包含攻擊台灣東部海岸的空軍基地,以及切斷美軍從日本和關島對台馳援的路徑。
一名聽取美日會談簡報的專家指出:「過去,中國海軍在這塊海域的動作,只被狹隘地解讀為對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構成威脅,但現在越來越清楚,威脅的是南西諸島(琉球群島)與台灣。」
《共同社》日前報導,美國和日本認為當前最重要任務,是把配備先進機動飛彈發射器的美軍陸戰隊,做好緊急部署至南西諸島的準備。
報導指出,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已擬定一份日美共同作戰計畫,以應對台灣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突發事件初期階段,美國陸戰隊將在南西諸島設立臨時的攻擊用軍事據點。
美軍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將會對南西諸島附近海域的共軍艦艇構成威脅。另一名參與簡報人士說:「這項計畫是我們商討因應此種情況的聯合作戰對策之一。」
一名台灣前軍方高層官員表示:「共軍想要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必須摧毀我們將撤退到東部的戰機與艦艇。」
台灣的作戰計畫是,假設共軍依傳統想法從西岸發動攻擊,艦隊可撤到西太平洋,戰機則藏在花蓮基地山洞裡的機庫。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人員徐彥齊表示:「我們常談的是解放軍在台灣西南方的活動,以及在東南方漸增的活動。但他們真正在做的是演練在我們東部海域的作戰空間管理。」
去年11月,當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參加美國總統拜登提倡舉辦的線上民主峰會時,2艘中共071型船塢登陸艦穿越與那國島和台灣之間的海域,並在台灣東北方演習。
中國海軍071型船塢登陸艦(玉昭級)排水量約2萬噸,在075型服役前,是中國海軍最大型的登陸艦,可搭載4架直升機,從艦後方甲板起降,載運兵員約900人,可用水陸兩棲戰車、氣墊登陸艇載人登陸,很可能被用於攻擊花蓮空軍基地的作戰中。
共機52架次接力擾台
就在《金融時報》刊出上述報導的同時,《中央社》報導,中共1月23日先是出動了39架戰機侵擾台灣的西南ADIZ。包括2架運9通信對抗機、10架殲10戰機、24架殲16戰機、2架運8電偵機、1架轟6機。中山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正值美國、日本於沖繩南方海域訓練,中共可能是藉針對性的兵火力展示,進行表態。
《中國時報》報導,24日解放軍又出動13架次擾台,數量雖減少,但較特別的是,中共新研製的殲-16D電戰機首度現身。殲-16D過去曾在大陸珠海航展亮相,解放軍將其改成電戰機,目的是干擾雷達偵蒐。

台灣部署飛彈回應共機擾台,「雙城論壇」預算也恐受影響
面對共機擾台的威脅,《鏡週刊》報導,國產天弓三型飛彈據傳已完成西南地區部署,加上未來愛國者三型飛彈陸續到貨,作戰範圍擴大到200公里,全面阻攔中國,進化防空作戰威嚇能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院戰略所長蘇紫雲在報導中提到:「(天弓三)中端的速度大概可以達到7馬赫,也就是敵機一旦被鎖定,進入他的攔截射程之後,等於是進入不可逃脫的範圍。」
除了部署飛彈外,共機擾台也影響了兩岸續辦「雙城論壇」。《中時新聞網》報導,北市議會審查今年市府預算,進入政黨協商階段,民進黨對於雙城論壇預算提出但書,要求在雙城論壇舉辦前,若共機、共艦持續擾台,將不得動用預算,經協商後也取得國新兩黨共識。
延伸閱讀
- 暴風雨前的寧靜:2022年全球戰略總盤整,台灣有哪些機遇和隱憂?
- 中國戰狼ㄧ廂情願地只想著自己的「中國夢」,就像珍珠港事變前的東條英機
- 美日2+2會談、日澳軍事合作,岸田文雄在印太戰略布局的主動與挑戰
新聞來源
- 金融時報:共軍出沒東部外海 台灣恐須修改作戰計畫(中央社)
- 39架共機擾台 學者:表達對美日軍演不示弱態度(中央社)
- 回應美日軍演 52架共機接力擾台(中國時報)
- 「39架」共機擾台創紀錄 傳至深夜狀況未解除(鏡週刊)
- 雙城論壇舉辦前若共機、共艦持續擾台 北市議會決議不得動用預算(中時新聞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年薪破百萬在台北買不起房?調整資產配置,買房不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作者: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台灣區總經理 黃士豪
買房是很多人畢生夢想,許多上班族開始投資的動機,也是希望透過能扣除每月支出後、盡可能放大剩餘的存款,更快買到人生第一間房。但是看著房價不斷飛漲,媒體不斷報導百萬年薪工程師、醫師都無法在台北置產,讓很多人感到恐慌、甚至放棄買房念頭。
32歲的飛輪教練阿謙很努力賺錢,汲汲營營忙於工作,希望能買一兩千萬的房子,好安身立命。為了達成目標他相當努力培養技能,除了具有飛輪跟肌力教練資格外,平時也提供學員筋膜按摩服務。
因為服務口碑很好,目前團體加個人每月穩定都有100小時課程,即使前段時間疫情不穩定也只有少掉一成教練收入,月收入約為6至10萬。
對於未來目標,阿謙除了希望可以透過被動收入增加、改變目前靠時間及體力換取金錢的現況,也希望能夠買入兩間2000萬的房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賺取被動收入。
既有資產配置上,由於懷抱著買房夢,因此阿謙保留110萬活存現金,另外有一張台幣56萬的美元保單,投入美股58萬有不錯獲利。
買房對平均月收入8萬的阿謙來說是否為不可能任務?我認為,阿謙應該先拋掉想法便是:別為了賺頭期款而投資。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一:別為買房投資,要讓投資為你置產。
遇到像阿謙這樣懷抱著買房夢的學員,我都會先要他們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買房?
如果從資產及投資角度來看,房子算是防守型資產,如果將房屋價值放進整個資產配置後,花在買房的錢就不能超過總資產50%,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房奴,更會因為多數資產都卡在房子,而因為房價變化影響心態。
假設買房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那這想法相當好、也值得去達成這個人生目標,這時就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投資來幫自己買房。
以阿謙希望買到2000萬的房這個目標來看,房價2000萬首購需支出頭期款為400萬,這時除了要因為固定支出增加房貸這一項,因此要提高保障型資產外,也要確保進攻型投資組合有400萬,並透過選擇權等投資方式妥善配置讓自己能利用每年10-20%投資報酬來支付房貸本金及利息。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二:想買房保障人生,別抱持保障心態投資
在與阿謙諮詢對談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保守型投資人最容易落入的「陷阱」:認為是保障,其實處於風險中。
將錢投入投資市場,因為跌價造成損失,這是一種可視但未知的風險。但是如果將錢都投入到定存、活存現金中,每年因為通貨膨脹造成損失,加上失去將錢轉進保守型甚至進攻型投資組合中能產生的獲利,這是屬於容易忽略但已知的風險。
保障型資產是為了當有突發風險產生時,讓我們不用擔心生計並可渡過半年時間進行避險。就阿謙每月支出約5萬來說,保留30萬是足夠的。特別是在進攻型投資組合都握有許多高價值公司並有不錯獲利時,應該將額外80萬緊急帳戶資金及活存轉進進攻型投資組合,才能更快達成買房目標。
而究竟是否該買第二間房出租賺取被動收入,我也請阿謙好好想想:買第二間房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那麼比起將一大筆錢投入保守型資產,以阿謙還年輕並且收入相對穩定情況下,該如何積極進攻讓自己退休時可以擁有千萬甚至億萬資產,才是最適當思考方式。
這些建議也適合你: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先停看聽
在阿謙現有投資組合當中,我也看到在許多學員資產配置中都會出現的「投資型保單」。這類同時具備投資及保險功能的保單屬於保守型資產,因此建議在購買時要注意投入金額加上其他保守型投資不要超過總資產20%外,更要先釐清以下關鍵。
首先便是保單報酬形式為何?是在一定年限後固定會發放股息給保戶,還是保險公司會每年將這些錢投入特定投資標的做為報酬?這些資產增長能否看得見,甚至是否穩定,必須先了解。
其次則是這些保單綁約年限,這會影響可動用資金及運用彈性。當然,既然是保險更要確認又是綁定哪方面保險,在自己真正需要時是否能夠降低醫療或意外造成風險。懂得從資產角度思考保單,可以讓你在投資道路上少走相當多冤枉路。
附帶一提,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