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立陶宛的民主善意,台灣人「爆買」立國產品展現心中滿懷的謝意

回應立陶宛的民主善意,台灣人「爆買」立國產品展現心中滿懷的謝意
圖為2021年10月,立陶宛政府捐贈台灣的第2批AZ疫苗23萬5900劑,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右)與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左)前往機場,見證疫苗交送機場倉儲。(Photo Credit: 中央社)(駐拉脫維亞代表處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全世界包含歐盟,特別是立陶宛轉換其外交政策,改為支持臺灣,欲深化雙方的外交關係。急速接近臺灣的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與位於東亞的臺灣距離8300公里之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毫無淵源,立陶宛對於臺灣感同身受的理由為何?

文:平野久美子

自由與民族榮耀

面朝波羅的海的三個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總面積合計尚且不到日本的一半,僅為小型國家。若從機艙向下眺望,可以看見似有精靈居住般的神秘森林滿覆大地,一片層巒疊翠的美麗風光。

2004年,我藉著參加在愛沙尼亞舉辦的「愛沙尼亞音樂節」(譯註:原文為「歌と踊りの祭典」,愛沙尼亞文的歌唱音樂節為「Laulupidu」與舞蹈節「Tantsupidu」)的機會,首度造訪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每五年就會舉辦全國性的大型民族慶典,立陶宛則是每隔四年舉辦。慶典期間,移居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回到家鄉,超過10萬人的參與者擠滿會場,以母語合唱傳統歌謠,身著華麗服飾翩翩起舞。即使處於蘇聯時代,波羅的海三國仍舉行這項可以說是富含民族精神的慶典,延續至今。面對過往鄰近大國強加,猶如政治宣傳般的歌舞,這個慶典正是作為一種寧靜抵抗的時代證明。

其後在1991年,人們終於從蘇聯的枷鎖中獲得解放。這是由於人們手牽手組成一個跨越國境的波羅的海之鏈,恢復了自己國家的主權與民主。

那條通往勝利之路相當遙遠。波羅的海三國從18世紀便受到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俄國爆發革命後的隔年,亦即1918年,雖然波羅的海三國終於獨立,但1940年遭蘇聯紅軍入侵,其後又被納粹德國侵入,1944年又被蘇聯紅軍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併入蘇聯,波羅的海三國背負著如此過往。

蘇聯共產黨政權除了運送了大量的俄羅斯人移居各國,同時更整肅非共產黨員、民族主義者、學生、游擊隊與祭司等知識分子階層,並將許多一般民眾裝入運送牲畜的列車,送往西伯利亞的強制收容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中央車站,現在仍展示著當時運送使用的列車。

博物館亦保存了監控人民的KGB所使用的偵查室與處刑場,當我參訪位於維爾紐斯的博物館之際,不禁想起了台灣在國民黨政權下施行的白色恐怖統治(註:以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為開端,直至1987年解嚴為止,持續施行於台灣的政治鎮壓)。

經由中歐鐵路運送大量物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曾發行簽證拯救無數猶太人生命,立陶宛第二大城考那斯便設有杉原千畝的紀念館。大約在2014年過後,在考那斯與首都維爾紐斯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中國餐館林立,變得相當引人注目。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一帶一路」的構想後,在立陶宛也開始隱約可以見到中國資本的蹤跡浮現。

雖然中國餐館增加,但無論哪家店舖都毫無做生意的氣氛,對於食物滋味也是毫無堅持。單手抓著手機講話的中國人群聚,呈現一種令我感到相當怪異的光景。其後,榮獲登錄為世界遺產的維爾紐斯舊城區,街道上所擺放的立陶宛特色紀念品裡,「made in China」的標籤變得醒目,而以天然素材製作的手編籃子消失無蹤,由塑膠製作的購物袋完全取而代之。

這樣的狀況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當時連結中歐之間的貨物列車,每月以近千班次的步調運行,通過中亞地區,運送大量物資直至波蘭首都華沙。

2018年旅行之際,聽說朋友讓我借住的公寓大樓裡,有幾戶屬於中國人擁有,讓我大吃一驚。此外,也能在各地城鎮聽到中國資本即將開發休閒度假設施與購物中心的計畫。

不過,無論是來自中國的投資,抑或觀光客人數,皆未如立陶宛所期待般上升。反而是搭上中國提倡的廣域經濟圈構想——陷入所謂的「債務陷阱」——的中低收入國家,受到媒體的關注報導。

「起初,立陶宛政府亦採取相當現實的經濟政策,致力於強化對中關係。但國家安全局前年發表報告表示『中國為安全威脅』。立陶宛目前亦已退出中國與中東歐的經貿合作機制(17+1)。」

如此談論立陶宛外交政策的是VMU大學(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的副教授Aurelijus Zykas,他同時亦擔任立陶宛台灣論壇(LTF)的副會長,該論壇成員包含多位立陶宛政府的各部會首長、次長與國會議員。他身為知名的亞洲通,從2003年首次造訪台灣以來,受到台灣的魅力所吸引,致力於立陶宛和台灣之間的人才與學術交流。2018年更在立陶宛出版了首部關於台灣的著作。

台酒購入立陶宛蘭姆酒  換標貼上市
立陶宛深色蘭姆酒遭中國拒收,台酒全數購入,特別設計了具紀念價值的外包裝,印上兩國國旗,商品資訊標貼也由簡體中文版改為符合台灣標示相關法令的正體字版。 (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Photo Credit: 中央社

立陶宛產品在台灣熱賣

2021,立陶宛捐贈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2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證明雙方的友好關係,亦顯現出立陶宛政府轉換外交方針的影響。

「儘管只是很小的動作,他很驕傲立陶宛能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聲援台灣人民。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關照。」

立陶宛的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自己的推特上如此寫道。他的祖父便是在1991年立陶宛復國之際,扮演指導性角色的前國家領袖——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

台灣人對於來自立陶宛的善意,以「爆買」立陶宛產品的方式,展現心中滿懷的謝意。立陶宛的巧克力廠商Rūta歷史悠久,其總部位於立陶宛北部的希奧利艾,收到來自台灣的訂單暴增,超過平常的10倍以上,據聞當時為了補足庫存而忙碌不已。

不僅如此,廠商負責人更提到:「許多顧客線上訂購時,都留下了『感謝立陶宛』的話語。」立陶宛的新聞媒體報導:「『立陶宛』這個單字在台灣Google上的搜尋次數超過20萬,成為『本週最受歡迎的關鍵字』之一」,也在立陶宛國內播送流傳,而台灣新聞網站也記載了「爆買」的狀況如下:

根據處理台灣國內金融機構間信用卡資料的聯合信用卡中心,2021年2月至6月底為止,在立陶宛刷卡購買逾11.2萬筆,總消費金額達到25.37億元,立陶宛突然躍升為國人海外刷卡消費第7名的國家。在立陶宛設立的台灣企業大多數為食品或食材的進口業者,本次興起的立陶宛商品熱潮裡,最受歡迎的是巧克力、啤酒和餅乾等消遣性飲食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