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權報告・中國篇(下):中國的假訊息行動,已向全球各種範圍、語言與平台擴展開來

世界人權報告・中國篇(下):中國的假訊息行動,已向全球各種範圍、語言與平台擴展開來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政府投注巨資在全國佈設大規模監控系統,對於非法或侵權的政府監控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保障。據報與政府有關聯的一些中國公司,持續因其數據蒐集行為引發全球密切檢視。

人權捍衛者

當局持續打壓人權捍衛者。湖南警方於2020年12月拘捕了維權人士歐彪峰,事後控告他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歐彪峰向來敢於直言批評中國政府,並且不斷聲援董瑤瓊,後者在2018年對著海報上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頭像潑灑墨汁,因此被關進精神病院超過一年。2月,董瑤瓊據報再次被抓進精神病院,只因她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遭到警方監控。

2021年1月,貴州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將前記者張賈龍判刑一年半,因為他批評政府言論審查,並曾於2014年會見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時請求美國協助「推倒」防火長城。

4月,北京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嫌拘捕外送員勞動維權人士陳國江,因為他企圖組織外送員工會,使政府保護派遣勞工免於危險工作條件的承諾露出破綻。

5月,廣州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嫌逮捕人權活動者兼作家王愛忠。

7月,河北法院以「尋釁滋事」、「聚眾攻擊國家機關」及其他罪名將敢言的農業大亨孫大午判刑18年。孫大午也是人權活動者和律師的長期支持者之一。

8月,安徽法院將維權人士周維林判刑三年半,因為他在推特上批評政府,並為海外《維權網》撰寫文章。

同樣在8月,反歧視機構「長沙富能」的創辦人程淵及兩名員工劉永澤、吳葛健雄遭秘密審判,分別判處兩年到五年不等徒刑。他們三人在2019年7月遭當局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嫌逮捕。

9月,著名人權律師丁家喜和許志永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當局先後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將這兩人逮捕,因為他們參加了一場聚會,會中談論到人權問題和中國的政局發展。2月,北京警方逮捕女權和勞工維權人士李翹楚,也是許志永的女友,控告她「顛覆國家政權」。羈押期間,李翹楚因患有身心疾病被多次送醫治療。

9月,公民記者及中國#MeToo運動倡導者黃雪琴,以及勞權人士王建兵,雙雙被當局強迫失蹤。同月,在囚人權律師常瑋平首次獲准會見他的代理律師,他從2020年就被強迫失蹤。

言論自由

當局騷擾、逮捕或起訴眾多在網上發文或私訊批評政府的人員,將他們套上莫須有的「傳播謠言」、「尋釁滋事」和「侮辱國家領導人」等罪名。2021年《華爾街日報》刊登報導指出,自2017年迄今,有58名中國用戶因為在推特、臉書或YouTube等被中國禁用的平台發文,遭判刑六個月到四年不等。

愈來愈多人因為言論「不愛國」受到處罰。2月,至少七人因為評論中印部隊邊境衝突被捕。3月,政府立法規定,嘲諷「英雄烈士」可判處三年以下徒刑。前記者仇子明就因質疑中方在衝突中陣亡人數高於官方數據,被以前述條文遭判刑8個月。

當局持續壓迫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路內容。其打擊對象包括「行為不檢」的影視明星及其網路粉絲團,同時還禁播了一些實境節目。4月,微信和其他網站的審查員全面刪除了一篇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撰的文章,文中寫道「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

2020年12月,北京警方以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逮捕了彭博新聞社記者范若依。7月,在共青團鼓動下,到鄭州採訪洪災的外國記者們遭到一群人叫罵圍攻。

宗教自由

中國法律只准許人民信仰五種官方認可的宗教,而且只能在官方許可的場所活動,宗教團體的人事任用、出版、經費和申請設立神職院校都受到當局控制。從2016年開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各宗教應當「中國化」——藉以確保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精神生活方面的權威——進一步加強了國家對宗教的控制。

2021年,警方大肆逮捕未以政府許可方式進行宗教崇拜的人士。5月,深圳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將販售電子聖經播放器的四名公司職員判刑15個月到6年不等。7月,山西省一個未經登記「家庭教會」的五名成員,因為曾在2020年1月前往馬來西亞參加宗教會議,被以涉嫌「非法偷越國境」罪名逮捕。8月,警方逮捕山西省臨汾市金燈堂教會的9名相關人士,處以拘留。

有關當局持續在全國推動清真寺和宗教地標改造,使其外觀更接近「中國」式樣,同時有多名回族穆斯林維權人士稱因批評該政策而遭警察騷擾。

大規模監控

當局投注巨資在全國佈設大規模監控系統,對於非法或侵權的政府監控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保障。據報與政府有關聯的一些中國公司,持續因其數據蒐集行為引發全球密切檢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8月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在規管企業收集消費者數據方面做出大幅進步。儘管該法可能讓公民有權追究企業責任,包括向政府提出申訴,或通過官方許可的機構提起訴訟,但該法無法制約國家的大規模監控。

RTS35RNH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婦女和少女權利

3月是《反家庭暴力法》實施的五週年,但被害人尋求當局保護和追究施虐者責任依然難如登天。2月,前記者馬金玉發文自述曾遭丈夫暴力虐待,引發社交媒體熱議政府對於家暴案件總是不予起訴的問題。

女性權利議題持續遭到網路言論審查。4月,因為網上民族主義者的攻訐舉報,包括著名女權主義者肖美麗和梁小門在內的數十個女權人士的社交媒體帳號突然遭到禁言或刪號。

6月,中國政府宣布進一步放寬該國生育限制,由兩孩增加到三孩,因為先前嚴峻的「一胎化政策」已導致人口危機——以及人口販運。許多女性則表示懷疑,若沒有配套增加平等的育嬰假和幼托服務,這項政策變革反而可能擴大性別不平等。人權觀察指出,從2016至2021年實施的二孩政策,已造成職場性別歧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