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稻浪:食農教育、生態保育、防洪降溫,「關渡平原」不應只從農業生產的角度檢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捷運紅線的復興崗站下車,會看到台北市僅存的大片農地,這片土地該如何利用經過了數位首長的執政,答案仍是先暫時保存生態田園農地風貌,以利後代利用。那在這個大方向下,目前的關渡農地能有甚麼出路呢?
文:簡均安
跟著上班日早晨的人潮踏出復興崗捷運站、轉身進入中央北路的巷子中,我看到綿延的田園地景,在遙遠的另一端和天空相接。都市生活的緊湊與忙碌,或許讓很多人都忘了台北還有這麼一片黃金稻海。
關渡平原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界處,關渡平原農業區面積佔台北市農業區土地的90%,是台北市唯一的大面積農業區,至今仍有近九成面積維持農業使用。同時,關渡平原在淡水河沿線的台北都會濕地系統中保有大型的完整都會濕地,是重要的候鳥棲地節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環境價值。
關渡作為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近三十年來,歷任市長有各樣的開發構想,包括台北副都心、大巨蛋、低密度開發、大型公共設施、甚至將總統府遷址到此……然而在這些爭辯之外,地方的農業長期被視為低階的產業,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被忽視、邊緣化,耕作面積逐年減少。但是都市中的農業區,真的毫無價值嗎?
政府部門發展願景中的關渡:生態與社會永續的都會型農業
在台北的未來發展中,關渡平原對台北都會區有什麼樣的意義?隨著108年國土功能分區作業啟動,各界重新檢視關渡的地方發展定位。「台北市農業政策白皮書」即指出,關渡平原應維持農業使用,作為提供下世代發展的保留區。農業區的未來規劃,應強調社會韌性、生態系統、防洪降溫、食農教育、綠色科技等價值,保留農業多元經營的彈性。
農業與都市發展的互動過程中,農業的價值產生了一級產業以外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多位學者於《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中提出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概念,指出人類可藉由生態系統獲得支持、供給、調節及文化的服務。
將生態服務系統的概念導入農業,將農業視為提供糧食、健康、生態調節的支持系統,有助於我們應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多重危機。因此,關渡平原在台北的功能定位,不應只從農業生產的角度檢視,而是思考農業成為一種城市生活型態的可能,嵌合於城市的經濟、生態、社會系統中,從不同的面向促成城市的永續發展。

Photo Credit: 眼底城事
公部門建構的「生態保育」願景的挑戰:不具規模效益、農業基礎設施堪憂、在地農民不買單
雖然公部門建構了關渡平原的未來願景,然而在地農業長期以來面臨的諸多困境仍不容忽視。與鄉村型的農業相比,鄰近都市的關渡農業人力成本較高,加上稻作產量少,經濟規模小,農產品缺乏銷售通路及公糧收購的途徑,關渡稻農必須將米賣到南部的糧倉,經重新包裝後再出售。
因此關渡的農業生產不僅經濟收益低,也難以創造在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其他的發展的難題,包括農業就業人口流失、農業技術不足、大量土地被閒置……。
農業基礎設施方面,關渡的農業水資源利用,受到豐枯期水量懸殊、防洪停水、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施工等因素影響,經常造成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另外,磺港溪水夾帶都市生活用水及上游溫泉水的酸性物質,長期累積以來,造成關渡地區土壤與水質酸化的現象,使得土地更難以農作。當地的工廠、焚化廠、土資場等設施的分佈,也是影響關渡平原的農地適宜耕作與否的因素。
關渡平原農田的「生態保育」定位難道是政府部門說了算嗎?在地農民有不一樣的聲音。
政府有意發展都市滯洪、生態環境保育的地方定位,然而從在地農民的觀點來看,都市發展的願景未必會創造農業生產的效益,甚至可能彼此衝突。例如,在生態保育的主張下,農民不被鼓勵繼續使用慣行農法。然而若改採友善農法,一旦產量減少,農業經濟收益就會降低。
有農民無奈地表示,鳥類會吃稻米,愈來愈多受保育的鳥類,就引來更多外來遊客,也吃掉更多田間作物,然而遊客帶來的觀光收入,都不會回饋到農民的收益上。生態保育的相關成本,都是由關渡的農民承擔。
關渡農業該如何轉型?多元的網絡化發展會是解答嗎?
慣行農法已無經濟效益,在地農民又不買單政府「生態永續」的上位計畫,農業發展的轉型契機何在?提高附加價值、連結其他資源,並奠基於社會活力。除未來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思考農業與其他資源結合,締造多樣的跨領域合作模式,以利於組成緊密的關渡農業支持網絡。
農業的永續發展仰賴穩定的基礎設施硬體,更奠基於社會活力的介入;未來的農業轉型,除了納入在地居民的想法、銜接關渡平原的現況及人文歷史,跨界合作成為新的趨勢,創造農業與永續發展共融的可能。
例如,八仙六代園的農業經營者,採以友善農耕的方式,將自然生態找回農田,如今田間已可見到黑翅鳶,並與屏科大合作,在稻田中建造黑翅鳶的起架。種種生態恢復的跡象,包括田蚌(淨化水質指標生物)、豆娘、蝦、螢火蟲、頜頭鷦鶯……就如他們所說,「友善的努力,生物都知道。」
農業的收入趨向多元化,近年來結合關渡花海、北投區農會與產發局辦理「北投插秧趣」、「北投割稻趣」等農事體驗活動,將人帶進關渡平原,傳承在地農業知識,使關渡平原成為食農教育的戶外教室。
此外,相關的在地活動,藉由凝聚學校、企業、團體等不同地方社群,整合各方的資源與知識,將關渡的地方議題擴展為自然、藝術、生態、文化的對話,在關渡平原的自然環境條件基礎上,共同營造獨特的地方感。例如關渡藝術季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題,在藝術中探討社會與環境的平衡;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以環境與鳥類為主題,持續傳達關渡在生態保育的珍貴特質。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2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