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之島》:最受歡迎的古早味,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把「破布子」用來入菜的地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期待以森林香氣領航,帶領讀者開啟一場閱讀台灣之旅,認識各種植物的性格和氣味,重新連結生活經驗與歷史記憶,用另一種角度認識這座島。
文:楊智凱、溫佑君
破布子
學名:Cordia dichotoma G. Forst.
英名:Bird Lime Tree, Cumming Cordia, Sebastan Plum Cordia
別名:破布木、破子、樹子仔、破果子
破布子是紫草科落葉小喬木,葉全緣呈現略波狀,老葉色澤暗淡,葉面常有蟲癭,也常有蟲咬的破洞,狀若破布,是道地的台灣原生種植物,更是鄉間重要的菜蔬植物。西元1895年薛紹元在《台灣通志》中提到「破布子,樹葉似梧桐而小,結子如苦楝。煮成以鹽醬浸之,甚甘美。」
果實成熟時,如苦楝般的呈現橙黃色,裡面含著透明黏質液體,煮熟後和鹽巴浸漬,會有白色至青灰色的塊狀固體,吃起來帶有著甘甜的滋味。在西元1932年,連雅堂也在《雅言》一書中提到,台南人會將破布子一起配飯,「入鍋,下鹽煮之,粘合如膠,可佐飯。又與豆腐同煮,濃淡得中。」
在過去,家裡總會在夏天時期,跟著外公及外婆去到滿樹鮮黃的破布子樹下採集果實,外公三兩下就能拿著砍刀將樹上的破布子逐一砍下,小朋友們將枝條攜回到傳統的三合院前,而自動自發的分成數個小組,就遵照長輩的指示將熟果逐一摘下,此程序是將果實上的花萼進行摘除。
若小朋友們無法參加,這將會吸引著左右鄰居前來一起話家常,摘下來的果實則會清洗乾淨,洗完的果實放入鍋內,把水加入鍋中,正好淹過破布子的量,以慢火熬煮兩到三小時,適當的將泡沫去除,否則會溢出,煮熟後若要將破布子製作成塊餅狀,就得先把鹽水放入碗中,再取一碗左右的破布子。破布子會因碰到鹽水而凝結成塊,每當這個時候總會覺得不論是外婆或者媽媽,都有練過鐵砂掌吧,這麼高的溫度怎麼可以拿在手心上,後來才知道,原來破布子的工序就是要趕在降溫之前,才能把破布子加工成圓餅狀。
而在外面多品嚐的是整顆破布子的果實,也就是用蔭油、鹽、糖做成醬汁,再把已經煮好的破布子浸入淹漬。冷卻後,就可以依照料理的主題來進行入菜。像是外面最常看到的樹子蒸魚、樹子煎蛋、樹子龍骨瓣杏菜或者樹子炒佛手瓜,不可或缺破布子的臨門一腳。醃漬後的濃烈口感,也讓食材層次更加豐富,讓人食慾大開。
原產日本琉球、中國南部(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及澳洲。破布子的遷播與人類有關,而台灣也是全世界唯一把破布子用來入菜的地方。產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區域,後來經由移植後才種植在居家附近的。西部地區的平埔族群之一的西拉雅族,以台南平原一帶為主要棲所。據說當時就已經將其食用,早已經出現在他們的飲食文化中。
後來客家族群進入到台灣後,更將醃漬的技術發揮,也讓破布子重新登上消費食品排行榜的前幾名,目前已經是最受歡迎的古早味之一。台灣於南部有較廣泛的栽培,如:台南縣左鎮、楠西、玉井、大內、東山一帶;嘉義縣大埔、義竹等鄉鎮是較著名的產地,而各地域都有零星栽種。
自得其樂的氣味
如果說台灣原住民都知道的藥用植物是破布子,一定會跌破大家的眼鏡。事實上,從高山的布農族到海濱的達悟族,幾乎所有族群都有自己的破布子族語名,可見其分佈之廣與應用之常。屏東高樹加蚋埔部落的馬卡道族人,更把破布子視為神聖植物,祭典時一定在神靈座位擺上破布子枝葉,以示請神。南科的蔦松文化遺址灰坑也曾挖掘出它的種子,可知早期平埔族與今人同樣慣食破布子。
破布子樹的生長勢強,耐乾旱貧瘠,在PH值7以上的石灰岩也優游自在,水分充足的沃土反倒妨礙它開花結果。這些生長習性聽起來頗似地中海植物,地中海氣候區長出占全世界49%的精油植物,它們的香氣都來自天地的鍛鍊,如佛法裡說的「逆增上緣」。而破布子新鮮果實的香氣,即使未經醃漬,也是酸中帶甜、苦中作樂,隱含著只有自己知道的圓滿。
破布子的藥用價值並非只是鄉野傳聞,現代科學已經一一證實。除了根部與樹皮各有其功能,常伴隨菜餚出現的果實也有確切療效,包括降血糖、養肝、消炎、促進傷口癒合、驅寄生蟲等等。2019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破布子果實的抗氧化與抗癌作用,來自於類黃酮、總酚、和精油成分。比較有趣的是,破布子葉在動物實驗中還展現了避孕的效果。有些中醫師則認為破布子能補腎、固筋骨。
日治時期的島田彌市曾為《台灣博物學會會報》撰文介紹破布子。他從熊本農校就一路追隨川上瀧彌,跟到台灣以後更把恩師的心念發揚光大,從發現大甲藺的品種、改良新竹的柑橘種植技術、到引進木麻黃做防風林,推廣蓪草的栽培和加工,雖無傲人學位與職等,卻能在回憶錄中欣慰自道:「我調查的結果與應用,將給島上的百姓帶來最大的幸福。」 真可算是深諳破布子之味!

香氣結構
一派和顏悅色的成分包括乙酸龍腦酯16.73%、丁酸沉香酯9.37%、沉香醇7.86%、α-萜品醇14.93%,而帶著堅硬感甚至些許酸澀的則是β-水茴香萜 8.05%、α-松油萜5.31%。
香氣軼事
破布子樹幹的中心掏空後,便成為先民飼養野蜂的最佳巢穴。
排灣族人也利用其樹幹製做成打小米的臼。而阿美族婦女則會在產後用破布子做簡單的藥浴。
備註
破布子有益消化的事實,於2010年得到新證據,因為研究團隊在醃漬破布子裡面發現一種全新的乳酸菌,但必須直接食用,不宜煎煮炒炸。另外市售的巴西破布子精油,萃取自葉片而非果實,是南美洲著名的關節用藥,與台灣的破布子同屬不同種。
書籍介紹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