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為舉辦「超級盃」清除無家者營區,抗議者:假消防安全之名實則想讓窮人消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NOlympics LA」的成員Annie Powers批評:「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透過體育資本主義、慶祝活動、超級杯或奧運會等其他大型活動,這座城市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適合外來投資者。因此,他們致力於讓窮人消失在街頭。」
洛杉磯政府因應美式足球超級盃的舉辦,以「消防安全」為由,清除了前往賽場途中會經過的無家者營區,該營區約有200人駐紮,這引發當地人權組織和無家者的強烈反彈,認為不應該在沒有提供居所或其他服務的情況下,強迫他們離開原居住地。
57歲的Dawn Toftee告訴《衛報》,他原本睡在營區的沙發上,但後來被政府清除了,現在只能在附近街道鋪上毯子睡覺,露宿街頭更是存在安全疑慮,「這裡發生過殺人和槍擊事件……他們應該要讓我們回家。」Toftee還表示,另一名坐著輪椅的無家者使用的床墊也被清走。
「他們只是想活下去」,一名和無家者一起工作的當地居民向《衛報》指出:「這感覺就像政府把人趕走,這樣就不用看見他們了。」
根據《衛報》的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開始的時候,估計有4萬8000名無家者居住在洛杉磯街頭,如今,洛杉磯正在想辦法處理該地區無家者收容所中爆發的疫情。針對這次的事件,有人批評這次的清除行動考慮的是市容美觀和周遭居民的抱怨,沒被考慮到的是,原本住在營區的無家者得住在更危險的生活環境中。
政府出於「消防安全」清除營區,倡議者:真正的原因是讓窮人消失
目前還不確定洛杉磯有多少無家者受到影響,加州運輸署發言人Michael Comeaux提示《衛報》去訪問和交通局合作的洛杉磯無家者服務處(Lahsa),服務處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在週二向8名營區居民了解狀況,但還未確認是否有人被安置。
Comeaux指出,加州運輸署有提前72小時發布清除營區的通知,並將該營區「被留下來的個人物品」移到附近的維修廠,會在那裡存放數週。Comeaux表示,如果沙發和床墊看起來無法使用,就會被工作人員處理掉。
一名在當地和營區居民一起工作的倡議者Madeline deVillers表示,她親眼目睹居民的物品被丟掉,而且加州運輸署比居民預期的還要早幾個小時出現。目前她還沒有聽說任何人有被安置到庇護所,絕大多數人都露宿在附近街頭。
《衛報》指出,雖然運輸署表示,清除工作是出於「消防安全」的考量,但倡議者質疑為何要關閉整個營地,並認為超級盃是造成這次清除的原因。
「NOlympics LA」的成員Annie Powers批評:「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透過體育資本主義、慶祝活動、超級杯或奧運會等其他大型活動,這座城市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適合外來投資者。因此,他們致力於讓窮人消失在街頭。」
有當地居民指出,營區的無家者基於各式各樣的經歷,如今只得露宿街頭。有些人的伴侶已經過世,導致財務狀況不穩定,還有些人是因為受傷而失業,或者過去就曾因另一個無家者營區的清除而流離失所。
無家者Toftee坦言,她不介意官員清理這個營區,但她希望能夠回到營區,因為她已經住了大概兩年的時間,「我厭倦了流落街頭的日子,我不想死在這裡。」Toftee表示,最近她有很多無家者朋友過世了。
心理狀況出問題的社工,領微薄薪水燃燒自己
另一方面,洛杉磯無家者服務處也因為經費而難以運作,《Calmatters》指出,Omicron確診者的激增,導致加州出現缺工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服務人員,那加州野心勃勃、耗費數十億美元的無家者計畫就很難奏效。
多數從事社會工作的人都知道自己只能領到微薄的薪水,但他們仍會因為想要改變現狀而加入社會工作的行列。加州大多數無家者服務團體的起薪在每小時16到18美元之間,只略微高於美國的最低工資,對這份工作繁重的工作而言,這個數字不僅太少,還難以生活在物價高昂的加州。
除此之外,社工人員的心理狀況也令人憂心。根據《Calmatters》的報導,53歲的Denise Velazquez是無家者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幫助到又冷又累、想洗個熱水澡的人們,但她所在的機構只有3張床,根本難以庇護這麼多無家者。
Velazquez在過去的日子裡,健康情況不斷惡化,除了血壓飆升、糖尿病情況也越來越糟,尤其焦慮和憂鬱更是嚴重。她的醫生表明,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辭職,但對她而言,要放棄這些無家者又令她心碎。
在加州聖華金谷(San Joaquin Valley)弱勢社區服務的Tami McVay坦言:「我們只給他們這麼一點錢,而他們把自己燃燒殆盡。」
延伸閱讀:
- 「矽谷游牧民族」如何遷移?那些住在溪邊與高速公路上的人
- 所謂遊民,不過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市民:「就地安身」是失敗的安置,還是成功的輔導?
- 《危殆生活》:有著「值得被幫助的貧者」的外型,他們這樣的人在公園的艱苦人裡位階很高
- 《危殆生活》導論:「好吃懶做、拋家棄子、孤離悲慘」等刻板迷思外,綿密且立體的社會世界
- 【專訪】師大徐敏雄談「行動研究」:培力街友進行萬華社區營造,一場持續10年的社會包容實驗
新聞來源:
- ‘Trying to disappear the poor’: California clears homeless camp near Super Bowl(衛報)
- Will worker shortage disrupt California homeless strategy?(Calmatters)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