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鄭月娥是北京心目中的「能吏」,即使和建制派早有心結仍被看好連任特首

林鄭月娥是北京心目中的「能吏」,即使和建制派早有心結仍被看好連任特首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所有重要政治決策都由中央決定,但中央還要一個妥當的執行人。林鄭月娥正是那種中央提出什麼要求,不但會挖空心思想辦法辦妥,甚至比原先要求更進一步,把上方沒想到的也補上的人。

農曆新年過後,香港五年一度的特首選舉就要開鑼了。根據港府最新公佈,選舉的提名期將在2月20日開始到3月5日結束,3月27日進行投票。這次選舉是國安法時代第一次選舉,有特別重要的觀察意義。

香港特首選舉名義上是「香港人選出來」,但即便在以往各界,真正有權選的人還是中央。當然,這不意味選舉沒有競爭性。只是參選人的「爭取目標」都在於如何令中央支持自己。用香港的「政壇術語」就是「爭寵」和「欽定」。

在1997和2002年,董建華是中央欽定對象。2007年曾蔭權是唯一的建制派參選人。2012年,兩位建制派參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展開激烈的抹黑戰,最後梁振英獲得中央派人南下深圳拍板支持。這次選舉對建制派內部裂痕影響深遠,導致2017年的特首選舉民主派和工商派聯手「造王」,希望利用自己在選委會中的選票,把中央不支持的建制派曾俊華推上去。

雖然造王不成功,民主派看到如果大力爭取以往不太重視的選委會委員席位,確實有成功的機會。雖然這完全合法,但在中央看來就是「奪權」。2019年逃犯條例事件後,中央在2020年頒布《港區國安法》,《港區國安法》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2021年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制訂新選舉辦法,保證「愛國者治港」零風險。

在附件一中,香港特首選舉方法有三處重要改變。

首先,雖都是由選舉委員會選舉以過半數選舉產生,但選舉委員會從上次的四個界別1200人,增加到五個界別1500人(由於有52個選委會委員懸空,現在實際是1448人)。原先四大界別中的第三和第四界別,重新組合為第三界別「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第四界別「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和第五界別「港區人大、政協委員、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屆」。前兩個界別的「界別分組」也經過調整。

總而言之,經過「完善」後,原先民主派的勢力幾乎清零,工商界勢力也被嚴重削弱,再也無法像2017年那樣出現民主派與工商界聯手造王的風險了。

第二,特首的提名人需要取得共188個委員的提名,而且來自每個界別的提名均至少有15票。這和原先的門檻按比例差不多,但因為第五界別一般被認為是「國家隊」,直接聽命中央,如果中央不認可,有意參選人很難獲得這個界別的15票支持。這樣進一步加減低風險。

第三,現在所有參選人的資格都必須得到「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核,這再多加一重大閘。

由此可見,在新選舉制度下,不但民主派無法和前幾屆一樣參選(儘管也是象徵性的),就連工商派等也沒有太大影響力了,總之只能一切跟著中央的劇本走。

中央和港府一再宣傳選舉是「真選舉」。一些建制派輿論也鼓吹「在所有參選人都是中央放心的人的情況下,選舉甚至可以更有競爭性。」然而,這只是美好願望。至少在2022年第一次特首選舉,又適逢「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穩定」必須是重中之重,中央不會刻意去展示「完善」後的制度「有競爭性」。

這決定了這次選舉是比以往更「欽定」的選舉,更加有名無實,連半公開的「爭寵」也不會有。以前候選人還可以打民意牌,還要向中央打小報告,但現在由中央直接指派中聯辦正式擔任「政委」角色,對每個人的動靜都一目了然,越打民意牌就越讓中央覺得別有用心。簡而言之,現在完全由中央決策,幾乎和中央任命内地官員沒有區別。當然形式上,還要有個選舉的樣子。

這就是為何在2012年和2017年選舉中,在前一年12月各家就已大打公關戰了。但今年選舉,潛在的有實力人士通通按兵不動。至今只有一個建制派陣營中,近年以建制派KOL身分為人熟知的電影公司製片人冼國林宣布參選,而他基本沒有任何機會,只是會令選舉帶來多少娛樂性罷了。

在這次選舉中,中央有幾層考慮,它們都更有利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的連任。

AP_22012194926213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首先,林鄭屬於中央喜歡的能「分君之憂」的忠心「能吏」。

現在所有重要政治決策都由中央決定,但中央還要一個妥當的執行人。林鄭(和下面提到的鄧炳強)正是那種中央提出什麼要求,他們不但會挖空心思想辦法辦妥,甚至比原先要求更進一步,把上方沒想到的也補上的人。

出身公務員系統的林鄭有不錯的辦事能力。林鄭固然在逃犯條例事件中栽了大跟斗,但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依然不錯。在搞砸了逃犯條例事件之前,反對派還很有影響力時,她也能推動通過爭議很大的議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一地兩檢」。

一地兩檢要在香港的特殊地方火車站的內地關口實行內地法律,在法律意義上更是修改逃犯條例(可以把「逃犯」送上大陸)的先聲,一脈相承。在逃犯條例之後,林鄭很多權力已轉移到「武官」手上,但她主導的防疫至今還能實現「清零」政策,以香港這樣一個和內地情況完全不同的國際城市,實屬不易。

林鄭一直是習近平的愛將,她當年上位也是習近平欽點的。即便逃犯條例事件及其後,中央也至少在場面上都力挺她。而且按照林鄭的説法,逃犯條例事件給中央一個下決心施狠手的機會,「撥亂反正」,反而壞事變好事。在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之後,林鄭被美國制裁,算是和中國徹底綁定在一起。在中國提倡制度自信的當下,她還學足中央那套戰狼腔調,令中央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