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政變一年緬甸仍陷膠著:軍政府如意算盤敲不響,但「民族團結政府」形勢亦未見樂觀

政變一年緬甸仍陷膠著:軍政府如意算盤敲不響,但「民族團結政府」形勢亦未見樂觀
2022 年2月1日緬甸政變一週年,在曼德勒一場有行動者和僧侶舉辦的反軍政府抗議集會,舉著用緬語寫著「誰敢和人民的意志的對立」標語。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基於「沒有領土,沒有認受」的國際規範下,「民族團結政府」現時只能單憑道德感召爭取國際社會認同,外交議價能力事倍功半。至今為止,平行政府尚未獲得任何國家承認其正式地位。相反,東協本屆主席國柬埔寨總理洪森在1月訪問緬甸,並與敏昂萊會面,有機會變成「國領委」打破外交困局的一記殺著,為重新參與東協會議鋪路。

緬甸政變一年,但軍隊控制的「國家領導委員會」(國領委,State Administrative Council)至今尚未平息內戰,在國內實施有效治理尚有一大段距離。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奪取權力以後,腹背受敵的窘態也還未化解。

緬甸軍警大規模拘捕或禁錮民選的國會議員後,國內先有公民不服從運動的非暴力抗爭,其後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成形,連結緬甸大城市與邊境地區紛紛成立的武裝團體「人民國防軍」(People’s Defense Force),向軍隊發動遊擊戰術及暗殺行動反抗。此外,活躍於克欽邦、克倫邦、克耶邦、欽邦、若開邦等邊境地區的民族地方武裝勢力(民地武)繼續向緬軍施襲,令軍隊分身乏術。軍事政權面對多方面夾攻,導致緬甸的內部衝突逐步陷入膠著泥淖。

5a5uteo8e4zrs0iwvffhsoqkspbih3
對抗軍政府的仰光人民國防軍成員。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對抗軍政府的仰光人民國防軍成員

西方國家對軍資商企發動經濟制裁,軍政府仍未獲外交合法地位

面對公民社會及民族武裝的對抗,難怪緬甸一直有消息傳出軍隊有士兵出走現象。據緬甸媒體《Khit Thit Media》日前發佈的內部錄音披露,緬軍在馬圭省(Magway)委任的地方官員及將領承認,「人民國防軍」在該地頑抗阻撓軍隊的管制,更有官員因此出逃。錄音一方面是軍事政權高層的「公開剖白」,證實反對派的策略確實奏效,另一方面也顯示軍隊的高壓手段維持近一年,還是無法震懾平民。

敏昂萊主持「國領委」後,國際輿論也不見得輕易放過牽涉政變的軍商網絡。在過去一年間,美國、英國、歐盟、加拿大、紐西蘭政府相繼針對軍隊領袖和具有軍資背景的商企發動經濟制裁或禁止入境。歐美企業也寧願放棄緬甸這塊新開闢的新天地,陸續作出強硬姿態:繼挪威電商Telenor去年決定把緬甸業務賣盤外,美國油企雪佛龍(Chevron)與法國油企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今年也宣佈退出緬甸國企「緬甸油氣公司」(MOGE)有份參與的安達曼海亞達納(Yadana)天然氣油田開發計劃,理由是「人權及整體法治狀況正持續惡化」。

儘管日本和韓國沒有加入歐美為首的經濟制裁行列,但有一部份日韓企業在政變後也高調與軍隊中止商業合作關係,包括韓國鋼企浦項鋼鐵子公司POSCO C&C與日本飲料巨企麒麟控股,後者在去年12月更正式尋求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介入,化解與軍控商企「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有關處理合資公司緬甸釀酒廠的商業瓜葛。就算是緬甸在東協的「家庭成員」新加坡,也受到美國壓力,隨時要配合限制緬甸軍事政權獲取海外資產的途徑,還要加強監察國內企業投資緬甸的業務上,有否觸犯「洗錢」或從事非法活動等法規

敏昂萊念茲在茲的,還有他本人與「國領委」在國際社會上的合法地位。然而這一年來,「國領委」一直沒有辦法在聯合國取代前朝委派、效忠於「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政府的大使覺莫吞。縱使軍事政權很努力爭取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安理會成員的支持,多次阻止安理會的制裁議案,但在聯合國大使人選安排的關鍵問題上,兩國都沒有堅持要認可「國領委」心儀的昂圖賴(Aung Thurein),而是與美國達成共識,繼續允許覺莫敦(Kyaw Moe Tun)保留職務(註:作為條件,覺莫敦據報願保持低調,減少公開場合批評軍事政權)。執筆之際,聯合國暫無意向處理人選爭議,讓敏昂萊無法得償所願。

不但是聯合國,「國領委」的資格在區域組織東協裡也正面臨更多質疑聲音。去年2月,主席國汶萊接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建議,先後召開特別外長會議及領導人會議,並先後邀請「國領委」外交部長溫納貌倫與主席敏昂萊與會,東協的決定惹來外界批評。縱使東協連同「國領委」達成「五點共識」,軍事政權承諾「立即停止行使暴力」,但敏昂萊後來反口,表示無法向恐怖份子妥協,繼續以高壓手段回應平行政府。

「國領委」更多次以國內形勢未恢復穩定為由,多番拒絕東協緬甸事務特使(即汶萊外長)與被捕的全民盟高層翁山蘇姬會面的要求,一再違背「五點共識」。敏昂萊的不合作態度終於觸動東協神經,成員國一致決定未來會議只會邀請「緬甸的非政治代表」出席,直到「五點共識」出現顯著進展為止。東協過去不曾主動「凍結」成員國政治代表的與會資格,如今一改慣例,再度削弱「國領委」的合法地位。

oqt248zg3jwjmnq7l297lt1k9hxjqi
Photo Credit: VOA Burmese
曾在聯合國會議出三指反威權手勢的緬甸大使覺莫敦(Kyaw Moe Tun)

「民族團結政府」難題:尚未獲任何國家承認其正式地位

「國領委」的如意算盤敲不響,但反對派的形勢亦未見樂觀。的確,翁山蘇姬與「全民盟」成員在2020年國會選舉中大捷,軍隊政變拘禁「全民盟」高層後又觸發緬族支持者走上街頭抗爭,翁山蘇姬與敏昂萊的民望差距,可謂立竿見影。「民族團結政府」也集結了「全民盟」、社運份子以及其他民族的政黨及支持者,也透過「國家團結諮詢理事會」(National Unity Consultative Council)聯結八個友好的民地武團體及政黨、公民不服從運動參與者,共同商議未來聯邦制度的組成方法,展現實施民族和平共存的決心。「民族團結政府」又主動承諾羅興亞人的地位,誓言廢除軍方主導的《2008年憲法》,打破「全民盟」過去偏袒緬族利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