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創業商學院」的學生特色:哪裡熱門哪裡去,但模仿能力很強

中國「創業商學院」的學生特色:哪裡熱門哪裡去,但模仿能力很強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我年輕20歲,也懷有現在這種創業熱情的話,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個洶湧的大市場,並且相信,世界會因為我而有所不同。

日前受邀到中國大陸「新華都商學院」的創業沙龍,與福州地區的創業家學生,分享我經營事業的經驗。在福州著名古蹟「三坊七巷」商業街內,一個仿古、像私塾設置的會議室裡,我們談古論今,比較中西方創業的理念與實務,也蒐集到不少中國大陸創業家的思維,頗為有趣。

「新華都商學院」成立於2013年,是中國大陸最新核准,也是第一個以創業培育為主軸的商學院。它隸屬於福建閩江大學(習近平主席當過校長),在北京與福州都有校區,宗旨在培養富於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能夠整合資源來實現創業,並具備金融及管理知識,能帶領企業成長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除了招收學生時著重創業經驗及創業動機外,「新華都商學院」在課程設計上,也特別透過「創業導師計畫」以及「創業沙龍」等機制,來提高學生的能力與視野。前者延攬知名的產官學界人士(包括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華為集團顧問、北大縱橫集團創始人、中國工商銀行前任行長、新浪網執行副總裁等),與學生配對,進行貼身式的指導;後者則有定期的聚會,讓學生能與不同行業創業有成的人士,做第一手的分享交流。(台灣比較成功的企業導師制可參考台大萌拓學堂

新华都商学院all

由於參加沙龍的學生來自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創業經歷,我特別在課堂前給他們一些提問(如下),並且分享時不用投影片,而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與他們進行深度、互動的對談。對於許多同學來說,這是一種新奇的學習體驗。

  • 什麼是你最重要的創業動機/初衷? 為什麼你認為你會成功? 為什麼是現在?
  • 你如何定義創業成功?什麼是你下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
  • 你的創業典範是誰/那家公司?為什麼?你希望你的公司5年後是何種形態,20年呢?
  • 你的人生及企業經營裡,最重要的價值觀是那些?你希望你的墓誌銘上如何描述你這個人/你的一生?
  • 你認為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那些?你要如何避免?

從交流中,我也對中國大陸本地創業家的思維,有了更多了解。雖然這裡統計的範本小,且來自二線城市不同種類的企業,與北上廣深網路高科技型態的創業模式未必相仿,但我挑了幾個面向來與讀者分享,希望也值得參考。

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及O2O(線上結合線下)思維強烈

我的前篇文章有提到,中國總理李克強在3月份人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確實激起將網路科技運用在各種產業的新一波熱潮。在當晚的沙龍中,我也看到如此的思維,十分顯著。

福州的創業學生多半經營如茶葉、養生、家居、財務服務、或補教等傳統事業,但是在他們的創業藍圖/經驗中,網路的應用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大陸在許多企業的網路服務上已有某種程度的成熟 (例如淘寶平台、阿里雲、騰訊支付等),並且不少創新的營運模式已有相當知名度(例如團購、手機叫車、送餐到家、創業眾籌等),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一套網路經營概念,琅琅上口。

舉例來說,一個學生正在規畫他的家庭清潔及褓姆服務事業,除了已將人員培訓的流程標準化外,他也發展一個網路媒合平台,將散布在各地的服務人員與家庭客戶,進行更有效率的配對與管理。他預估用這樣的形式來擴張,三年內有機會從服務30個家庭,成長到服務30萬個家庭,並且擁有數萬名專業服務人員。

這種媒合平台的模式,最大的價值在將閒置的資源有效利用(例如Uber),同時若有效搭配精密的數據分析及配對系統,也能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大幅提高服務的品質(例如TutorABC)。類似概念,可運用在不少行業。

創業年紀普遍較輕,不乏多次創業者

當晚的同學普遍在25到30歲之間,8成以上已有創業經驗,也有多次創業的朋友。另外有些是想幫助家族事業轉型,或是經營了多年事業尋求突破的資深老闆。不過整體來說,創業的時候這些人年輕都很輕。

這種創業年輕化的現象,與中國大陸高速的經濟發展,遍地是機會有關係。有趣的是,現今的創業者,跟改革開放前期的創業者(目前約50歲,掌控中國大陸許多大型的民營企業,也相當成功),在經營思維與管理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也反映了中國大陸目前社會發展的階段與氛圍。

例如,有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同學,在學期間就開始經營健身方面的服務,他除了運用學校及現有健身房的器材及空間,也結合了社群經營的概念,培養死忠粉絲。接下來,他準備擴大其他健康概念產品的販售,包括健康食品、健身配備等。年輕人對於環境的脈動與人們的需求比較靈敏,對於發展懷有強烈的速度感,以及企圖心,雖然未必每次都能成功,但時間成本低,也增加了未來成功的機會。

新华都商学院1

對於商業模式創新概念較為不足,但模仿能力很強

在與學生交流創新概念以及創業精神時,我發現仍有不少人,對於所從事的事業未必充滿熱情,或是有清楚的願景,而是比較偏向機會主義,哪裡熱門哪裡去,對於自身的優勢與創新性,還沒有太深刻的思考。

很多開公司的人,都是從模仿別人起家,建立經營的競爭力時,花時間在創新技術、流程、或是商業模式上不多,而多半是先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脈,或是如何來搬動資源。在學習其他創業者經驗時,也比較希望得到立即實用的訣竅,而不是需要時間驗證,但可能是成功真正的關鍵理念。

舉例來說,一個開了3家英語培訓學校的老闆,對於自己在實體店面的成功頗為自豪,因為他在地方上有背景,成功來得容易,當他在課堂內被其他同學挑戰,說網路學習終究會取代實體教學時,初始有強烈的抗拒,後來我藉由分析網路創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學習自主化、數據化、長尾化、社群化等),還有他的任何競爭對手可能帶來的衝擊,他才恍然了解,守成反而是最危險的。

上述人治經營的型態,符合中國社會文化過去的發展。不過最近習政府雷厲風行的打貪政策,以及類似新華都商學院這種教育機構的進化,對於中國大陸的政府治理與企業經營上,已開始產生本質的改變。我相信,走向更為開放及創新是必然的趨勢,中國也會看到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及競爭力的企業。

熟悉資本市場運作,抱有強烈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