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台港人「異地過年」,憶家鄉念親人盼他日再相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移居台灣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有年輕人因政治原因在朋友幫助下來台,也有移民港人遺憾未能送別亡父。今年春節他們首度在台過年,喜慶背後仍惦記故鄉的家人,盼他日再相聚。
(中央社)近年移居台灣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有年輕人因政治原因在朋友幫助下移台,也有移民港人遺憾未能送別亡父。今年春節他們首度在台過年,喜慶背後仍惦記故鄉的家人,盼他日再相聚。
台灣移民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至11月在台灣獲居留許可的港人有9772人,比2020年同期增加271人;獲定居許可港人有1572人,比2020年同期增加175人。這兩個數字皆創下歷年最多。

25歲的Jo以前經常一個人來台灣旅行,一直希望在香港以外的地方生活,但從沒有想過因為政治因素,要在朋友幫助下隻身來台灣,令這個「夢想」終於成真。
去年農曆新年,Jo跟往年一樣打扮漂亮,跟父母到親戚家拜年。笑容背後,其實她早已擔心自己的安危,無法掌握前途,朋友都勸她盡快離開香港。她猶豫不決,因為不忍父母失去他們心愛的女兒。
約一個月後,2021年2月28日,55名泛民主派人士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加劇她的內心恐懼,腦海中不斷掙扎離開還是留下,「我心底是不想走,也不知怎樣告訴父母,因父母知道後一定會哭。我跟自己說不如過了這個週末或再過數天才走,其實只想拖延離開的時間」。

掙扎去或留情緒崩潰 父母不捨都要放手
內心糾纏令Jo一度情緒崩潰,「當時很辛苦、很沮喪,曾跟父母說:『我留下來坐監(牢)就算了』。」看到女兒內心煎熬,為了女兒安全,父母再不捨都要放手。一家人收拾心情,齊齊整整地吃了幾頓飯;去年4月,她在朋友幫助下隻身赴台。
「以前覺得過農曆新年很老套,要到不熟悉的親戚家拜年,說一些客套話,很努力找話題跟親戚聊天。」如今沒有父母在身邊,Jo反而很懷念昔日跟他們到處拜年的時光。

慶幸與父母過年後才來台 能否回港成未知數
她說:「父母思想傳統,覺得節日很重要,幸好去年有跟他們過農曆新年才離開。現在每逢大時大節,我都會很掛念家人,農曆新年感觸特別大,會想他們在做什麼。」
今年春節,Jo打算跟其他來台的香港人一起吃團圓飯,也去他們舉辦的活動湊熱鬧,「朋友在一起比較容易過,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會挺傷心」。
明年農曆新年能否跟父母團圓,將來可不可以重返香港,Jo都不知道,也不敢奢望。這兩年的遭遇,加深了她一向「見一步是一步」的想法,「很多事情控制不了,就算有很多計劃也沒有用,就像我人生出現巨變,來到台灣就像是絕處逢生」。

移台港人沒親人變「孤兒」 每逢節日互相扶持
有人因政治原因被迫離港來台,也有港人舉家移民。本身是護士的嘉文(化名),去年3月以專業移民來台灣,中秋節、聖誕節和農曆新年也與在台認識的香港人一起度過。幾個家庭人數湊起來20多人,就像一個大家庭。她笑說,他們都是「孤兒」,在台灣沒有親人,每逢時節更要互相扶持,圍爐取暖。
「出來吃飯的時候總是很開心,但夜闌人靜時難免會很傷感,怎麼會不掛念家人?有誰想離鄉背井,離開家人和朋友?」嘉文咽哽地說。

嘉文的繼父年屆96歲高齡,雖然身患重病,仍不斷地催促她趁早移民,寧願自己一人留在香港。「他在大陸出生及成長,體會到大陸的管治。」
最後一餐團圓飯後 4兄弟姊妹各散東西
這次分別不知何時可重逢,所以去年嘉文刻意與兄弟姊妹及繼父過農曆新年後才來台,「那個農曆新年心情很沉重,因為知道大家要分開,是最後一次全家人同桌吃團年飯,下一個年初一大家可能未必在一起」。
然而不到一年,繼父便因病過世,4個兄弟姊妹中,兩人分別移民台灣及英國,一人在港也將移民,一人到中國大陸工作。今年春節,他們靠視訊拜年,「相信香港很多家庭也被迫分開,這是很可悲」。

不需活在恐懼 惟遺憾未能送別亡父
對嘉文而言,台灣是不需再活在恐懼中的地方,不必擔心穿黑衣上街會被針對或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會被捕;或是在敏感日子去了敏感地方會被截查搜身。
她說,雖然台灣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行政程序慢、交通混亂,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過安逸的生活。
嘉文最遺憾的是,來台約2個月後,繼父便離世,因疫情關係無法回香港見他最後一面,送他最後一程,「可能他是想見到我離開香港,自己才放心離去」,也令這個農曆新年多了份哀傷。
無法回港過年 尋找港式賀年食品解思鄉情
Jessica跟她們2人不同,去年一家4口移民到台灣後,迄今只認識幾個台灣朋友,這個農曆新年都是自己一家度過。原是一海之隔的台港兩地,因疫情變得很遙遠,令她無法與家人團聚。

「不可以回去(過農曆新年)是非常不開心,爸爸已經80多歲,希望多些時間陪伴他。」Jessica說,惟有努力在台灣尋找香港過農曆新年常吃的食物,化解思鄉之情。
「已經買了紅糖年糕,這是我在香港吃慣的年糕味道,也會買年菜、元蹄、甜八寶飯、糖果和年花,增添家裡的賀年氣氛。」去年過節,家人知悉她要移民,團圓飯變成餞行飯,大家看來笑容滿面,其實是將不捨之情藏在心底。
Jessica希望疫情盡快穩定下來,明年有機會回港過年。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港版國安法”的相關議題
- 2022-02-21 香港晚報:《法新社》報導香港民間組織解散前受「中間人」威脅
- 2022-02-15 消息指香港藝人阮民安被捕,涉煽動、洗黑錢罪
- 2022-02-06 移台港人「異地過年」,憶家鄉念親人盼他日再相聚
- 2022-02-05 「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未齊人,林鄭遲未委任大律師公會人選惹質疑
- 2022-02-05 香港移居台灣人數,連續兩年創新高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