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確診增607例創新高,港府仍強調「動態清零」、拒「與病毒共存」

香港本土確診增607例創新高,港府仍強調「動態清零」、拒「與病毒共存」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也表示,本地確診數字正在倍升,開始幾何級數上升,如果市民如常聚會,情況會繼續惡化。

(中央社)香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轉趨嚴重,今天(7天)新增614例確診,較昨天(6天)倍增。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新增的614例中,僅7例為境外移入,其餘都是本土病例,且大部分是Omicron變種病毒。

同時,6日新增的本土傳播病例中,超過400例仍在找尋病毒來源,反映出社會上存在許多隱形傳播鏈。

張竹君表示,初步確診個案也高達600例,但有待最終確定。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說,當前香港疫情形勢不樂觀,但當局仍積極採取圍堵檢疫措施,以切斷傳播鏈,當局對抗疫仍有信心。

他說,近兩、三天確診個案激增,主要是新春假期有許多市民拜年聚會,但當局正採取圍堵政策,希望市民停止聚會,以收成效。

RTS54K08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香港過去幾天的單日確診數都超過300例,昨天新增342例,今天則跳升至超過600例。

COVID-19在香港肆虐已有兩年,並先後爆發5波疫情。最近一波疫情自1月初爆發,近期的單日確診持續惡化,打破疫情發生以來紀錄,而這一波疫情的病毒主要是Omicron變種病毒。

面對新一波疫情如此嚴峻,港府仍強調「動態清零」,即採取圍堵方式切斷病毒傳播鏈,拒絕「與病毒共存」。

在做法上,當局一方面加強檢疫,另一方面也為大量確診者的出現做好準備。

檢疫中心接收輕症確診者

(中央社)香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確診案正以倍數增加。

香港最近3天的單日確診數都超過300例,昨天新增342例,全部是本土感染,且有大量源頭不明個案。

RTS58MBB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今早向媒體說,相信本地的確診數會持續上升,一段時間以後才會回落。

他強調,香港必須堅持圍堵及動態清零策略,同時要提高市民的疫苗接種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也表示,本地確診數字正在倍升,開始幾何級數上升,如果市民如常聚會,情況會繼續惡化。

她預告當局將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明天行政會議將會有所公布。

上月初起,香港爆發COVID-19第五波疫情,這一波疫情主要由變異株Omicron和Delta觸發,當局在新春前就預告,由於過年聚會頻繁,過年後確診數將會大爆發。

面對新一波疫情如此嚴峻,港府仍然強調動態清零,切斷病毒傳播鏈,拒絕「與病毒共存」。

在做法上,當局一方面加強檢疫,另一方面也為大量確診者的出現做好準備。

在檢疫方面,遇上有個別市民確診,又或當局在生活污水中化驗到病毒,涉及的大樓或區域的市民都要接受強制檢疫,而當局短期內將會把每天檢疫10萬次的能力提升至20萬次。

RTS58I8L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另外,當局計畫短期內向市民派發快速病毒測試包(快篩試劑),儘管不一定準確,但仍希望藉此找到傳播源頭。

在應對確診者方面,當局已把部分竹篙灣檢疫中心改為接受病症較輕的確診者,同時考慮讓這些確診者在家中隔離,以減輕醫院的壓力。

港人的疫苗接種率已達八成,但當局希望提升至九成以上。

明日宣布收緊防疫措施

(中央社)由於COVID-19(冠狀病毒疾病)日趨嚴峻,港府計畫大幅收緊市民的社交距離措施,但具體措施有待公布。

上月初起,香港爆發COVID-19第五波疫情,過去兩天的單日確診案都超過300宗,打破兩年疫情以來的紀錄。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早說,由於疫情極度嚴峻,確診數字及源頭未明個案不斷上升,當局正積極考慮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明天行政會議將會有所公布。

她在《香港電台》的節目上說,當局的方向是要減少人流,也會加強檢測能力和個案追蹤工作。

陳肇始說,本地確診數字正在倍升,開始幾何級數上升,如果市民如常聚會,情況會繼續惡化。

她呼籲市民留家抗疫,不要聚集,又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

RTS58MBE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鑑於新一波疫情更為嚴峻,港府正採取多項防疫措施,包括:

一、繼續禁止餐廳晚上經營內用。

二、加強圍封,一旦有居民確診,同住大樓居民都要接受病毒檢測。

三、加強化驗生活污水,一旦檢驗出COVID-19病毒,污水來源區域的市民要強制接受病毒檢疫。

四、加強檢疫能力,初步由目前每天10萬次加到20萬次,之後提升到30萬次。為此,當局計畫重設「火眼」實驗室。

五、當局也計畫把竹篙灣檢疫中心改為社區隔離設施,接受病症較輕的確診者,也會考慮讓病情較輕的確診者居家隔離,以應對大量確診者。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