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股價暴跌與Metaverse真的無關,因為「元宇宙」的重點從來就不是VR或5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人覺得元宇宙就是沉浸式的VR世界,而改名Meta的Facebook就是元宇宙的龍頭,但元宇宙發展的關鍵其實是獲益與分潤,但這和Facebook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因此就算公司改了名、有了虛擬祖克柏,網路遊戲「天堂」或許都比「祖宇宙」要更像元宇宙。
臉書(Facebook)改名Meta並播出VR祖克柏影片宣示進入元宇宙領域後,首度公布的財報出現了活躍用戶數首次下降、元宇宙開發事業Reality Labs大幅虧損的狀況,股價也在幾天內跌超過30%,還破了美國企業市值單日蒸發最高紀錄。
被演算法荼毒已久的人落井下石嘲笑之餘,也有許多人從元宇宙的角度切入檢討,讓「改名Meta股價還跌」、「元宇宙真的是泡沫」等說法甚囂塵上,彷彿這30%的市值蒸發就代表了「元宇宙已死」。
然而,Meta發表會裡面那種戴VR眼鏡、有個長得像自己的角色在虛擬世界飛來飛去或在會議室裡面做簡報的「Metaverse」,真的是現在元宇宙發展的趨勢嗎?
簡單回答,並不是。
我始終認為,祖克柏想像的元宇宙,並非現在因區塊鏈而起、許多熱錢殺入的元宇宙,更不是在可見的未來能真正實現、廣泛運用的元宇宙。
元宇宙,和VR或5G真的沒什麼必要關係
很多人以為,元宇宙成敗在於好的VR設備和環境,營造出《一級玩家》那樣的體驗,最好跟《駭客任務》一樣把晶片放到脖子裡面,讓人分不清楚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差異。
因此這些人談到元宇宙,就會落入穿戴設備的討論,說3D眼鏡還是太貴/太重/太不普及/太傷眼睛/偵測動作不明確——想要多賣幾副Oculus眼鏡的祖克柏也這樣想,說要布局元宇宙的王雪紅和林百里這樣講,整理「元宇宙概念股」的財經媒體也這樣寫。
但也就是這種「傳統」思維讓他們忽略了一個重大謬誤:元宇宙的重點,其實並不是VR,甚至VR、AR、MR什麼的R,都不是元宇宙的必要元素。今日元宇宙所追求的,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空間,裡面的人有自己的財產、可以創造、可以交易、有可運作的經濟體系,這樣就足夠了。
你可能會說,那我以前在天堂練等買武器換天堂幣不也是元宇宙嗎?
沒錯,我們小時候玩的天堂、RO、金庸群俠傳,其實和現在區塊鏈上元宇宙的底層概念相差不遠,多的只是更大的創造性(可以自己買地、建樓、打造武器)、更有效的貨幣制度(賺到的幣可以簡單換成法幣,不用跟人約7-11買點數卡折現)、以及相對去中心化的生態(GM不能隨便扣你的寶物,不會有哪間公司可以決定所有人抽卡的機率)。
真正的元宇宙沒有死,而且長得也不像「祖宇宙」
用天堂來比較元宇宙你可能還有點懷疑,以下就介紹一些目前公認成功的元宇宙專案,看看那與祖克柏的的「祖宇宙」有多不一樣。
目前區塊鏈上發展最完整的元宇宙專案,應該非The Sandbox莫屬。雖然現在一小塊地最便宜也已要一萬美元以上,但包括愛迪達、華納音樂、Ubisoft、Atari、Deadmau5、史努比狗狗等,都已經在其中置產,去年底也進行了第一階段的封測,玩家反應多十分正面。
你覺得Sandbox需要很強的CPU和VR頭盔才能玩嗎?其實裡頭的畫面反而像是《Minecraft》,只是一個個樂高人走來走去,但擁有地的玩家可以在裡面買地、賣地、租地,在地上建構任何你想蓋的東西和互動遊戲(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企業進駐),無產階級也可以解任務或參與活動賺取SAND幣,在Sandbox裡投資花用,甚至打造自己的道具販賣。
而玩家在裡頭的賺得的那些SAND,可以輕鬆在各種交易所與法幣交換,變成「真實世界的錢」,SAND的匯率也是決定於玩家的交易,而非開發商訂下的固定數字。
另一個類似例子則是Worldwide Webb。想進入這個元宇宙世界你甚至不用下載程式,直接在網頁上就能遊走於那像是神奇寶貝的介面,但在其中,你的角色樣貌並非自己設定,而是展現你以太鏈上的頭貼NFT,想要的話,甚至可以把特定NFT當成寵物來牽。
寫稿時,Worldwide Webb裡面最便宜的房產,大約是5000美元。

你看到重點了嗎?上述這些「元宇宙」已有許多玩家、有大企業進駐,但他們都不需要VR、不需要5G,他們贏的是創造出有效的經濟體,以及為那個經濟機制所吸引而來的人群。
小狐狸錢包的取名,都還比Meta更接近元宇宙的本質
所以,祖克柏說要進入元宇宙的第一天,我就已能想像他的失敗。
他把元宇宙想得太狹隘,猶如十幾年前科幻電影裡面那樣,只是個立體的Facebook,讓大家上去看廣告、分享個資。但看看前面提到幾個鏈上經濟的成功案例,元宇宙成真的關鍵其實不只是創造,而是獲益與分潤。
但這和Facebook一直以來的核心價值,卻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就算公司改名成了Meta,Meta做的根本不是跟上現今發展趨勢的那種元宇宙。天堂都比祖宇宙要更像元宇宙。

只是至今,仍有許多人覺得Facebook定義了Meta這個名詞,更把這間公司的發展成敗與整體的元宇宙掛勾,卻不知道他就只是把這四個英文字母搶來,還完全搞錯了方向。
真要說,幣圈人士都會接觸的區塊鏈錢包「MetaMask」這個在2016年取的名字,還更能展現出元宇宙的真正意義。因為錢包其實就像是元宇宙(Meta)裡的面具(Mask),直接代表了你的網路身分,裡面裝的像是幣、NFT等等數位資產,造就且形塑了元宇宙裡面的你。
這個由數位資產堆建的人格,比再強大的身歷其境VR,都還要令人沉浸。
元宇宙的概念真的不新,他就像是大部分的網路遊戲,只是你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在裡面賺錢、消費、建立和展示自己的人格,並有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支持用戶在裡面不離開。
最新發展:
-
被過度炒作的「元宇宙」實際上還不存在,但未來在VR中工作會遇到什麼問題? 7月前
-
NFT可以翻轉傳統藝術市場嗎?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9月前
-
簡單讀懂「幣安 vs FTX」擠兌風暴,為什麼所有加密貨幣都大幅崩跌? 10月前
-
半導體庫存「壓力山大」、摩爾定律已死,AI教父黃仁勳:靠第三代網路突圍 11月前
-
全球科技巨頭拚營收:Netflix、Disney+播廣告,Meta、Twitter推訂閱,用戶買單嗎? 1年前
-
回顧科技業的動盪五月:Google、Meta、Twitter、Netflix與Disney+各有什麼動作? 1年前
-
從「每日一自拍」NFT到「邊玩邊賺」GameFi,東南亞幣圈有什麼特殊優勢? 1年前
-
前Web2.0社群經理看Web3.0:你買的是一張JPG,因此「社群信任度」格外重要 1年前
-
品牌「發幣」和紅利點數或天堂幣有何不同?對企業端有哪些機會和風險? 1年前
-
日本伊勢丹百貨虛擬店上線滿週年,發現70歲長輩也喜歡「元宇宙逛街」 1年前
-
Meta宣布與VNTANA合作,打造沉浸式3D廣告新體驗 1年前
-
臉書短影音功能「Reels」將拓展全球150國,大手筆提供10億美元獎金吸引創作者力抗TikTok 1年前
-
預覽「元宇宙」的黑暗面:除了興奮與期待,我們也應該要對它的黑暗面有所警覺 1年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