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緊盯通訊軟體、沒立刻回email怕被認為偷懶,你覺得遠端工作比在辦公室上班壓力大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爆發以來,公司一直維持遠端辦公的形式。起初,員工們樂不思蜀,覺得這是新時代潮流,即便疫情和緩,也不願回辦公室上班。現在,許多員工開始覺得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看起了心理諮商,其中原因,也許和「過度補償」心態有關......。
身為審核員工福利費用核銷部門的一員,每年年末,總會遇到許多火燒屁股,趕在福利過期前,一口氣繳交數張、更甚至數十張收據的員工們。相較於往年,我驚奇地發現,今年,許多員工的收據竟是心理諮商、冥想課程或精神科醫療相關費用。
問了其中一位定期進行心理諮商,且與我交好的同事,得到的答覆是:「在家工作我壓力好大,比在辦公室工作辛苦。」
奇怪?自2019年末、2020年初疫情爆發之初,公司隨即全面轉變為線上辦公,疫情好轉後,曾做過全公司性的調查,詢問是否要回歸實體,但獲得壓倒性的否決票。這應該代表員工們喜歡遠端辦公啊?為什麼會出現在家工作比在辦公室辛苦的答案呢?
「過度補償心態」使人焦慮
和其他同事談過後,發現許多人的答案都和第一位同事大同小異,不外乎:「我覺得收到email最遲得在十分鐘內回覆,精神緊繃」、「一聽到slack/teams的訊息聲,我就緊張地想吐」、「我隨時隨地都在檢查手機信箱,擔心有公司的信進來」。
這讓我想到「過度補償 Overcompensation」這個名詞。
這其實是個心理學名詞,代指一個人因生理、心理或社會生活方面有缺陷而產生自卑感,為了擺脫自卑感,採取過分行動,反而造成另一種焦慮。
過去在辦公室工作,大家的狀態一覽無遺。不論工作效率高低,電腦視窗開的是公司報表或者網路小說(前提是沒被發現),只要你坐在辦公桌前,就處於「營業中」,最基本的打工人狀態已滿足。
改為遠端辦公後,初期在其便利性和新鮮感中流連往返。然而,時間一長,許多人開始感到擔憂—怎麼辦?老闆看不到我在幹嘛,會不會覺得我在偷懶?
過去因實體辦公建立起的連結,因距離變得鬆散,在努力至上、考績第一的東亞社會中,無疑是對員工的一大挑戰。即使是因為認真工作,沒第一時間回覆老闆傳來的訊息,仍可能懊惱許久,覺得完蛋了,老闆一定以為我剛剛跑到哪裡去鬼混。
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產生「只有努力不夠,我要更努力才不會被認為沒在工作」的不健康心態,即使分內責任已經完成,也無法真正脫離工作,最終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線崩潰。
焦慮來自於缺乏人與人的連結
如果回歸源頭去思考,這樣的焦慮來自何方?其實不難發現,我們缺的就是與主管和同事透明、即時的溝通罷了。
我們所謂「沒看email就是偷懶」、「晚回訊息就是不在座位上」,這些臆測都來自於對方不清楚你目前的狀態為何。如果對方知道你正在電話上與客戶搏鬥,又或者是你正在測式一組複雜且難以分心的程式碼,那絕對不會因為區區訊息晚回10分鐘就給你打上負面評價。相反的,可能會彎腰鞠躬、謙卑無比地說:「10分鐘哪裡夠,您慢來,再20分鐘都行。」
解決方案:善用科技並建立明確的工作目標
既然知道缺的是溝通,那麼就來為這道缺口建立一道橋樑。遠端工作的前提必然是具備網路,既然有網路,那當然就有許多方便的小軟體,例如:Microsoft teams、Slack等等,這些小軟體通常可以設定個人狀態。
如果能善用狀態的部分進行資訊告知,常見的有:工作中、會議中、外出中、休假中等等,更細節一點甚至寫出目前工作項目為何,也能夠在特別忙碌的時期直接設定勿擾。其他人看到你的狀態設定時,自然不會因為你沒有馬上回覆訊息而有過多臆測。我們的心理壓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
建立工作目標:用實際項目來衡量表現
另一個彌補溝通不足的好方法是與主管(或其他偕同工作者)共同設立工作目標,又或者是訂定每日工作清單(to do list)。在沒辦法用眼睛觀察是否有認真工作的情況下,那就讓實際成果來說話!
如果共同設定的目標/工作項目都有順利達標,但最終表現評價仍然不佳,那請往其他軟性方面思考(簡而言之:你跟老闆和同事相處的是不是待改善?)。再不然,公司是不是營運不佳,想省年終獎金了......?
正向的心態:健康的你足以應付各種狀況
雖說工作很重要,但「自己」才是根本。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那仍然無法順利執行工作,為了工作使自己生病只是得不償失。在這瞬息萬變的競爭市場之下,照顧好自己,隨時維持正向的心態,也才能夠走得更長更遠。
延伸閱讀
- 企業該如何評估是否導入居家辦公政策?所有優缺點、潛在成本一次分析
- 防疫期間不得不進辦公室?特派員直擊全國三級警戒下,科技龍頭產業如何遠端辦公
- 《專注力UP!5分鐘居家辦公整理術》:「整理」不等於丟棄,把東西依「使用頻率」分成四個資料夾
- 日本數位化程度太落後、「非定式腦力業務」轉型遲緩,疫情嚴峻也無法落實遠距辦公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