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國王排名》:手語扮演波吉王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將他的善良散播到整個世界

【動畫】《國王排名》:手語扮演波吉王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將他的善良散播到整個世界
《國王排名》劇照,羚邦國際發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王排名》不只是一部賺人熱淚的動畫,談得更多的是人性的自私與無私。波吉他沒有強大無比的力量,能夠威震天下;但他能夠用笑容、用行動,讓大家看見他想要成為國王的決心。

文:慢說漫畫

《國王排名》在今年的10月新番上映後掀起一陣風潮:跟隨在波吉王子身邊的卡克儘管童年遭受許多迫害,最後仍舊不離不棄地跟著波吉;波吉的弟弟戴達二王子,在劇中縱使呈現反派角色,但仍不能否定他是一位為了夢想不惜一切的實踐者。

《國王排名》不只是一部賺人熱淚的動畫,談得更多的是人性的自私與無私。其中劇中的主角波吉,聽不見也說不清,但手語扮演了他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不損他將他的善良散播到整個世界。

今天「慢說漫畫」要介紹《國王排名》這部被現實無限次擊倒、卻無限次屹立不搖地站起的感人故事,更會詳細地介紹在波吉王子身邊,能夠與他用手語對話、為聽障者提供「知的權利」——手語翻譯員背後的點點滴滴。

努力+信任=第一名的國王

《國王排名》在開頭便提到:

所謂的國王排名,以麾下有多少有名的騎士、國民人數、城鎮發展...最重要的是國王本人要像勇者一樣強大。綜合以上條件來評價各國國王的排行榜。

故事主角波吉王子的父親伯斯王便是這樣強大的代表:身為巨人族,用自己的武力抵禦外敵,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相比之下,波吉卻比一般人矮小,生下來便聽不見,導致話也說不好;加上王子的身份,從小身邊便沒有能夠溝通的朋友。許多時候,波吉只能籠罩大眾對他的冷言冷語之下,甚至不清楚批評內容究竟為何。

在一次與二王子戴達對決時敗下陣後,世人更確信伯斯王退位,戴達登基在即。波吉看著鏡中的自己,怨恨自己的無能為力,拿起牆上的寶劍,卻無力將其抬起,被沈重的劍給拖倒在地。波吉只能在地面上啜泣,無言地對著空無一人而偌大的房間哭喊;但他最後收拾起心情,擦乾眼淚,繼續辛勤練劍。

波吉在《國王排名》裡頭沒有絕對的力量、高超的劍技、無邊無際的法力,但他深知要成為國王,他必須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可以流淚,但儘管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手中的劍仍須不停揮舞。波吉認真善良的個性,加上一連串的事件,使願意跟隨他的人與日俱增:一開始欺負他的卡克,看見他追逐夢想卻無人支持,暗自哭泣時,便說出:

今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會站在你這邊。

有多少人能夠有這樣的摯友呢?由於波吉的母語是「手語」,她的繼母希琳、劍術老師多瑪斯、被波吉安慰的霍庫洛,都為了與波吉溝通去學習手語。不約而同地,他們第一次能夠與波吉對話、終於能夠知道波吉在想什麼,看見波吉又多了一位溝通對象而逐漸笑逐顏開,背後學習手語的辛苦都煙消雲散,那種感動不言而喻。

《國王排名》當中的各種人物不單以唇舌之語對話,更多時候是以彼此之間的「努力」、「信任」交心對談:當你願意為了對方「努力」學習,習得的成果便會化為「信任」連結彼此。「手語」便是故事中其中一種方式,當我們走出漫畫,在社會中的無數角落都有著像波吉一樣的聽障朋友,那做為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又是誰呢?

為什麼需要手譯員?

要瞭解手語翻譯員(以下簡稱手譯員)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手語的使用者們。聽障者若以溝通方法區分,可大致分為口語族和手語族。口語族的聽障朋友會利用讀唇方式,來知道聽人們正在說什麼;由於不需要利用聽人較不熟稔的手語,因此相對容易融入聽人社會,但有時因為不同詞彙的唇形相似、說話速度過快,聽障朋友們不容易讀懂句子,造成溝通上的不便。

手語族的聽障朋友則獨立使用「手語」這套語言系統。每個國家的手語系統不盡相同,台灣的手語系統與日本較為接近。目前台灣手語所使用的詞彙量約莫六千多字,然而單是聽人所使用的漢字達到8萬多字,加上日新月異的語言世界,許多詞彙如「新冠肺炎」等字不斷出現,這六千多字的手語詞彙量明顯不足。

各種差異導致聽人要學會手語便有一定難度,無法普及。此時為使用手語的聽障朋友搭起溝通橋樑的,為他們捍衛「知的權利」的,正是手譯員。

在疫情爆發時,疫情記者會的後頭都會看到穿著紫色背心、比著各式各樣手語詞彙、臉上隨著說話者話語,流露出不一樣的表情的手譯員。正如前述,手語詞彙完全不及漢字,表情、肢體動作的展現必須存在,才能讓聽障朋友有更多資訊瞭解談話內容。

手語多用意象化的方式表現,例如在《國王排名》裡頭波吉的包包被偷時,陪同的霍庫洛「面露驚恐」,並且將「手指勾起」:這不僅代表在日文五十音的「ぬ/Nu」(跟日文的「偷」叫做:盗む/Nu Mu),而將勾起的手指向外拉出,更是代表「被偷走」,包包遠離身邊了。由此可見,單單一個字就有這麼多學問,手譯員的存在是必須且珍貴的。

截圖_2022-02-12_上午10_03_03
《國王排名》劇照,羚邦國際發行

(手指勾起代表「偷」)

截圖_2022-02-12_上午10_03_21
《國王排名》劇照,羚邦國際發行

(向外拉代表「被偷走」)

手譯員出現的場合除了防疫記者會,一般的議會、立法會討論也能看見他們的蹤影;除了將第一手資訊傳達給聽障朋友,在聽障朋友面對專業資訊詢問,需要有人幫助釐清問題時,手譯員也不可或缺,如就醫、出庭口供、刑事案件等等。

服務項目包山包海的手譯員,專業程度相當高,自然也需要經過認證考試進而獲得執照:但大家可以試想,從零開始學習一項語言,到可以翻譯向他人侃侃而談,中間勢必需要一段很長的培訓時間;加上全台總共約莫12萬位聽障朋友,在服務受眾較少的狀況下,手譯員其實是長期缺乏的。

倘若經歷學習,通過認證,成為一位手譯員,在台灣區分成三個層級,由高到低所獲得的時薪為1500、1000、500元,但手譯需求並非固定,也因此真正全職的手譯員比例不高。

儘管這項工作在台灣環境並非完善,這仍是一項值得尊敬、專業程度相當高的職業;我們常常會以「愛心」規範社工、手譯員等等這些服務相對弱勢族群的工作,但事實上他們都是投入許多心力在精進自己。我們不只該尊敬他們為弱勢族群服務,更應該尊敬他們將自己的工作詮釋的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