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外食價格上漲,台灣連續6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美國通膨年增幅創40年新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主計總處認為國內沒有通膨的因素,原因之一是核心CPI仍在2%以下的平穩區間,如今核心CPI即便扣除春節因素,仍有2%水準,曹志弘也坦言,數值「相對比較高」。
通膨持續延燒,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月11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84%,已經連續6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除此之外,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罕見突破2%。
另一方面,美國近期也公布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膨年增幅更創了4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台灣公布1月CPI,連6月超過通膨警戒線
(中央社)主計總11日發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84%,連續6個月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也罕見突破2%;主計總處官員分析,外食費上漲是CPI走揚的主因之一。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今年除夕落在1月底,農曆年前保母費等許多服務項目會循例加價,但去年除夕落在2月,月份不同,使得今年1月CPI參雜季節性因素,漲幅較高;若扣除春節因素,1月CPI、核心CPI漲幅將分別收斂至2.5%及2%。
曹志弘表示,除了春節因素,最近國際油價受到俄烏關係緊張等因素影響,價格攀高,OPEC油價來到每桶90美元附近震盪,連帶影響國內油料費上漲;此外,部分餐飲、小吃反映食材成本,陸續調漲售價,也是推升CPI上漲的主因。
過去主計總處認為國內沒有通膨的因素,原因之一是核心CPI仍在2%以下的平穩區間,如今核心CPI即便扣除春節因素,仍有2%水準,曹志弘也坦言,數值「相對比較高」。
曹志弘指出,核心CPI漲幅之所以從先前的1.8%左右擴大至2%,外食費上漲是個主要推力;1月外食費年增率升至3.87%,創下7年最大漲幅,不過外食調漲已經陸續反應,推測第2季月增率就會趨緩,之後再觀察年增率漲幅是否跟著收斂。
主計總處今天同步公布1 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10.83%,漲幅較去年12月縮小。
曹志弘提醒,WPI漲幅縮小是因為去年基數較高所致,壓力並沒有變小,甚至物價上漲還是有壓力,也因此,政府持續推動各項穩定物價措施,讓漲勢稍微緩和。
曹志弘表示,國內物價並未出現全面、持續且顯著上漲,因此沒有達到通膨的程度。
美國:1月CPI大幅上升、通膨年增幅創40年來最高紀錄
《CNBC》指出,目前全球持續通膨,而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疫情影響,導致食物、燃料等商品價格升高。另一方面,勞動力短缺、極端氣候、供應鏈問題等等也提高食品價格。
而除了台灣之外,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大幅上升,通膨年增幅更創了4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央社)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大幅上升,通膨年增幅創40年來最高紀錄,可能助長金融市場揣測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個月將升息50個基點(兩碼)。
美國勞工部今天表示,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一個月上升0.6%,較去年同期則大增7.5%,創1982年2月以來最大年增幅,已連續第4個月高於6%。去年12月CPI月增0.6%,年增7.0%。
《路透社》訪調的經濟學家原估計,美國1月CPI月增0.5%,年增7.3%。
市場預期聯準會為了抑制遠高於2%目標的通膨,3月開始升息。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預測聯準會利率走向的FedWatch數據,金融市場預測升息50個基點的機率是25%。
《紐約時報》報導,白宮目前也推出政策,試著緩解通膨,包含協助安排退伍軍人進入人手短缺的運輸業等等。
延伸閱讀:
- 聯準會是否真的嚴重誤判高通膨?2021年底突然收緊貨幣政策是亡羊補牢嗎?
- 麥當勞調漲29個品項、鼎泰豐小菜漲15元、吉野家丼飯漲10元,行政院:滾動檢討物價平抑方法
- 如果聯準會縮減購債,會對台灣股匯兩市帶來什麼影響?
新聞來源:
- 美國1月CPI年增7.5% 通膨再創40年新高(中央社)
- 1月CPI年增2.84%再破通膨警戒線 外食費漲成推力(中央社)
- Rapid Inflation Stokes Unease From Wall Street to Washington(The New York Times)
- The rise in global inflation – the hit to living standards across the world(The Guardian)
- Explained: Why inflation rates are increasing across the globe(CNBC)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曾凡芸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台塑、中油6日起每公升降0.1元 柴油降0.3元,台經院學者:需留意油價反彈 10月前
-
物價狂漲外食好貴,自己煮會比較省嗎?|又!賈芯文S2EP10 11月前
-
計程車工會喊漲,北北基起跳價90元;鼎泰豐22日起調漲小籠包每顆25元、蝦仁蛋炒飯270元 1年前
-
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72%,重要民生物資創13年半新高,雞蛋狂漲39.99% 1年前
-
國內各廠牌鮮乳價格7月陸續調漲,光泉系列在超商通路漲幅約9% 1年前
-
衛生紙、鮮奶價格喊漲,政府祭4大措施穩物價,國發會估下半年可望逐步走緩 1年前
-
全球能源與糧食通膨襲來,央行:台日韓自給率低,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1年前
-
疫情導致東南亞極端貧困人口增至470萬人,俄烏戰爭引發通膨如同雪上加霜 1年前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