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亭真的會出兵嗎?一次看懂西方各國目前對烏克蘭局勢態度

普亭真的會出兵嗎?一次看懂西方各國目前對烏克蘭局勢態度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與美國的態度一致,英國認為烏克蘭邊境遭入侵的危機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但相較於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即將出兵的判斷,法國的態度則趨於保守。

「我們(俄羅斯)不明白為什麼美國會將俄羅斯『意圖侵略』烏克蘭的不實訊息傳遞給媒體?」鄂夏柯夫如此說道。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於1月28日轉述普亭的說法表示,美國及北約盟國長期忽視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問題。

「關鍵的問題被忽略了!」普亭表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以及俄羅斯與北約的關係,應是基於「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來加強自身安全」的原則,然而這些西方國家並沒有考量到俄羅斯對北約勢力東擴且在烏克蘭、俄羅斯邊境部署「打擊飛彈」(Strike Missile)的擔憂。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羅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於近期向北約等西方盟國提出廣泛性的安全要求,例如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以及北約應停止在東歐的任何軍事活動,且應將軍隊撤出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以及北約成員國皆不應在俄羅斯附近,或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部署飛彈。

或許俄羅斯根本不會入侵?

各界在評估俄羅斯是否會入侵烏克蘭時,存在明顯的意見分歧,《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認為,美國及其最緊密的盟友英國雖不斷示警,表示俄羅斯會在烏克蘭引發重大衝突,然而部分人士仍對此採取懷疑態度,甚至有專家斷言,俄羅斯僅是在虛張聲勢,很可能不會發動攻擊。

美國智庫海軍分析中心(CNA)資深研究員科夫曼(Michael Kofman)便提出,也許俄羅斯只是希望在這場博弈中取得可能的利益,例如防止北約擴張、削弱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的合作強度。且莫斯科當局也了解,任何的軍事行動都必須以獲得政治收益為前提,僅靠侵略烏克蘭並不足以達成俄羅斯在這場衝突中的預期效益。

前哈佛大學研究員、中亞暨烏克蘭問題研究專家哈倫・伊爾馬茲(Harun Yilmaz)於卡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撰文表示,鑒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符合莫斯科當局的成本效益,因此其堅信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的可能性極小。

伊爾馬茲分析,俄羅斯政府已進行了通盤的成本效益評估,當局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硬實力在哪,若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大規模戰爭,並不能符合克里姆林宮在地緣政治上的經濟、軍事期望。且俄羅斯僅需在烏、俄邊境集結大量軍隊,就足夠對烏克蘭的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和損害。

「俄羅斯的目標不是烏克蘭,而是北約成員國等西方國家!莫斯科當局真正擔心的是,美國是否會在烏克蘭領土上部署飛彈或飛彈防禦系統,若俄方認為自己無法獲得必要的安全保障,其可能還是會繼續對烏克蘭邊境施加軍事壓力,並迫使西方國家就歐洲安全問題持續進行談判​​。」

「而這種策略似乎奏效了,自1991年以來,這是北約第一次如此認真地與俄羅斯討論歐洲安全議題!」伊爾馬茲補充說道。

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歐洲及俄羅斯事務高級顧問葛蘭姆(Thomas Graham)也提出相似的看法,其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訪談時提出,普亭想要藉由烏克蘭危機讓西方感到壓力,並讓北約成員國揣測其下一步的行動可能為何,且到目前為止,普亭都能巧妙的應用武力威脅迫使西方國家向其談判。

「只要普亭覺得自己目前的進展有成,他就會繼續走非戰爭的外交路線,但同時普亭也會繼續在烏克蘭及其周邊地區採取軍事威脅行動。畢竟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潛伏在幕後,則其將從外交談判中取得更多利益!」葛蘭姆強調。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