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防疫前線的戰場思維變化:是時候從堡壘戰防禦模式,改採城鎮戰掃蕩模式

COVID-19防疫前線的戰場思維變化:是時候從堡壘戰防禦模式,改採城鎮戰掃蕩模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整個檢驗與通報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於病毒逐漸了解,在防疫策略上就得以改守為攻。從原本依賴有症狀的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經確診之後收治的堡壘戰防禦模式,逐漸改為「確實疫調,擴大匡列,迅速隔離,多次篩檢」的城鎮戰掃蕩模式。

而隨著整個檢驗與通報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於病毒特性的逐漸了解,台灣在防疫策略上就得以改守為攻。從原本依賴有症狀的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經確診之後收治的堡壘戰防禦模式,逐漸改為「確實疫調,擴大匡列,迅速隔離,多次篩檢」的城鎮戰掃蕩模式。

國小開學日  加強防疫宣導(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確實疫調,擴大匡列,迅速隔離,多次篩檢」

這個16字訣不但缺一不可,而且順序非常重要,也是台灣發展出對於新冠肺炎獨特的防疫方針。如果沒有確實精確的疫調,就會如同中國採用無差別暴力匡列的防疫模式。如果缺乏有效疫調和擴大匡列,就無法趕在病毒傳播之前建立起有效的防火牆,整個疫區很容易就陷入必須封城的極端手段。而新冠病毒潛伏期的長短不一及症狀的詭譎多變,就是必須在精確的疫調匡列與隔離後反覆篩檢,才能避免潛在的感染者太早回到社區又造成傳播。

同時,具備有高通量高效能的檢驗中心,更是這整個防疫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原本在疫情之初,以為如同歐美國家所使用的快篩,可以作為防疫的有效依據,但是很快地發現,當篩檢人次大於萬人以上的時候,篩檢所用的檢驗方式精確度是95%,98%還是99%以上,後續所伴隨的偽陽性和偽陰性,就會造成前線疫調與匡列不同程度的負擔。

也就是「確實疫調」與「擴大匡列」必須建立在精確篩檢的基礎之上。同時這包括採檢送檢及通報的整個檢驗流程必須不斷的優化,以配合不同場域下的作業特性,讓從採檢到報告產出的時間盡可能地縮短,且同時必須絕對的維持樣本的正確性,這些都是對醫療機構相當大的挑戰。

而在這個基礎上延伸出對整個防疫作戰規劃的改變,就是只要疫情下的健保政策可以誘使醫療院所快速降載,而且有防疫指揮中心進行跨縣市的資源調度,收治確診者在交通便利而且醫療機構普及的台灣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清零是一種態度」的防疫戰略思考

但是在進入城鎮戰的掃蕩階段,如何能在衛生行政機關疫調匡列之後,具備在熱區快速機動部署篩檢站,同時承擔短時間巨量採檢的高通量高效能檢驗醫療團隊,反而是在「清零是一種態度」的防疫戰略思考下,最能夠發揮主動出擊快速反應的醫療戰力。

而衡量這個戰力的指標相當客觀,就是依疫情需要隨時啟動之後,在維持醫療院所當時常規運作的條件下,每24小時可以完成多少匡列者篩檢,並且完成多少標本化驗並完成通報,並且協助第一波確診者收治的能力。

從這次的疫情,這個數字遠比上報疫情指揮中心有多少專責病床或負壓病房來得有前進作戰的調度依據,正如同跨兵種聯兵旅C4ISR戰力的概念。而有這樣的準備,才能夠讓區域的疫情指揮官更能夠在確實疫調與擴大匡列之後,快速的部署建立疫情的社區防火牆。

病毒在進化,我們的防疫思維更要快速進化。不只在防疫作為上要跑得比病毒快,防疫作戰的思維更要搶在病毒之先,才能讓台灣延續在這場世紀疫情當中的優勢領先地位。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