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300年來歷經荷西、明鄭、清領、日治,每個年代喜歡用哪些「流行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三百年來,台灣歷經了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的統治。每個年代來台灣的人,都有對這塊土地的想像;再加上繪製器材與原有的美術風氣不同,大家在繪製台灣的樣貌時,也留下了不同的色彩。在台灣每個年代,喜歡用什麼「流行色」呢?每個年代的台灣又有什麼樣的色系呢?
文:台灣服飾誌
新的一年開始,不少社群媒體都發布了「2022流行色」、「代表色」的預測,也回顧了這幾年來的流行色系。
過去三百年來,台灣歷經了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的統治。每個年代來台灣的人,都有對這塊土地的想像;再加上繪製器材與原有的美術風氣不同,大家在繪製台灣的樣貌時,也留下了不同的色彩。
在台灣每個年代,喜歡用什麼「流行色」呢?每個年代的台灣又有什麼樣的色系呢?
【荷西時期】──銅版印刷,手工油墨上色
十七世紀時,荷蘭與西班牙從歐洲來到遙遠的「東印度」擴張殖民地,台灣也是其中之一。除了帶來耳熟能詳的「番薯」、「番麥」以外,同行的人們繪製台灣的圖像,也呈現了當時的人如何看待這塊東方的島嶼。
當時人們繪製福爾摩沙的圖像,除了紙本畫作以外,為了更好的印刷傳播回本國,也會使用銅版版畫。十七世紀的彩色圖像不同於如今的多版印刷,需要事先用手工局部上色後,再進行印製。
- 椰子綠:#42422C
- 君袍藍:#59717D
- 媽祖紅:#BC4E33
十七世紀在描繪東印度時,時常會繪製有亞熱帶、熱帶風情的「椰子」;軍袍與神像也會加上西方對於宗教的理解,將神像畫的過份巨大,後方還有金光閃閃的天使與神獸;君主或領導者的部分則常使用藍綠色的衣袍。

- 參考圖片:Islands around China where the famous pirates Yquen and Koxinga once stood, according to the memoirs of a loyal traveler 'by Van Der Aa, Pieter.;彌樂佛與媽祖;François Valentijn, Oud en Nieuw Oost- Indiën (Dordrecht: Joannes van Braam), 1726, Vol. 4, Part II, Book 3, p. 45.
【明鄭時期】──寫意彩墨,內斂的人物容像
在明朝被清朝推翻取代,只剩下「南明」努力地進行「反清復明」。鄭成功與剩餘的南明皇室則來到台灣作為基據地,同時也將當時中國的水墨畫系統帶來台灣。
- 郡王綠:#4B5F3C
- 仕人藍:#02449A
- 道袍藍:#091F5B
中國傳統畫大多注重無形的意涵,與西方細細描摩的風格不一樣。除了注重氣氛的山水畫以外,對於人物容像(肖像)的描繪也是寶貴的資料,其中最多的描繪也是當時統領台灣的鄭家。為了呈現文人風範的儒雅,會選擇比較淡而內斂的色彩,也代表了當時鄭氏家族帶來的中國仕人、文人的美學。

- 參考圖片:鄭成功畫像;台灣行樂圖;鄭經像
【清領前期】──工筆設色,畫工的鮮豔色彩
「清領前期」,在課本裡也會被定義為消極治理時期。對於清朝政權而言,台灣是一塊屬於邊疆的土地,因此留下的圖像大多是他們眼中的「少數民族」的特色風采,也就是如今的原住民族群的生活圖像。
- 采風橘:#DA6731
- 官帽紅:#D63C32
- 職貢紫:#B47BA4
采風圖與職貢圖大多由清廷派遣的畫工所繪製,像是「番社采風圖」為了強調不同於漢人族群的特殊風情,常會使用艷麗的色彩;抑或是像「皇親職貢圖」為了呈現給清廷皇室,而刻意以漢人的眼光進行美化與想像。這兩系列的圖都與史實有些落差,作為研究時需要特別注意,但其中的色彩使用,確實代表了當年的漢人如何看待這塊島嶼。

- 參考圖片:番社采風圖;皇親職貢圖;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像
【清領後期】──緹花緄邊,亮麗的配色工藝
這時留下的圖畫大多是家族內部祖先的肖像,較少能在網路上搜尋到。但由於年代較近,留下的衣服、織品也很多,讓我們能看見清朝時期台灣人對於服裝配色的想法。
- 湖水綠:#A2AD9D
- 虎旗黃:#F5C74D
- 絲羅橘:#E8A97E
清領時期的台灣人喜愛艷麗的服裝,特別是禮服。也因此可以在許多留傳下的織品看出喜愛運用飽和、對比的配色;除了禮服以外,「台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也有這樣的特徵。

- 參考圖片:藍地黃虎旗;橘紅絲質緹花大襟女衫;湖水綠提花羅大襟女衫
【日治時期】──近現代的繪葉書,三色版印刷術
隨著日本統治帶來現代化建設,「三色版印刷術」也被帶來到台灣。三色板印刷術利用三原色進行套印,這樣便可以大量印製,適合用於廣告印刷,或是繪葉書(明信片)的使用。
- 看版紅:#B86C5C
- 芭蕉綠:#314744
- 壁磚黃:#EEBD78
台灣是個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島嶼,與溫帶的日本截然不同,因此日本人在描繪台灣的風情實,會在畫作裡大量能凸顯「南方」的色彩。像是「芭蕉」就是個常出現在廣告或是繪葉書裡的形象。背景的顏色也時常會使用紅色、黃色的暖色調,表現出繽紛且熱情的殖民地形象。

- 參考圖片:高砂啤酒、福爾摩沙烏龍茶廣告
台灣色票合輯
雖然「台灣色」可能會因摹本與照片可能會有些許色差,但排列開來的台灣古早色票還是透漏著與現代截然不同的風情,突顯了當時的年代特色。在進行創作發想時,不妨參考看看喔!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