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俄羅斯沒打烏克蘭,美國再度成為放羊的孩子、法德領袖也裡外不是人

2月16日俄羅斯沒打烏克蘭,美國再度成為放羊的孩子、法德領袖也裡外不是人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到目前為止,仍未有足夠證據與跡象顯示,俄國一定會出兵攻打烏克蘭,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但是,已經先受其害的,卻是烏克蘭政府與國民,經濟上的損失不提,在國際間的聲望也令人同情。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為俄羅斯總統普亭的長年友人,是解讀東、西歐政治氛圍的要角,他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和平前景不甚樂觀,警告兩國可能爆發戰事。

《紐約時報》報導說尼尼斯托指出:「普亭的心態、決心與果斷顯然不同以往。」他認為:「普亭覺得自己該把握現在擁有的勢頭。」尼尼斯托進一步分析說:「難以想像俄烏情勢會恢復到昔日樣貌。俄羅斯堅持《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必須獲得信守,但雙方對此有歧見。」總而言之,他認為,在可見的未來,俄羅斯剩下的選項將是施壓歐洲,並向美國提出要求,否則將發動戰爭。

另一方面,俄羅斯包含普亭在內的多位高層官員,都一再強調俄羅斯沒有侵犯烏克蘭的打算。從最近一個例子來看,《德國之聲》(DW)報導,俄羅斯駐歐盟大使奇佐夫(Vladimir Chizhov),在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採訪時稱:「就俄羅斯而言,我可以保證這個星期三(指2月16日),不會有進攻行動。」此外,奇佐夫也譴責美國指控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的言論。奇佐夫表示:「要是對俄羅斯發出十分嚴重的指控,你有責任拿出證據,否則就是誹謗。」

很諷刺地,作為俄烏衝突主角的烏克蘭,反倒與同一陣線的西方國家看法不盡相同。烏克蘭政府認為,美國和西方國家誇大且過度渲染俄羅斯侵犯烏克蘭的可能性,導致烏國國內經濟和社會動盪。因此,烏克蘭政府近期除了在外交上積極與西方國家互動外,對內還要安撫民心,確保國內經濟不因戰爭的恐懼而崩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久前對美國「2月16日開戰警告」就嘲諷的回應道:「我知道俄軍16日即將入侵的消息,所以我在此宣布這一天將成為烏克蘭官方紀念的『團結日』。」

RTS5EOOP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那麼,現在身處最前線的烏、俄兩國國民,看法為何呢?在俄羅斯兵臨城下的同時,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上千人上街頭展現烏克蘭人的團結。據《路透社》報導,上千名烏克蘭人聚集在基輔中心遊行,除了呼喊:「榮光歸烏克蘭」(Glory to Ukraine)以外,上街遊行的人們還舉著國旗和烏克蘭人將反抗(Ukrainians will resist)、入侵者必死(Invaders must die)等標語旗幟。

再者,《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烏克蘭整個社會不分階層、職業,都開始為戰爭做準備。舉例來說:幼兒園的兒童正在練習如何躲藏和找掩護;市民正在購買槍械和登記使用武器的訓練;烏克蘭國家公共廣播電台也正制定,如何將其運作位置遠離戰火;私人企業也開始替其員工評估撤離點等。

根據俄羅斯獨立民調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最近的調查,大多數受訪者害怕戰爭、不希望發生戰爭。最近另一項民意調查也顯示,只有4%的俄羅斯人認為,俄羅斯當局應為戰爭威脅升級負責,約50%受訪者認為美國和北約成員國對此負有責任。

俄羅斯資深反對派活動人士戴維迪斯(Sergei Davidis)說:「我認為,戰爭一旦開始,人們可能會大量上街,但很快被驅散,抗議活動就此結束。」他預期人們上街抗議仍會是短暫的,除非戰爭的規模大到影響一般人民,「如果戰爭給俄方造成重大損失,或許才會出現一場反戰運動。」

《霧谷晶策》在2月16日這天屏息凝氣,等著看美國總統拜登畫下的日期,是否真會開啟俄烏間的戰事。2月16日過了,並未如預期般開戰。拜登又讓美國成為「放羊的孩子」,傷害了美國的公信力與暴露美國情蒐能力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仍未有足夠證據與跡象顯示,俄羅斯一定會出兵攻打烏克蘭,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但是,已經先受其害的,卻是烏克蘭政府與國民,經濟上的損失不提,在國際間的聲望也令人同情。

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戰略模糊,倒是相當成功,沒人猜得透他腦子裡想的是什麼。連以「諾曼第模式」調停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都裡外不是人,因為既得不到普亭的承諾,也無法調停成功阻止戰事。

《霧谷晶策》認為俄羅斯仍有可能入侵烏克蘭,因為目前普亭採取的戰術,應該是所謂的「極限施壓」、「軟硬兼施」、「以戰逼和」,只是這個「戰」,未必是真正的出兵。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目前普亭的謀略,讓俄羅斯在他的帶領之下,也算是找回些往昔帝國姿態,現在開戰與否全憑普亭一念之間。普亭現在考慮的,應該是俄羅斯的經濟,是否有辦法負擔支持烏東頓巴斯地區兩個自治共和國的經濟,畢竟自2008年入侵喬治亞、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遭西方制裁後,再加上新冠疫情影響,俄羅斯經濟也是欲振乏力。

《霧谷晶策》分析現在打不打的問題,決定權應是在烏克蘭方面。由於普亭指控烏克蘭並未遵守《明斯克協議》,而這協議直接與烏東的頓巴斯地區相關。

如果烏克蘭的中央軍把在烏東地區的戰事升級,那麼就是為俄羅斯出兵保護頓內次克(Donetsk)和盧干斯克(Luhansk)兩自治共和國裡的俄裔民眾,製造了最好的出兵理由。那如果烏克蘭政府置之不理,長久之下會造成烏克蘭的分裂,普亭自然也會找到理由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