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勤學」小鎮行動:自北斗這塊土地「長」出來,從團隊成員的生活樣貌與風格出發

「田野勤學」小鎮行動:自北斗這塊土地「長」出來,從團隊成員的生活樣貌與風格出發
「田野勤學」的靈魂人物:光鏡與時常點破他迷津的太太慧璇。|Photo Credit: 田野勤學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返/入鄉的意願出發,談到外顯的生活風格,再往外延伸到生活的空間與場域——光鏡安排「寶斗青村未來式」講座所採取的路徑,與「寶斗舊時光」竟有些類似,都是從個人的生命經驗與風格出發,擴及日常生活的場域。

文:杜望春

自從開始種植黃豆,到真正返鄉並開始推廣臺灣國產雜糧及食農教育迄今,「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光鏡其實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開始做這麼多黃豆本業之外的事。

最初是當「田野勤學」舉辦的活動在下午三、四點結束後,來參加的訪客或朋友時常詢問:「北斗還可以去哪邊」。當時光鏡的回答都是請他們可以自行Google搜尋,反正應該很多嘛!但有一天,太太忍不住問他,北斗到底可以搜尋到什麼。於是光鏡自己Google了一下……好像還真的沒什麼。可想而知,這些遠道而來的訪客朋友,可能最多買個洪瑞珍三明治、吃個北斗肉圓就打道回府了。

這件事也讓光鏡開始思考:是不是需要重新來看看北斗這塊地方?

「寶斗舊時光」行動

然而該怎麼來「看」呢?光鏡自己並非人文社會科系出身,「田野勤學」以往關注的事務也以國產雜糧、食農及生態教育為主。尤其當時「田野勤學」正開始要打開品牌知名度,也承接了一些政府計畫正在執行。「看看這塊地方」無論對光鏡或是整個「田野勤學」團隊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更別說北斗小鎮自清領時期以來長期作為彰化南端的政經信仰中心,有太多太多可以「看」的面向,令人眼花撩亂。

幸好北斗還有老街區、老市場,那就從這些地方開始吧!當「田野勤學」團隊人手較為充足,無論黃豆種植、相關產品製作、行政核銷、田野調查、影像拍攝剪輯均有成員能分工執行之後,便於北斗老街區、北斗紅磚市場及旁邊的公有零售市場展開踏查,收集影像與故事,並且開始研擬舉辦走讀活動的可能性。

但因部分店家主事者的年事已高,生意隨時可能停止營運,再加上多次造訪,有些店家開始對訪談顯現疲態,光鏡最後決定把這一系列的調查內容數位化,設計成「寶斗舊時光地圖」,希望能以這一份地圖向來訪的人們介紹北斗,也讓他們能以自己最舒服自在的步調來認識北斗。

7-2
Photo Credit: 田野勤學提供
「寶斗舊時光」地圖,持續增修中。

「寶斗舊時光地圖」勾勒出了不同地方生活層面的幾個重要座標:地理上位於鎮中心的古蹟戲院、歷史上北斗繁盛時所發展出的製油廠與家具產業、信仰上街庄中心的媽祖廟與社區中心的角頭廟等等。但這份地圖某種程度上也刻劃了光鏡與「田野勤學」團隊作為返/入鄉青年,如貓般小心翼翼地舉步、觀察,重新探索這塊地方、重新追索自己如何在這裡「生活」,並與這裡建立關係的軌跡。光鏡也自承,他在製作這份地圖時,並沒有想到與店家可以有什麼樣的合作,很多都是從「田野勤學」在北斗生活的經驗出發。

以零售市場裡的刀具行為例:數年前光鏡要買除草用的鐮刀而來到這間刀具行,一開口說要買除草用的鐮刀就被老闆反問,你要割什麼草用的?光鏡一下子也傻了,沒有想到鐮刀還有分割什麼草用的。後來才知道,原來光是除草的鐮刀就有分家庭園藝、農業及園林用途,直刃彎刃長柄短柄平刃鋸齒各有擅場。只是對一般農民而言講這些都太複雜,對他們而言當然是因為要割雜草、芒草、牧草等而來買鐮刀,所以老闆才會劈頭就問割什麼草用的。當然光鏡之後就知道要買什麼鐮刀了,但從中可窺見一位返鄉青年對農業生活與市場的再探索。

因而「寶斗舊時光地圖」既是旅人按圖索驥的工具,也是一幅小鎮日常的寫照,更述說著光鏡與「田野勤學」返/入鄉的故事。透過這份地圖,光鏡邀請所有來訪的朋友們,一起走入「田野勤學」在北斗小鎮的日常生活。

寶斗青村未來式

「田野勤學」的基地在遠離北斗文教精華區的農地當中,能就近提供食農及生態教育的服務。然而光鏡始終覺得,如果要與在地其他伙伴有更多的串聯與合作,或許還是需要一個在市區的據點,能讓大家有機會多聚在一起交流。剛好國發會開始在徵求「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提案,北斗郡守官舍也正在招標尋求經營活化者,旁邊有一棟附屬建築看起來很好用……。因緣際會之下,催生了目前「寶斗青村未來式」計畫的「寶斗青年工作站」。

8-2
Photo Credit: 田野勤學提供
「寶斗青村未來式」的「青年工作站」,位於北斗郡守官舍旁。

由於計畫對人才培育及知識分享的要求,光鏡在「寶斗青村未來式」中規劃了一系列的講座,邀請鄰近鄉鎮或彰化縣內的伙伴來傳授經驗與知識。這一系列的講座先從「回家的理由」談起,扣問青年自身返/入鄉的動機,再從「品牌」談到個人生活的實踐。光鏡認為,並非只有商業經營才需要「品牌」,個人生活之中,如果能活出自己的風格,也是在建立個人的品牌。這個「品牌」可以是一些堅持的事、一些價值觀,但最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把這些堅持與價值觀實踐出來,否則都只是空談罷了。

在「回家的理由」與「品牌」之後的講座主題,則是「空間的中介」。光鏡以郡守官舍建築的「緣側」來說明何謂「空間的中介」:緣側介於建築的內外之間,既調和內外的差異,同時也為內外空間創造新的意義與用法。例如光鏡曾經在郡守官舍辦過音樂演奏及長者走秀,利用緣側作為向外延伸的舞台,也向內連接郡守官舍內的空間作為舞台的縱深。把這個概念延伸到實踐場域,光鏡期待返/入鄉青年能扮演這個「緣側」的角色。

以北斗的老街區為例,過去此地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雖然現今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轉變,卻可以透過「寶斗舊時光.好事集」的行動,轉化為大家從「舊時光」開始認識北斗的場域。返/入鄉青年對於他們各自熟悉的北斗街區與空間,或許也可以有一些跳脫固定思維的運作,驅動不同產業的連結,發現空間及場域的新價值、新用法,更讓來訪的訪客有更多元的體驗。

9
Photo Credit: 田野勤學提供
「寶斗舊時光市集」,由北斗「吉發咖啡」與「田野勤學」合作的市集。居民都說郡守官舍這裡第一次有這麼多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