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重點週刊》刊出20頁「台灣警戒」封面故事:高雄可能是中國侵台的首要目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府智庫「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去年報告指出,共軍最可能鎖定的目標,是能快速卸載坦克及其他重型裝備的港口。
(中央社)法國《重點週刊》今天出版的週刊以台灣為封面,標題為「另一次威脅...台灣警戒」,以20頁內容分析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正逐漸但緩慢地覺醒,而高雄很可能是中國進犯的首要目標。
台灣為法國主流媒體《重點週刊》(Le Point)本期封面故事,台灣特派佛洛赫斯(Jérémy André Florès)訪問逾10名國內外政治人物、學者,內文以3大報導、共20頁內容,分析台灣與中國情勢。
中國何時會侵台?說法仍紛雜
第一篇報導為「台灣警戒:宣告的入侵事紀」,以時間軸分析中國對台灣70年間的威脅,以及台灣人、學者等對中國侵台可能性的不同警戒程度。文章強調「侵略」,而非「統一」。
第二篇為「高雄:北京垂涎的台灣港口」,分析高雄港作為大港、工業重鎮及台灣認同堡壘的關鍵地位。第三篇則訪問知名英國歷史學家、「絲綢之路」作者法蘭科潘(Peter Frankopan),從中俄關係看台海局勢。
「台灣警戒」專文寫道,中國侵台可能性與時間點眾說紛紜。不少人仍對中國攻台存疑,且70年來的恐嚇與3次台海危機,讓台灣人「習以為常」;但也有人,如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對部分台灣人漠不關心感到憂慮。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權力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20大的涉台報告「和過去比起來沒有跡象顯示更迫切的緊急性」;澳洲前總理暨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主席陸克文(Kevin Rudd)也深信,中國無意在2020年代間攻台。
另一方面,捐款給民防培訓團體「黑熊學院」的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在接受佛洛赫斯專訪時表示:「我們的人民太不警覺,大部分都不相信會武力侵略...若我們總是依賴政府,很可能會太遲。我不反政府,但我對危險更為警惕。」
前美國國防部高階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則急切呼籲趁還來得及,盡快建立同盟以制止北京。他告訴週刊,「中國知道在這10年間行動將有最大化的相對優勢...我真正擔心的,是台灣人完全缺乏準備...若2027將開戰,現在就要開始動作」,並指出中國會民船軍用,隱瞞真實軍力。
文章也指出,台灣正逐漸覺醒,增加對美軍購、啟動自製武器計畫,打造不對稱作戰的豪豬戰略;國防部也承諾自2024年起恢復一年制義務役。
高雄是中國侵台首要目標
「高雄」專題中則指出,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9月造訪高雄,在演說中表示台灣是經貿典範,美國應與台灣靠攏。
文章表示,高雄是台灣第一大、世界第17大港,擁有寬廣且具戰略性的專屬海域,是中國侵台的首要目標。烏克蘭敖德薩(Odessa)之於世界農業市場,如同高雄之於電子產品。高雄是台灣工業重鎮,而這些工業則完全依賴港口進出口。
華府智庫「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去年報告指出,共軍最可能鎖定的目標,是能快速卸載坦克及其他重型裝備的港口。高雄市長陳其邁告訴記者,「從軍事戰略來看,高雄是台灣的中心」,擁有港口、潛艦與空軍基地。
出生高雄的陳奕齊表示,「若高雄變得親中,將會非常危險」;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則指出,中國對高雄港的投資,是「國安風險」,包括中國遠洋從2012年起就擁有一個碼頭的股份,甚至於2018年買下合夥人加碼股權。林于凱等人仿傚美國「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FIRRMA),積極推動審查投資方的法案。
對此陳其邁表示,已對關鍵產業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並聚焦打擊網路攻擊與假消息,「『匪諜無所不在』,民主是最好的保衛武器。他們將越來越難影響選舉」。為加強台灣的「免疫系統」,政府希望藉由民間社會活力,而非可能扼殺自由的法律。
佛洛赫斯專題報導最後寫道,台灣人對危險逐漸覺醒,尤其在俄烏戰爭後。他借用「薛丁格的貓」理論,指出台灣在中國圍堵的盒子裡,不被國際承認,不確定性帶來令人麻木的死亡危險;但同時,「台灣這個國家又真切存在,擁有2300萬人的蓬勃社會,有夜市、奶茶、吉祥物、貨幣、總統蔡英文... 然而中國侵略計畫也同樣真實」。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示警「中國最快2023年前犯台」,陳明通:可能「以戰逼談」,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
- 布林肯示警「北京希望大幅加快奪取台灣的時間表」,是否根據新分析資料?白宮未正面回應
- 盤點各縣市民防預算,驚見台北市訓練經費僅4%、台中市2%,台灣基進:不足以備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