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尋求在美上市,美證交會懷疑創辦人控制2家造市商,調查是否灌水

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尋求在美上市,美證交會懷疑創辦人控制2家造市商,調查是否灌水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正積極尋求在美上市,據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目前正在調查和與幣安創辦人趙長鵬有關聯的2家交易公司。

加密貨幣交易所巨擘——幣安(Binance)在去(2021)年在美國申請上市,想要搶佔全球廣大的加密貨幣市場,如今卻傳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審理幣安時,懷疑創辦人趙長鵬可能控制2家造市商,目前正積極展開調查。

幣安尋求美國上市,搶食全球98%市場

幣安每日交易量已經突破2億人次,每分每秒都有超過140萬筆交易在發生,單日交易金額突破760億美元(新台幣2.1兆)。身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加密貨幣公司,它既沒有總部,也沒有正式地址。

沒有接觸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可能很難想像,幣安才僅成立5年。如今它每天交易的比特幣(BTC)、以太幣(ETH)已經超過其他4個最大的加密貨幣競爭對手(Coinbase、FTX、Kraken還有Huobi Global)的總和。

早在去(2021)年11月各國監管單位開始注意到問題,並擔憂龐大的金流將危害金融體系。

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官員喬恩康利佛(Jon Cunliffe)日前在談到2008世紀金融海嘯時說:「如果金融系統中的某樣東西(加密貨幣)成長非常快,而且處於監管範圍之外,此時,負責維持金融穩定的部門必須保持警惕才行。」

去年年底左右,10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開始向幣安用戶示警,提醒民眾它並未登記註冊,在提供各項服務時也沒有實質授權,而為了獲得許可,幣安一直在為上市努力。

不過,日前幣安高層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們擔心美國監管單位會因為公司成立於中國而受到刁難,例如抖音TikTok。創辦人兼執行長趙長鵬在一次採訪中強調,幣安需要遵循監管機關要求,拿到正式牌照。

他還說,目前全球使用加密貨幣的人不到2%,若想要吸引剩下的98%,就必須要接收監管,但是幣安沒有固定辦公場所,這讓監管機構在審理時感到窒礙。目前幣安註冊於開曼群島,但並無在此營運交易所。

美國SEC會調查幣安,懷疑趙長鵬控制2家造市商

近日,美國政界和相關監管單位已經開始針對加密貨幣市場展開積極的審理。其中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主席Rostin Behnam於上週在參議院農業委員會聽證會,針對加密貨幣問題回答,他說加密貨幣的「投機熱潮」已到了投資者處於需要保護的境地。

他建議,由於某些類型的加密貨幣並不屬於SEC的管轄範圍,政府應加強監管加密貨幣,美國國會也應該允許CFTC監管某些類型的加密貨幣現貨市場。

另外,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SEC正在調查幣安的美國分部(Binance.US)與創辦人趙長鵬有關的2家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是Sigma Chain AG和Merit Peak,它們負責在Binance.US擔任造市商。

造市商(Market Maker):在金融(股票)市場上,不斷向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雙向報價),造市商能夠創造巨大成交量,在交易成本、資訊領先部分投資人,也在創造流動性時賺取買賣價差。

報導稱,據高層透露截至去年年底趙長鵬一直控制這2家造市商。不過,Binance.US發言人Zachary Tindall不對SEC的調查還有這些造市商有任何評論。他僅表示,「Binance.US致力於維護最高的合規標準」。

處理許多金融問題的律師Aaron向《關鍵評論網》強調,造市是許多證券市場均有的機制,主要為了提供交易所充足成交量使市場活絡,否則成交量低迷的話,這樣買的人找不到賣家,賣家也尋不到買家,造成金融市場停滯,如果掛一張單久久無法成交,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不好玩」,會使整個市場流動性下降。

他分析,就目前幣安的狀況是交易所的老闆,另外再控制2間造市商,有可能「營造交易者眾多的假象」,是一種欺騙,因此任何金融商品在公開市場的前提下,都要受法規上的調查。

Aaron也談到,日前就曾爆出許多交易所的加密貨幣成交量灌水,業者僅是控制後台數據,完成套利,這也代表實際參與的民眾不多,很容易會有流動性風險(賣不掉造成擠兌),因此投資人再投入大筆金錢時,一定要考量到交易所的風險。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