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6例本土:15例來自「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防疫匡列隔離將不用自掏腰包

新增16例本土:15例來自「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防疫匡列隔離將不用自掏腰包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時中表示,由於被隔離的人是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多做犧牲,因而不會再要求多負擔防疫旅社的費用。先前雖然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協助支付隔離費用,但是補助金額參差不齊,因而將由中央支付,與地方政府一起解決問題,目的是不讓隔離者受到增加費用的二度傷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16例本土個案,有15例都來自新店設計師及代銷公司案所延伸的「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是同個傳播鏈,不過由於案例包含南、北,因而仍須留意。

另外指揮中心也宣布,匡列隔離費用將由中央支應。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2月18日間被匡列、且安排至防疫旅館自費隔離的接觸者,也將受到補助。

新增16例本土,15例來自「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67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1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加拿大及印度(各3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香港(各2例)、韓國、日本、印尼、墨西哥、比利時、泰國、巴西、越南、義大利及尼泊爾(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3日至2月17日。

針對今日新增的16例本土個案,陳時中表示,有15例都是同個傳播鏈,來自新店設計師及代銷公司案所延伸的「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聚餐中有80幾個人吃飯、25個人唱歌,今日總共增加15例,目前該案整體累積24例。

「佛道雙修協會聚餐案」累積的24例中,有6位來自台北、13位來自新北、3位來自高雄,剩下2位則來自台南。陳時中表示,這24例都在同個傳播鏈,「是好消息」。但他也說,案例遍布南北,且包含不同職業,因而需要特別留意。

剩下的1例本土個案,則來自台南鋼鐵公司確診者。是由任職鋼鐵公司的案19862,傳染給兒子(案19949)。不過相對影響小,也在控制範圍內。

最後煉油廠案的情形則「暫時穩住」,3218人次的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不過還有待繼續觀察。

另外關於23期疫苗預約平台,截至中午為止,共有95萬9720人預約,預約率是6成左右。目前疫苗第一劑覆蓋率是82.52%、第二劑是76.04%、基礎加強劑是0.78%,追加劑的覆蓋率則來到34.19%。

0218_COVID-19_疫苗累計接種數目與覆蓋率

接觸者被匡列,隔離不必自費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至防疫旅館進行隔離的人,將不必負擔隔離費用。陳時中表示,由於被隔離的人是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多做犧牲,因而不會再要求多負擔防疫旅社的費用。相關費用將由中央概括承受,由中央預算支付。

陳時中指出,儘管指揮中心三令五申,要求接觸者在家裡居家隔離為主,不過還有許多民眾必須自掏腰包,前往防疫旅館隔離。雖然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協助支付,但是補助費用參差不齊,因而將由中央支付,與地方政府一起解決問題,目的是不讓隔離者受到增加費用的二度傷害。

陳時中表示,補助對象包含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2月18日間被匡列、且安排至防疫旅館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目前初估會有6000人受到補助。

Image_from_iOS_(11)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

境外移入基因定序結果:63例Omicron,另連3週沒有新增Delta變異株個案

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11日至17日的境外移入基因定序結果,共新增63例Omicron變異株,不過已經連續3週沒有新增境外移入Delta病例。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經累積502例境外移入Omicron病例,另外本土則累積300例Omicron。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檢驗出來的案19448、19449以及19450是去印度比賽的女足隊隊員,均驗出Omicron亞型BA.2,目前並沒有在社區擴散的跡象。

羅一鈞補充說明境外移入的個案特徵,502個案例中,沒有新增中重度個案。至於發病期,增加1位15天後才被檢驗陽性的案例,是因為同住家人確診後延長隔離,並在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可能是隔離期間被家人傳染到,而非潛伏期特別長。

另外本週也新增1例Omicron重症個案,是15日公布的死亡案例。

Image_from_iOS_(10)
Photo Credit: 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