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審查、期刊接受就能發表論文嗎?等等,你還得通過最後一關AI審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AI審查可以比以前的人工審查發現更多問題,但透過這些軟體進行影像檢查的成本,遠高於內容抄襲檢查的成本。
編譯:李依庭
自去(2021)年1月起,每一篇投稿到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旗下各期刊的論文,會在通過同儕審查(peer review)後、被期刊接受發表之前,再經過一次特別的檢查──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過濾重複或有問題的研究影像。
AACR可能是最早開始使用AI,進行圖片審查的期刊。一般來說,各家期刊為了避免論文中的圖片被篡改,會使用人工手動審查論文是否有問題,但根據《自然》(Nature)的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裡,至少有4家出版商開始將此流程自動化,在稿件被發表之前,利用AI找出論文中有疑慮的圖片。
位在美國賓州費城的期刊協會負責人埃萬科(Daniel Evanko)表示,AACR嘗試了多種AI,最終選擇由以色列雷霍沃特(Rehovot)公司推出的「Proofig」軟體執行這項任務。
Proofig是一款可以將論文中的圖像進行兩兩比對,找到圖像間共同特徵,包括重複出現特徵的軟體。
該公司的創辦人科洛德金-加爾(Dror Kolodkin-Gal)表示,一般的論文在1~2分鐘內就可以檢查完畢。不僅如此,這項軟體還可以修正高解析度的原始數據壓縮成較小文件時,可能出現的壓縮偽影。因為電腦不會感到疲倦,運行速度快,而且也不會受到大小、位置、方向、重疊、部分複製等因素影響,比人類肉眼視覺更具優勢。
除了AACR,位於密西根州安娜堡市的期刊執行主編傑克遜(Sarah Jackson)表示,《美國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從7月開始,也使用Proofig來處理投稿進來的論文。賽吉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的負責人金(Helen King)則說明,有5篇在10月投稿的生命科學相關論文,也使用Proofig進行檢查。
同一時間, 位於瑞士洛桑的出版商洛桑前沿之聲(Frontiers)也發表、開發了自家的圖像檢查軟體「人工智慧審查助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Assistant, AIRA)。洛桑前沿之聲的發言人表示,內部研究團隊自2020年8月開始,就一直在使用AIRA,對所有投稿的論文進行圖像檢查。
儘管AI審查可以比以前的人工審查發現更多問題,但透過這些軟體進行影像檢查的成本,遠高於內容抄襲檢查的成本。雖然Proofig的創辦人洛德金-加爾表示,價格是根據與各出版社所簽的合約,或論文中的圖像數量進行計算,但保守估計成本可能比以往高出數十倍之多。
至於目前尚未使用AI審查的出版社,則提到了成本和可靠性問題,公開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的發言人表示,他們正積極地觀察這些工具的發展,目前仍在觀望圖像辨識的精準性;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表示,雖然目前仍在測試軟體階段,但已有針對論文中某些有疑慮的圖像,進行AI審查和人工審查的綜合分析。
知名的學術出版機構約翰威立(John Wiley & Sons)發言人則說明,他們自2020年4月開始,也引進AI審查那些暫時被接受的論文草稿(provisionally accepted manuscripts),但目前整體仍以人工審查為主,圖像審查軟體為輔助。《自然》表示,他們目前正在評估一些外部工具,同時整理各數據以訓練自家的軟體,希望未來能透過人工智慧和人類專業結合、互補,快速辨識有問題的圖像。
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的主編普弗勒(Bernd Pulverer)認為,目前AI審查的成本效益並不亞於人工審查,不過EMBO主要還是使用人工審查。但他也進一步說明,未來一定很快就會有其他高級的工具可以使用。
儘管許多專家表示,AI審查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席捲科學出版產業,但從長遠來看,對圖像篩選軟體的依賴,也可能會使有心人士使用AI來欺騙篩選軟體,就像有些人會透過調整前後文句以逃避抄襲的篩選一樣。普弗勒表示:「我擔心我們正在與AI進行競賽,未來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找到那些深度的偽造技術。」
參考資料:Richard Van Noorden, Journals adopt AI to spot duplicated images in manuscripts, Nature, 2021/12/21.
延伸閱讀
- 算出流感疫情、預測未來的熱門材料──你看見AI的「商用潛力」了嗎?
- AI分析博物館不同年代的肖像畫,竟可導出社會信任度的歷史演化規律?
- 【專訪】台大教授劉靜怡:AI法官OK嗎?人工智慧將如何改寫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新創盛會線上回歸,技術、經驗、創投全都包!7月15日 AWS Startup Day 現正報名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WS Startup Day 即將於 7 月 15 日重磅回歸,此次不只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更聯合 AWS 創投新創媒合會,提供參與者豐富的資源,所有與新創生態系相關的夥伴都不容錯過。
隨著 Web3.0 去中心化的趨勢開展與現在進行式的產業數位轉型浪潮,雲端技術早已成為許多早期新創發展產品或服務的關鍵金鑰,甚至為其奠定高速發展的穩健根基。而台灣雲端服務供應龍頭 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更自 Web2.0 時代開始就從未缺席,始終在技術新知、應用實務等方方面面致力支持新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免費論壇活動──AWS Startup Day 也即將於今年 7 月 15 日重磅回歸,在線上和參與者相會!
今年度 AWS Startup Day 持續聚焦新創趨勢與數位應用,精心規劃八場新創專題演說,非常適合長期關注新創生態系統的相關人士,或是正要起步、成長的新創夥伴報名參加。
五大特色議程安排,給你滿滿新創觀點與技術乾貨

「新創如何運用雲端科技打出一手好牌,投注資源延續未來業務?」這是今年 AWS Startup Day 欲探討的核心議題之一。為解答雲端科技之於新創企業的珍貴價值,AWS 以「國際市場」、「創投趨勢」、「多元創業」、「雲端技術」、「焦點產業」等五大特色精心規劃講座內容,完整收錄新創趨勢脈動、雲端技術實務、佈局策略觀點與創投媒合等新創事業歷程的重要節點。為此,AWS 不只力邀 Web3.0、電商、串流、B2B 解決方案等不同領域的新創合作夥伴,分享選擇 AWS 開展新創事業的策略考量,更毫不藏私地解析雲端技術如何快速又穩定的開拓事業。

無論新創還是育成,想要洞見機會就不能錯過 AWS Startup Day

任何產業或技術的發展,不單要前人的引領,也需要後繼者無窮盡的創新思維與打破框架的勇氣,缺乏其中一個環節,生態系都無法平衡永續。所以無論是天使創投、孵化器,還是剛起步或處於早期新創的企業,只要你身為新創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渴望尋求創意突破或開展新興業務,AWS Startup Day 都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最佳活動。
尋找下一個新創獨角獸──同場加映 AWS 年度創投新創媒合會
本次 AWS Startup Day 除新創及創投相關講座外,AWS 更直接邀請多家國際及台灣知名創投公司,與 AWS Startup Day 同場舉辦今年度唯一的線上「新創創投媒合會」,欲透過串聯本地深具潛力的新創與創投,幫助台灣新創企業獲得更豐富的資源,孕育下一個獨角獸。
根據 AWS 釋出的消息,媒合會將以早期天使輪或 Pre-A 輪融資為主,重點關注 AI/ML工具和平台、智能零售、MarTech、Web3.0、媒體和娛樂等產業,並以快速輪流的形式替新創獲得最大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