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烏東局勢再惡化:單日1500件違反停火事件,專家分析俄烏未來3種可能發展

烏東局勢再惡化:單日1500件違反停火事件,專家分析俄烏未來3種可能發展
身處烏東前線的烏克蘭士兵。|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情勢持續詭譎,昨日在烏東地區,被觀察到單日1500件違反明斯克協議的事件,外界認為事態隨時可能進一步升級。根據烏俄衝突,CNN詢問專精美俄關係的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教授基瑪吉(Michael Kimmage),烏克蘭的僵局接下來將會如何演變?教授給出三種可能發展路徑。

(中央社)歐洲觀察員通報,烏克蘭東部一天內發生超過1500起違反停火事件,次數創今年新高。而分離主義分子掌控的頓內茨克市中心昨(19)晚和今(20)晨傳出更多爆炸聲,起源不明。

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昨天表示,烏克蘭東部自稱獨立的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地區18日發生1400多次爆炸,觀察員昨天更記錄到超過1500起的違反停火事件。

OSCE昨晚發布聲明指出,截至18日下午4時30分,他們在頓內茨克記錄到553起爆炸事件,盧甘斯克860起。OSCE聲明同時指出,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還分別發生591起和975起違反停火協議的事件。

分析違規事件的地圖顯示,作戰最激烈的地區位於盧甘斯克西北部,此地位在烏克蘭政府掌控的城市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東南方約20公里。

OSCE證實,頓內茨克地區由政府控制的馬林卡(Marinka)有一名平民罹難。而據路透社記者表示,頓內茨克市中心昨天晚間和今天凌晨傳出更多爆炸聲,爆炸的起源目前不得而知,分離主義分子或基輔當局目前也並未立即對此事置評。

2014年,俄國支持的分離主義者取得烏東大片土地控制權;同年,莫斯科當局兼併了克里米亞(Crimea)半島。基輔當局表示,烏東衝突爆發以來,迄今至少1.4萬人喪生。

烏東衝突8年,砲擊事件本週急遽增加,外界愈來愈擔心俄羅斯正在鋪路要入侵烏克蘭,意圖扭轉烏國親西方的路線。

烏克蘭內政部長莫納斯特斯基(Denys Monastyrskiy)昨天也有了烏東衝突的第一手體驗,他和記者巡視前線時,迫擊砲碎片剛好落在他幾百公尺範圍內,讓他連忙尋求掩護。

俄烏僵局將如何演變?專家分析3種可能狀況

俄羅斯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為了俄國究竟有沒有撤兵而爭論不休之際,烏克蘭危機究竟會如何演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3種狀況加以分析。

在專訪中,《CNN》詢問專精美俄關係的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教授基瑪吉(Michael Kimmage),烏克蘭的僵局接下來將會如何演變?

1. 全面入侵

基瑪吉回答:「我認為,俄方在烏克蘭的行動共有3種可能性。第一種狀況就是『全面入侵』,這與俄方在烏克蘭附近和白俄羅斯境內的增兵行動相符,可能是結合空中力量、地面部隊與網路攻擊的大規模入侵行動,可從北、南或東側發動。」

基瑪吉認為,莫斯科的入侵行動共有3大潛在目標,包括企圖瓜分烏克蘭,加強對克里米亞(Crimea)的掌控、控制烏克蘭東部大部分地區等。隨著時序推移,占領領土將被俄國吸收,或成為其殖民地。

另一個可能目標則是推動烏克蘭政權更迭,扶植親俄傀儡政權取代現任政府,或是直接摧毀現任政府。這種做法有助阻止烏克蘭加入西方軍事和經濟架構。

第3個可能目標就是迫使烏克蘭追求和平。接下來俄國可能威脅帶來更多破壞,直到烏克蘭政府主動要求停火並同意俄方條件,即宣布保持中立,或同意不再與歐洲和美國展開軍事合作。

shutterstock_2117547488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外界分析俄羅斯可能的進攻路線。

2. 切香腸戰術

俄羅斯也可能不會正面入侵烏克蘭,而是採取「切香腸」戰術(Salami slicing,又稱「漸進戰術」),不斷進行網路攻擊(當然俄羅斯絕不會承認),並將軍隊留在烏克蘭邊界附近,一方面對烏克蘭經濟發揮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還可藉機蠶食烏克蘭東部領土。

這種做法可讓俄羅斯不致遭到西方國家制裁,因為俄國並未直接入侵烏克蘭。如此也可對烏克蘭政府和人民持續施加壓力,讓烏克蘭確信事態只會每況愈下。這種策略的最終目的就是迫使烏克蘭政府接受俄方條件,並停止向西方國家傾斜。

3. 長期施壓

除了上述的2種方法,基瑪吉認為,俄羅斯也可能無限期重複採取過去2個月的行動。如此可使美國和歐洲各國認為,戰爭隨時可能爆發。這也可能伴隨俄方最近開始進行的高得失外交手段,包括提出最後通牒、各項要求,促使對手在近期內做出讓步等。

對俄羅斯來說,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其財政和軍事上的成本較低,且長期下來可讓西方國家感到疲憊、不耐煩,甚至引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或歐洲聯盟(EU)的內部分裂。

俄方希望,這將有助於使北約和歐盟永久拒絕烏克蘭加入,進而使烏克蘭被迫成為俄羅斯所希望的中立國。

英相強森:西方若不挺烏克蘭 後果恐波及台灣

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今天表示,如果西方國家沒有兌現支持烏克蘭獨立性的承諾,將對全世界帶來破壞性後果,包括對於台灣。

俄羅斯軍隊正在烏克蘭邊界附近集結,加上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已進行戰略核飛彈武力演習,西方擔心俄國準備入侵烏克蘭,但俄國否認有此計畫。

《路透社》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強森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發言時表示:「我們無法完全了解普亭總統的意圖,但目前看來預兆不祥。」

他還說:「如果烏克蘭面臨危險,引發的衝擊將會在世界各地產生回響,例如在東亞和台灣。人們會得出結論,認為侵略行動會有回報,以及強權即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