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體育改革不該只懲處爭議選手,而是建立一個更好的「認知教育」制度

體育改革不該只懲處爭議選手,而是建立一個更好的「認知教育」制度
Photo Credit: 黃郁婷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去年的東京奧運,到今年的北京冬奧,衍生出不少不應該出現的爭議,相關機構及單位是否有檢討、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別讓問題一再重蹈覆轍,這就是最好的落實改革機會。

台灣冬奧國手黃郁婷在北京冬奧的言行遭到非議,無論是身穿中國隊制服的影片,或是稱中國是主場,還被揭露家族有在中國經商的利益連結,引起國內社會大眾的撻伐。

調查處分不要只針對選手,而是要全面檢討制度

隨著北京冬奧落幕後,教育部體育署將進行調查及處分,消息一出,國內正反意見都有,支持應該要進行懲處的理由認為,國家代表隊是代表國家出賽,應當要有最基本的國家意識,尤其是面對一再對台軍事恫嚇的中國,除了敵我意識之外,也要提防中國無所不在的統戰利用。

然而,反對的看法則痛罵這是秋後算帳,國家機器嚴重干涉體育,甚至把矛頭指向民進黨政府在操作「仇中意識」,認為是要利用這樣的懲處動作來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一個運動員的無心之過,卻挑起國內敏感的統獨神經,縱然可以將黃選手的言行視為缺乏政治敏感度,但是,整體事件始末所產生的「認知混亂」,卻是中國所樂見的結果。

北京冬奧各項體育競技項目已結束,但後續的政治效應仍在發酵,可惜的是,台灣在冬季奧運的比賽成績並不突出,這可能囿於環境因素,以及運動人才培育資源投入的失衡,這是相關單位如教育部體育署、中華奧會等需要檢討的地方;但是,國內輿論焦點卻放在選手場外看似不得體的行為舉止,相關話題聚焦在政治性檢討,卻鮮少有針對制度性的改良,對人對事反而讓檢討流於形式或表面。

確實,黃選手的言行已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就算「交換制服」是運動員國際禮儀的常態,但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或怎樣才能表現出專注賽事的一面,從這次事件的發展始末來看,顯然行前宣導工作的成效恐怕不足。

當運動員將心力投入在訓練與賽事,政府的角色應該是提供資源,以及善盡各種必要的提醒與宣導。這次黃選手所引發的爭議,如果有事先的提醒與督導,應當不引起這麼大的風波,顯然上自教育部體育署,下至黃選手的爭議發言,以及中華奧委會的無為、輕忽,這是必須加以檢討的地方。

不只選手本人有爭議,從掌旗安排到後續回應都漏洞百出

黃選手引起爭議後的發言,無論是抱怨「體育歸體育,沒有國籍之分」,或是對網友的嘲諷與反擊,都在在顯示選手對外應對能力的不足,以及對於自己身分認知的盲思,顯然這會是未來國家培訓規劃的重點。

奧運不同於職業性質、俱樂部性質的賽事,至少參與奧運的選手,大多數是代表國家出賽,而不是個人;換句話說,除了競技比賽的時間之外,以國家代表隊身分而參與奧運的期間,選手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國家。

黃郁婷冬奧1500公尺競速滑冰名列第26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運動員代表國家出賽,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待遇,畢竟所有的運動員都有受傷的風險,就算為國家奮力一戰,但相關權益也應該受到保障,過去就曾傳出中華棒協壓榨國家代表隊的傳聞,顯然,國內對於體育發展的認知仍相當缺乏。

其實從這次黃郁婷事件來看,從教育部體育署到中華奧委會、專項協會,都是需要檢討的對象,這也是體育改革喊了那麼多年,成效卻有限的原因所在,與其針對選手進行懲處,檢討的重點應當放在主事國家體育發展的相關單位。

持平而論,或許黃郁婷選手只是單一個案,但回顧整體事件發展,從一開始運動員的個人行為,到開幕代表隊進場的掌旗安排,以及相關單位對相關爭議的回應,都可以看出問題漏洞百出。

特別是,對照其他國家政府的行前提醒、建議選手使用拋棄式手機以避免中國竊取個資,以及許多得牌選手皆盡可能避免爭議,選擇完賽返國後再發表個人意見與評論等,便可明顯對比出這次黃選手所引起的爭議,是多麼荒謬且不成熟,成了未來運動人才培育的負面教材。

我們也不能因此否定所有代表台灣出賽的運動員、教練及陪訓員,他們投入訓練的過程相當辛苦,尤其國內缺乏冬奧項目的訓練環境,要獲得優秀的成績當屬不易,能取得出賽的資格,也是具備與全球好手競爭的條件,這一切的努力值得國人給予鼓勵及讚許。

不過,從去年的東京奧運,到今年的北京冬奧,衍生出不少不應該出現的爭議,相關機構及單位是否有檢討、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別讓問題一再重蹈覆轍,這就是最好的落實改革機會。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