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強森宣布「與病毒共存」:24日起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將COVID-19視為流感

英首相強森宣布「與病毒共存」:24日起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將COVID-19視為流感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首相強森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英國24日起取消確診後的強制隔離以及接觸史追蹤、進入公共場所前檢查篩檢結果等限制措施。強森強調,如今防疫應由「政府限制、干預」邁向訴諸「個人責任感」。

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英國24日起取消確診後的強制隔離以及接觸史追蹤、進入公共場所前檢查篩檢結果等限制措施。強森強調,經全國上下2年努力,如今防疫應由「政府限制、干預」邁向訴諸「個人責任感」,在不喪失自由、維持緊急應變能力的前提下,保護自己和他人。

我國流行疾病學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亦曾於臉書發文,指人類並沒有可以選擇是否與病毒共存的自由,因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屬性,已先天性的注定了要「與人類共存」的必然終點。

英國24日起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將COVID-19視為流感

(中央社)英國首相強森昨(21)日宣布「與病毒共存」政策,除了持續以疫苗為第一線防禦工具,24日起取消確診後的強制隔離以及接觸史追蹤、進入公共場所前檢查篩檢結果等限制措施。

強森指出,儘管在4月1日以前,確診民眾最好還是待在家、不要輕易外出,但在那之後,政府將鼓勵民眾「自我約束」,就算有症狀亦然,一如對待流行感冒的態度。

強森昨天在國會報告政府的「與病毒共存」規劃。他強調,經全國上下兩年努力,如今防疫應由「政府限制、干預」邁向訴諸「個人責任感」,在不喪失自由、維持緊急應變能力的前提下,保護自己和他人。

他說:「我們不需動用法律強迫民眾為他人著想。」

他提到,受惠於成功的疫苗政策,儘管冬季出現Omicron變異病毒株嚴峻疫情,英國仍能維持開放,這有助英國的經濟成長速度,在去(2021)年領先其他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

官方數據顯示,英國有超過66%的12歲以上民眾,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根據新規範,免疫力特別弱以及75歲以上老年人等高風險族群,可在施打第3劑後,間隔3個月以上施打第4劑。

強森宣布,政府將不再要求已完整接種、但有密切接觸史的民眾連續7天每天採檢,並將對未完整接種、但有密切接觸史的民眾取消自我隔離規定。

英國政府提供大量、且容易取得的免費快篩工具,但這也造成財政負擔。強森昨天說,2020-2021財政年度的檢測、追蹤和隔離相關預算,超越內政部整年預算,今年1月的相關支出更高達20億英鎊。政府因此決定「降載」,包括自4月1日起取消對大眾實施的有症狀及無症狀免費採檢,僅老年人及其他高風險族群,可持續實施有症狀免費採檢。

在國際合作抗疫部分,強森提到,英國將履行承諾,在今年6月前再援贈各國1億劑疫苗,以達成去年設定的在一年內援贈全球10億劑疫苗的目標。此外,政府將持續支持國內相關研發工作,並確保取得新療法、疫苗和其他預防工具的各式管道。

強森說,疫情不會突然消失,因此那些期待在抗疫之戰「徹底結束」前都不要取消防疫限制的人,是在長期限制英國民眾的自由,而他領導的政府「不相信這是正確、或是必要的作法」。

強森說:「防疫限制給我們的經濟、社會、精神健康及孩童生活造成龐大成本,我們不需再付出這樣的代價了。」

首相辦公室指出,COVID-19將被視同為流行感冒等傳染疾病,政府給民眾的防疫建議也將比照辦理,例如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在擁擠或密閉空間戴口罩、多洗手等。此外,4月1日前,確診民眾最好在家隔離至少5天,直到連續兩天篩檢結果陰性為止。政府未來將陸續發布新的防疫政策施行細則。

何美鄉:COVID-19病毒的屬性,注定病毒「與人類共存」的必然終點

流行疾病學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亦曾於1月22日在臉書上發文,支持此刻是台灣逐漸邁向不可避免的社區傳播的好時機。

何美鄉寫道,人類並沒有可以選擇是否與病毒共存的自由,因為COVID-19的屬性,已先天性的注定了要「與人類共存」的必然終點。

何美鄉指出,COVID-19感染後不能終身免疫,病毒可重複感染一個人。疫苗也不能堵絕病毒傳播,即便接種了疫苗,有些人還是會被感染。所以病毒會一直傳播,只是哪一株變異株,或快慢而以。因此COVID-19「已經成為第五種與人類共存的冠狀病毒,它將不會消失。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